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北水南送提前 解竹科的渴


英文單字總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TOEIC Power多益單字報】教你從字首、字根和字尾學起,輕鬆背單字。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2/01 第50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北水南送提前 解竹科的渴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多處水情吃緊,蔡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日將共同視察「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通水。該計畫斥資27.8億元,並提前通水達成「北水南送」,每日估可支援新竹水量,將一口氣提升到20萬噸,緩解竹科的渴。

若依目前竹科一日所需用水量約14萬至16萬噸計,相當於透過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就可馳援竹科一日用水。

全台降雨不均,尤以新竹、苗栗、台中水情特別吃緊,導致新竹科學園區用水拉警報。根據水利署即時水情統計,截至昨日傍晚,石門水庫蓄水量約六成,但寶山水庫僅有約三成,寶山第二水庫、永和山水庫則更僅剩二成蓄水量。

為滿足新竹地區長期以來的用水調度需求,台水公司以執行「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要以石門水庫跨區支援新竹地區每日20萬噸水源。該工程原訂要在今年上半年完工,但為解水情緊急,已加快施工,並於1月底試通水。

經相關單位加速趕工後,工程進度大幅提前,並已於1月28日試通水。今日舉辦通水典禮,由蔡總統、蘇揆、經濟部長王美花等出席見證該工程正式通水。根據工程計畫說明指出,竹科每日用水量約14萬噸,終期用水需求則是每日20.5萬噸,占新竹地區整體用水量比重逾四分之一。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明,目前翡翠水庫每日可支援新北地區最高達83萬噸水量,降低板新水廠的負荷,石門水庫也因此有餘力支援桃園每日35萬噸水量,並藉由「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達成「北水南送」的效果。

 
水利署示警…用水吃緊 梅雨季前不能大意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祭出海水淡化、北水南送兩招,要緩解桃竹苗地區水情,包括2月登場的新竹南寮海淡廠,以及「桃竹備援管線工程」通水,大幅緩解新竹的用水需求。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昨(31)日說明,會持續監控北部整體水情,在梅雨季前,仍不能掉以輕心。

桃、竹、苗自去年起用水吃緊,為緩解新竹地區民生與與竹科產業用水需求,水利署緊急在新竹市南寮漁港南側建置緊急海水淡化機組,並希望在2月能正式啟用,盼能在2月底前,達成每日產水1.3萬噸目標。

不僅如此,台水公司也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經費27.8億元,興建「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並將於今日正式通水,將來可由石門水庫每日支援新竹地區達20萬噸水量。兩項「及時雨」工程,共可為新竹地區帶來每日約21.3萬噸用水。

王藝峰說明,目前石門水庫水位穩定,加上翡翠水庫、南勢溪水位與流量穩定,除可供給台北,也可供應板新供水區,藉此再由板新供水區支援桃園,讓石門水庫除供應桃園地區外,也有餘力支援新竹地區。

 
身障提前領勞保年金? 勞部:給付應一致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現行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法定請領年齡為六十二歲,還會陸續提高到六十五歲。但身障人士老化情況比一般人早,身心障礙聯盟多次呼籲勞動部讓身障勞工提前至五十五歲請領,但勞動部以被保險人給付條件應有一致性為由,遲未修法。學者認為,可另循其他社福資源承接身障勞工需求。

衛福部「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及平均餘命基礎研究」報告指出,身障者老化年齡較一般人早,尤其極重度與重度身障者分別提早老化七點七與七點五歲。勞動部報告也指出,身障者平均退休年齡比全體提早八歲。

十年前就曾有立委為此提案修改勞工保險條例,放寬讓身障勞工提前至五十五歲請領老年給付。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說,以從事按摩產業的視障工作者為例,肌肉差不多到五十歲就難以負荷,身障者體能消耗比一般人劇烈,也更容易耗損,且「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已開放身障公務員可提前至五十五歲退休,為何勞工無法一體適用?

勞動部官員說,身障公務員退撫是勞工退休金的概念,這部分勞工已有對應,喪失工作能力的重度身障勞工可提前在六十歲前請領新制勞退金。但勞保是社會保險,非社會福利制度,被保險人給付條件應有一致性,否則後門一開,其餘弱勢族群,甚至男女平均餘命也有差別,恐引發制度公平性問題。勞動部目前正通盤考量研議找出新方案。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周怡君說,勞保是社會保險,是以風險設計制度,沒有區分特殊身分,身障團體訴求恐不符勞保老年給付設置目的。

周怡君建議,若要保障身障勞工的老年經濟安全,應另尋求其他社福資源,衛福部現行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可研議提高。且目前趨勢是鼓勵勞工續留職場,不如轉而要求雇主合理調整身障勞工的職務內容,建置更友善的職場環境,引導身障者繼續工作。

 
爛頭寸多 國銀存放比探新低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爛頭寸太多,銀行存放比降至史上新低,根據金管會資料,國銀存放比僅71.3%,刷新歷年新低紀錄,閒置資金太多,銀行獲利面臨挑戰,紛紛採取擴大投資股債、衝刺手續費收入等對策因應,金管會也採取緊盯市場風險等三大監理重點。

根據金管會資料,去年11月底止,本國銀行存款餘額44兆元,放款則是31.3兆元,存放比(放款占存款比率)降至71.3%。存放比愈低,代表銀行閒置資金愈多。

其中金控下銀行存放比更低,僅70.2%,非金控銀行則是74.15%。若以公、民營銀行來看,公股銀行存放比74.36%,非公股銀行相對低,僅68.51%。

官員表示,去年存款跟放款都大量增加,去年前11月存款比前年底暴增3.18兆元,遠超過放款的1.69兆元,使得存放比降至新低。

銀行業者說,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台商回流,加上壽險海外投資匯回、儲蓄型保單無法再吸金,都是讓銀行成為強力吸鈔機的原因。

存款太多,利差又低,讓銀行獲利面臨更大挑戰,業者表示,存款跟放款差距高達12.6兆元,銀行必須設法為這龐大的資金找出路。

包括第一,擴大國內放款,有些銀行鎖定中小企業,有些則努力拓展大企業放款,去年原本還有土建融可去化資金,現在打炒房政策下,得另尋資金去化管道。

第二,增加投入股債等投資操作規模,讓資金運用更有效率。銀行高層表示,資金太多,有些銀行沒那麼多專業投資操作人才,為追求最多獲利,只好擴大委外代操規模。也有銀行藉此機會配合政策增加ESG投資。

第三,設法增加手續費收入。業者表示,利息收入、投資收益及手續費收入,是銀行三大主要收入來源,不少銀行規劃在今年2月底前,搶送件跟金管會申請第二批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

面對存放比降至歷史新低,知情官員表示,監理機關也將特別關注可能產生的風險。包括第一,銀行投資操作更多,要更加注意市場風險。

第二,銀行為賺取更多收益,客戶存款會建議轉往理財產品,監理上也要注意相關作業風險。

第三,鼓勵銀行推動業務數位化,有助降低成本,對於數位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法規障礙,業者可提出建議,金管會也會檢討鬆綁。

 
本錢雄厚 公股金控配息彈性大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上市公股金融機構去年獲利普遍衰退,衍生股利配發可能不如以往的疑慮,若要維持較高的股利配發水準,帳上未分配盈餘可做為機動調配的本錢,挹注當年度盈餘一併分派,以緩和因獲利衰退而股利下滑的程度,其中公股金控未分配盈餘較多,似有機會撐住上年度的股利水準。

兆豐金(2886)未分配盈餘已突破400億元,本錢最厚,第一金也有近80億元,在公股金融機構的未分配盈餘金額排名第二,而合庫金因為獲利最穩,去年比前年落差僅2%多,股利受影響程度可望最輕。

六家上市公股金融股包括兆豐、第一、合庫與華南四家金控,以及彰銀、台企銀兩家獨立銀行,儘管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財政部同意各公股金融機構調降盈餘預算目標,以此計算的獲利達成率也較好看,財政部並沒有同步調降上繳股息預算,且金管會近來對金融業股利配發談話也引起關注,公股金融機構的股利分派,要如何兼顧國庫需求、股東立場、銀行財務與營運需要,考慮比以往更多。

依照法令,金控公司盈餘分派可達九成,銀行是七成,過去兆豐金長期高居公股獲利王,但其實往年賺得多、分配的比率反而沒那麼高,早年多在六、七成配發率,近年才提高到八成上下,也因此逐年累積的帳上未分配盈餘最為豐厚,去年發放前年度盈餘分派的股息後,帳上未分配盈餘已經突破400億元,而這些未分配盈餘可運用在盈餘分派上,倘若獲利衰退但想維持股息穩定,兆豐金配息本錢充裕。

兆豐金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1.84元,比前年EPS 2.13元衰退13%多,如果要發到九成,大約股息落在1.65元左右,會比上年度發1.7元少,但是未分配盈餘再挹注一些,要同樣發每股現金股息1.7元不變,並非做不到。

第一金則是因為新入列大不到能倒的系統性銀行,因此已經對外預告,現金與股票股利的比例,也就是結構可能會反轉,從過去現金發到1元多,股票股利較少,轉為現金少發、股票為主。不過,第一金表示,股票、現金合計的每股股利,不一定會與獲利衰退同步。

合庫金去年疫情衝擊下的獲利衰退相當輕微,公股中表現最佳,因此雖然合庫銀早已入列系統性銀行,但據了解,合庫金內部已經做完壓力測試,合庫銀各方面財務體質均無問題,因此股利政策要調整的必要不高,合庫金有可能維持現金優於股票,維持接近九成盈餘分派的水準機會頗大。

 
國際財經要聞
美棉花種植面積縮水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最大棉花出口國美國的棉花種植面積可能減少,原因是中國大陸對穀物的需求大幅升溫,使農民改種其他作物,且旱災也可能衝擊德州棉花生產展望。這可能導致棉花供應更加吃緊。

彭博資訊報導,分析師預估,美國農民在2021-2022年產季(起自8月1日)的棉花栽種面積將為1,150萬英畝,較上個產季減少5%。美國農業部將在2月發布初步預測。美國去年棉花產量銳減25%,原因之一是壞天氣導致收成減少。

美國的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產量可能下滑,意味著供應將進一步吃緊,原因是當前中國大陸希望提高紡織品儲備庫存,已推升全球對紡織品的需求。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棉花需求量可望激增13%,至少寫下60年來最大增幅。

德州A&M AgriLife Extension經濟學家羅賓森指出,相較於棉花,農民將改種玉米、黃豆或甚至花生。

 
美股2月面臨三大利空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1月在散戶與避險基金的「多空大戰」下收黑,邁入2月,但今年2月正逢過去美股表現不佳的時期,還將面臨GameStop風波未歇、市場泡沫憂慮和變種病毒遏制疫苗樂觀氛圍等三大利空,美股預料將加劇震盪。

標普500指數與道瓊瓊工業指數上周均跌約3.3%,那斯達克指數跌3.5%,為去年10月底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標普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1月分別下跌1.1%、2%。

GameStop風波仍無平息跡象,旗下避險基金參與做空GameStop的億萬富豪投資人柯恩(Steve Cohen)已刪除推特帳號,原因是家人收到威脅訊息。投資人日益憂心,GameStop多空大戰升溫,可能加劇更廣泛市場的動盪,因為避險基金須賣出其他持股,以回補空頭部位,上周連帶拖累蘋果和臉書股價。

分析師指出,標普500指數上周跌破50日移動均線這個重要技術支撐,為去年11月來首見,可能影響投資人信心,散戶本周也可能繼續對戰避險基金,導致股市繼續震盪。本周還有亞馬遜與字母等重要企業財報、1月就業報告以刺激方案進展等重要事件。

基於美股價位偏高,分析師認為,美股早就該回檔盤整,不過,今年2月是美國總統大選周期的第二個月,而美股在這段期間的表現通常不佳,平均下滑1.1%,各類股平均表現也都是下跌。

在此同時,市場泡沫的疑慮依然未消,特別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上市熱潮,高盛警告投資人對SPAC上市已產生類似泡沫的情緒。

另一方面,臨床數據顯示,在南非與巴西蔓延的新冠變種病毒,對新冠疫苗似乎已出現部分抗藥性,降低市場對於疫苗能迅速終結疫情的樂觀情緒。

 
亞洲富豪投資 相中科技新創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亞洲許多富豪家族普遍認為,儘管各國已開始施打新冠病毒疫苗,但預料疫情仍將曠日持久,經濟活動可能無法很快恢復到疫情擴散之前的水準,審慎看待2021年前景,投資態度也轉向更審慎地「精挑細選」,包括未上市的科技新創企業、或是金銀等貴金屬。

彭博資訊報導,各國政府對企業提供的就業補貼與貸款將在幾個月後結束,且疫苗要歷時數年才能充分發揮效用,加上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使許多亞洲富豪備感焦慮。

新加坡GAV創投公司創辦人班傑明表示,今年的關鍵字是「不確定性,預料經濟與消費還需要12-18個月才會真正復原,在投資的同時,也會保留相當多現金。

馬來西亞郭鶴年家族辦公室認為,投資機會在於東南亞,聚焦替代性蛋白質、植物細胞培養肉及農業科技類的新創企業,另一些家族青睞叫車平台Grab與Gojek等科技創新公司。一些亞洲富豪家族今年也計劃大舉投資黃金、白銀等貴金屬。

 
印度擬封殺民間加密幣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一項立法議程,印度政府計劃在國會下議院推動一項法案,禁止比特幣等民間加密貨幣,並將成立國家數位貨幣。若正式通過成為法律,印度將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民間加密貨幣的主要經濟體,使已悄悄展開的全球數位主權貨幣競賽更加白熱化。

印度計劃推出的法案名為「加密貨幣與官方數位貨幣監管法案」,主要有兩大目的,一是尋求禁止印度境內的所有私人加密貨幣,但允許某些例外情況,以推廣加密貨幣的基礎技術及其用途;二是為印度央行發行的官方數位貨幣建立一個促成機制架構。由於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目前掌控國會上下兩院,這項立法通過的機率非常高。

在愈來愈多印度散戶投資人參與加密貨幣交易之際,新德里當局打算通過這項與加密貨幣有關的法案。加密貨幣交易所Wazir X的創辦人薛帝說,「去年我們的成交額激增1,000%以上, 用戶註冊數成長四到五倍,新註冊人數每兩到三個月增近一倍」,主因是加密幣價格狂飆,自去年4月來比特幣價格飆漲逾700%,其他加密貨幣的漲幅更加凶猛。

然而,這並非印度首次對加密貨幣採取這種強硬立場。在2018年,一個印度政府小組建議禁止所有私人加密貨幣,違反者將面臨最高十年的有期徒刑,且任何從事數位貨幣交易者都將被處以高額罰款。同年,當時的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說:「政府不承認加密貨幣為法定貨幣或硬幣,並將採取一切措施消除使用這些加密資產做為非法活動資金或是支付系統的一部分。」

在發生一連串的詐騙情事後,印度貨幣主管機關曾禁止加密幣交易,央行在2018年4月勒令金融機構,在三個月內斷絕與使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的個人及企業的所有關係,衝擊這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但這項政策後來被印度最高法院在2020年3月推翻,允許銀行處理來自交易所及交易員的加密貨幣交易。

各界對加密貨幣濫用消費者資料及其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一直存有疑慮,各國政府也在研究監管加密貨幣的方法,但在印度之前,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採取嚴厲措施全面禁止擁有加密貨幣。

此外,基於擔心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臉書穩定幣的監管風險,美加、日等國央行早已開始認真研議推出自家數位貨幣,中國大陸更是一馬當先,已在去年開始定點試行數位人民幣,如今印度也決定推動立法要發行國家數位貨幣,顯示這場保護國家主權的全球央行數位貨幣競賽,正如火如荼展開 。

各國央行認為,比特幣等加密幣或臉書穩定幣等私人貨幣的大規模使用,最後可能演變為央行的噩夢。由於控制貨幣的價格與數量,是經濟政策的重要武器以及主權表現,更是一門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沒有央行願意放手,也都承擔不起喪失對本幣控制權的風險,也不願意把支付體系控制權拱手讓給外國支付處理商、主權政府或私人企業。

對加拿大、英國、歐洲、日本、瑞士、瑞典和美國等國央行而言,同樣重要的是將中國大陸排除在該集團之外,意味著一旦中國大陸占優勢,這些央行就會覺得國家主權正受到威脅。

在這些背景下,國際金融機構和20國集團(G20)正在研擬建立規範與發行主權數位貨幣的官方標準。G20財政部長及央行總裁在去年10月的報告說,正在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和國際清算銀行(BIS)合作,正式確定央行數位貨幣(CBDC)在銀行體系中的使用方式。

根據這份報告,將在2022年底前完成監管架構,以及CBDC設計、技術和實驗的研究和選擇。到2025年底,IMF和世銀將具備促進這些國家交易CBDC的技術能力。北美、歐洲和日本等地的央行表示,CBDC須能與現有的貨幣形式互換,並且類似於現金,可以甚少或無成本的方式用於各種支付形式。CBDC系統還應該連結傳統金融技術、全天候即時清算大量交易、不受網絡攻擊和當機的影響,而且遵守適用於已流通貨幣以及保有央行權力的法規和監控。

 
消費品大廠 搶攻銀髮商機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加上新冠肺炎對老人的衝擊甚於其他年齡層,促使達能、雀巢等消費產品大廠開始瞄準經常受到忽視的高齡人口客群,紛紛推出相關產品。

華爾街日報引述聯合國數據報導,隨著人們的壽命增加以及少子化,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在2018年首次超越5歲以下的人口,而且從那時起這項趨勢一直在加速。到了2030年,65歲以上占總人口數超過20%的國家,將由去年的15個激增近兩倍至44個。研究人員並估計,與新冠肺炎有關的經濟不確定性,也使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出生率加速下滑。

這場疫情對老年人的傷害比其他年齡層大得多,企業主管表示,這凸顯了晚年保健的重要性。這項轉變促使雀巢、高露潔─棕欖及達能等公司對年齡逐漸老化的消費者漸感興趣,紛紛推出瞄準這個族群的新產品。

達能日前在巴西推出「Fortifit Pro」乳清蛋白,宣稱這項產品能幫助肌肉、關節與骨骼,並計劃開發更多幫助人們因應老化的產品。去年12月,雀巢旗下品牌「怡養」在中國大陸推出針對中老年人的沖泡奶粉,聲稱這項產品能改善行動力。

利潔時旗下嬰兒配方奶粉品牌美強生,也在中國大陸推出針對高齡消費者的牛奶飲料,並說該產品的成分能提高免疫力。利潔時表示,這種添加營養成分、提供特殊功效的牛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規模達6.86億美元,而且每年成長13%。

 
脫歐周年 英國申請加入CPTPP
編譯李京倫/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定二月一日於脫離歐盟滿周年之際,正式申請加入由日本、澳洲等十一個太平洋周邊國家組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英國是第一個申請加入的非原始成員國,若成功加入,將成為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放送協會(NHK)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本政府負責CPTPP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在推特發文說,預定二月一日晚間跟英國國際貿易大臣麗茲.特拉斯、委任國紐西蘭貿易及出口部長歐康納舉行三方部長級會談,特拉斯料將提出申請,正式談判將於今年春天展開。

特拉斯說:「英國成為原始成員國之外第一個申請加入CPTPP的國家,展現了我們想與全世界盟友及夥伴以最好條件貿易的雄心,同時促進全球自由貿易。我們排在隊伍前面,期待未來幾個月內展開正式談判。」

CPTPP於二○一八年十二月卅日生效,目前成員國有日本、澳洲、紐西蘭、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與秘魯,市場人口約五億人,涵蓋全球逾百分之十三國內生產毛額(GDP)。

美國原本也應該是CPTPP的一員,但前總統川普二○一七年簽署行政命令退出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CPTPP是自由貿易協定,旨在消除成員國之間的關稅或將關稅削減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過各國對於特定產品都設有保護屏障,例如日本的米及加拿大的乳製品等。

英國去年二月一日結束與歐盟超過四十年的關係。英國未脫歐時,自動成為歐盟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的一員。英國脫歐後,必須自行與這些國家洽談延續貿易協議。英國已與多數CPTPP成員國延續貿易協議,今年一月一日生效,此外,已與加拿大和墨西哥談妥協議,英國表示將在今年初生效,另外正與澳洲和紐西蘭洽談。

二○一九年,CPTPP成員國僅占英出口額百分之八點四,但英國加入CPTPP能讓特定商品出口獲零關稅,例如出口至馬來西亞的威士忌及出口至加拿大的汽車。

除了英國,南韓和中國大陸也已表明有意加入CPTPP。

 
要聞
永大之爭 寶佳不惜與日立翻臉
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永大機電(1507)經營權之爭進入白熱化;去年10月中至今,寶佳少東林家宏團隊連遭日本日立逆襲,惟下周一(8日)股東臨時會在即,林家宏已放話「只要以許作名為首的經營團隊被撼動,將與日方正式撕破臉,日立想讓永大下市、直取中國電梯市場第一大的美夢,會直接破滅。」

許作名是現任永大董事長,也是林家宏支持的代表。據了解,林家宏深諳日方拿下永大、意在中國大陸電梯市場第一大的目標,永大下市是日立終極目的,但林家宏已經盤點反制招式:第一招就是完全不賣股,採取「以拖待變」方式;再者寶佳是永大最大電梯客戶,每年出貨比重占三到四成,日方若強行換掉董事長,不排除抽單抵制,要讓日立寸步難行,最終永大將成為日方「吞不下又吐不出的喉中刺」。

2月8日永大股東臨時會,若無意外,市場人士預料,持股高達51.1%的大股東日立將成功解任寶佳提名獨董陳世洋,並補選上自身人馬謝志鴻,掌握四席董事超過寶佳三席,一舉掌握永大經營權。

下一步,日立將劍指代表寶佳的許作名董座位置,拿下永大主導經營權;按照程序,股東臨時會後15天內可召開臨時董事會,因此最快2月底日立將全權掌控永大。

面對日本日立一路進逼,吃了好幾記悶棍的林家宏團隊相當不以為然,認為像日立這樣的國際大公司,不是選擇直球對決方式,而是採突襲手段取得永大過半股權,更用陳世洋逾越審計委員會職權,執意做股利配發建議案,違反獨董權責等莫名理由要解任獨董,讓一向脾氣溫和的林家宏難得動怒。

 
寶佳手握王牌 不排除轉單抵制日立
記者 陳美玲經濟日報
握有永大(1507)關鍵三分之一股權的寶佳少東林家宏,靠著三大優勢,讓他選擇直球對決日本日立,包括手中資金充沛;永大為寶佳機構下游產業鏈的一環;且永大是台灣公司、日方在台無專業經理人團隊。日立想要完全主導永大挑戰不小。

日本日立對拿下永大有勢在必得決心,關鍵就在中國大陸市場;目前永大在大陸市占率逾3%、排名「坐九搶八」,日立市占逾14%,只要將永大納入麾下,將躍大陸第一大電梯市場品牌商。

日立目前已掌握永大51.1%股權,離永大下市的七成門檻,僅一步之遙;但泛寶佳體系目前股權逼近四成,是否會釋出手中持股成就日立,動見觀瞻。

2019年日立、寶佳搶奪永大經營權,雙方直球對決,日方敗陣;2021年這次日立居上風,不過林家宏團隊也非省油的燈,第一大優勢就是寶佳為永大最大的電梯客戶,占公司每年電梯出貨比重三至四成,若日方進逼,不排除寶佳以轉單抵制,永大業績恐瞬間空窗;第二,滿手現金的林家宏團隊,是以價值投資入主永大,手中充沛資金是他最強的後盾。

第三日方雖然國際大公司,但在國內並未有自身專業經理人團隊,一旦撤換董座許作名為主的團隊,後續永大營運誰來運籌帷幄?林家宏團隊在三大優勢護體之下,決不退讓,永大後續動向是否「起風了」,市場都在看。

 
金管會盯保單印製 嚴防保戶個資外洩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盯上保單印製,要求公會訂定保險業辦理保單委託他人處理作業自律規範,將保險公司委託印製保單的廠商納入規範,以免保戶的個資外洩;違反自律規範者,將罰5萬元到20萬元罰款,並報給主管機關。

金管會日前同意壽險公會及產險公會提報的保險業辦理保單委託他人處理作業自律規範,金管會官員表示,這項自律規範主要是在控管保單印製相關作業,避免保單上保戶的個資遭外洩。

官員表示,保單條款內容相當多,紙本保單經常有好多頁,如果是投資型保單,還有投資說明書等,一份保單可能是厚厚一疊,投保案件愈來愈多,保單印製量相當龐大。

目前大部分保險公司都委託外面廠商印製保單,由於保單上面會有客戶個人資料,立委認為有必要加強規範,因此,金管會請壽險公會及產險公會訂定自律規範,加以控管。

這項自律規範重點,包括第一,保險業與受委託廠商簽訂保單委外作業契約,至少應載明相關事項,例如受委託廠商就保單委外作業的受託範圍,同意主管機關得取得相關資料或報告,及進行金融檢查,或得命令其在限期內提供相關資料或報告。

第二,受委託廠商應配置適當人員及訂定相關控管措施,例如同時受二家以上保險業委託執行保單委外作業,廠商應建立控管機制,區隔個別保險業的工作區域,以避免不同保險業保單資料相互誤用的情形。

第三,保險業應定期監控受委託廠商的作業情形,每年辦理實地查核,及由內部稽核單位覆核查核結果,每年至少一次實地查核作業,權責單位應會同資訊安全單位及內部稽核單位派員辦理查核。

第四,保險業應指派保單委外作業的最高負責主管,並應定期向董事會報告保單委外作業的監督管理情形。

第五,保險業辦理保單委外作業違反這項自律規範者,得經公會理監事會決議後視情節輕重予以書面糾正,或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呈報主管機關。

 
手機變刷卡機 支付新潮流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人使用電子支付的人數已經突破千萬人 ,但仍有部分商家沒有加裝收銀機,還是只能收付現金,為了解決這類小型商戶的痛點,兩大國際發卡組織分別與銀行合作,推出手機即是刷卡機服務,讓小型商戶只要有手機就能做生意。

根據GSMA(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調查預測,在2025年,全球將有80%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手機將成為未來行動收付最便捷的裝置之一,但是手機除了能支付之外,最好也要能收銀的需求逐漸受到討論,這也是為什麼,兩大發卡組織近來積極在「手機就是刷卡機」這一塊較勁。

萬事達卡與台新銀行近日共同宣布,全台第一個手機就是刷卡機服務正式開通,「台新手付」Tap on Phone手機感應收款技術,目前落地接軌這項創新金融科技應用服務的商戶包括,賀寶芙、有趣市集、台南安平商圈 、環南市場、士東市場等逾千家行動攤商,以及大都會計程車隊,與中華電信服務的各縣市地方商圈與中小微型企業,目標鎖定高達逾2萬家潛在商戶加入該服務。

中信銀行則宣布將在今年第3季與台灣大車隊、全球快遞合作導入「手機就是刷卡機」Tap to Phone服務;這項服務還整合NFC模組至TOLiFE車載媒體上,客戶未來乘車只需將手機或實體信用卡觸碰車載媒體的螢幕,即可完成付款。

另外,中信銀行也將與全球快遞合作,未來消費者拿實體信用卡或手機觸碰快遞員的平板電腦,就可快速完成感應支付,當在家裡等待貨到付款的包裹時,不用擔心錢包裡現金不夠。

萬事達卡表示,Tap on Phone是一項便捷、快速的感應收款技術,商戶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手機程式安裝,便能支援包含信用卡、行動支付等所有感應式支付裝置。

萬事達卡台灣區總經理陳懿文表示,面對日益普及的數位及感應支付模式 ,未來不僅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比例將提高,商戶也勢必要進行數位轉型 。

 
銀行壓力測試 新增兩情境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低利率環境,銀行獲利面臨挑戰,金管會這波壓力測試,除納入作業風險外,也加入利差因素,以測試利差縮小對銀行資本適足性衝擊情況。

金管會去年底啟動對銀行的壓力測試,各銀行必須在今年5月3日前將測試結果,提交金管會,壓力測試結果未合格的銀行,也須同步提報因應措施;金管會也會視個別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採取必要強化監理措施。

官員表示,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獲利能力受到影響,這次壓力測試,也納入存放款利差縮減、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的影響,以衡量銀行在壓力情境下是否仍具備充足的風險承擔能力。

資本適足率是自有資本占風險性資產比率,銀行獲利能力降,會影響自有資本增加,使資本適足率下降。

除此,這波壓力測試,也首度新增作業風險的測試情境。情境設定為,銀行發生理專A錢案,被金管會裁罰並要求增提作業風險的資本,輕微情境是罰1,000萬元、嚴重是罰2,000萬元,並分別要求須增提作業風險資本0.2倍及0.4倍,第二年並須持績增提。

 
郵輪類出國 落實洗錢防制
賴炳榮經濟日報
■賴炳榮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觀光業,雲頂集團「探索夢號」郵輪去年7月在基隆港復航,由旅行社包裝推出航經澎湖、金門、馬祖等「類出國」的跳島旅遊,大受好評後,旅遊業者再推出停靠基隆、高雄、花蓮、台南等不同縣市的「環島旅遊」,現在這種類出國的郵輪旅遊已成常態。

但為避免跳島或環島郵輪活動,成為不肖人士洗錢的漏洞,交通部航港局於去年12月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報「郵輪類出國遊程專案」,並於12月24日獲同意辦理,後續郵輪將向航港局申請專案航班,旅客登輪前由關務署、移民署、疾管署及海巡署等單位,按照「洗錢防制法」規定辦理通關查驗。

也就是說,搭乘郵輪旅客將與搭乘船(機)入出國境的旅客相同,只能攜帶限額的現金,海關等單位,從今年1月15日開始,將嚴格查驗搭乘郵輪從事類出國旅遊的旅客,有無超額攜帶現金,以徹底杜絕非法洗錢的情事。

由於不論是跳島遊或是環島遊,航程中都會駛入公海,因此,雖然整個航程停靠的港口都在台灣境內,但該行程仍視同為「出國」,所有的證照查驗、通關和洗錢防制等,都比照出國的規定辦理。

依「洗錢防制法」第12條規定訂定之《洗錢防制物品出入境申報及通報辦法》,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之人員出入境,同一人於同日單一航(班)次攜帶下列物品,應依規定向海關申報。

海關受理申報後,應依規定向法務部調查局通報,包括總價值逾等值1萬美元之外幣、香港或澳門發行之貨幣現鈔、總價值逾新台幣10萬元之新台幣現鈔、總面額逾等值1萬美元之有價證券、總價值逾等值2萬美元之黃金,以及總價值逾等值新台幣50萬元,且有被利用進行洗錢之虞的物品等。

事實上,郵輪「類出國」方案實施後,關務署依據《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洗錢防制法》,進行出、入境旅客行李檢查及通關查驗;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依《入出國查驗及資料蒐集利用辦法》進行入出境證照查驗及退關作業;海巡署依據《國家安全法》、《海岸巡防法》執行進出港船舶及人員安檢作業。

而郵輪業者亦須嚴格落實符合FATF(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防制洗錢國際標準相關措施,確實落實洗錢防制工作,以維持我國採高標準復航國際郵輪,帶動觀光經濟復甦的優質國際形象。

目前「探索夢號」郵輪每周都有航班,從基隆港出發到高雄或花蓮從事環島遊,海關已從1月15日開始嚴格執行查驗旅客有無超額攜帶現金的工作,凡攜帶的現金超過《洗錢防制物品出入境申報及通報辦法》訂定的限額,都會被海關沒收,旅客出遊前應先了解相關規定,不要攜帶超額現金登船。(本文由交通部航港局航務組組長賴炳榮口述,記者楊文琪採訪整理)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今年拚公建 豪砸6,100億元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樂高雄電子報】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01/29 第504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今年拚公建 豪砸6,100億元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情期間,政府帶頭推動公共建設來拚經濟。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8)日表示,今年度整體公建經費預計逾6,100億元,金額是歷來最高,比去年多出二成、1,000億元。據估算,這1,000億元估可帶動經濟成長上升約0.5個百分點。

國發會昨日在行政院院會報告「109年度整體公共建設計畫執行情形」,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行政院去年祭出加速公建計畫執行措施,最後在整體公建計畫經費5,046億元中,執行了4,818億元,達成率為95.48%,創下13年新高。

國發會官員表示,今年度的重大公建計畫,預計包括桃園航空城開發計畫用地取得、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全國國中小冷氣安裝與電力設施、全台汙水下水道工程、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第七輸變電計畫,以及多項延續性的公建計劃案等等。

蘇揆指出,前瞻第三期預算加上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今年度整體公建經費預計超過6,100億元,是歷來最高金額,比去年多出兩成、1,000億元,且台經院目前也預估,因科技大廠加碼投資台灣、綠能投資升溫,民間投資成長也上修,成長率為4.83%。

蘇揆表示,因此,去年他要求各單位加大、加快、加碼公共建設投資與執行,就是要避免像過去在SARS期間,公共支出反而減緩,以至於影響國內經濟發展。

根據估算,今年度公建經費預計6,100億元,較去年度成長約1,000億元,若以我國2020年全年GDP(國內生產毛額)約20兆元計算,這增加的1,000億元,估可帶動我國GDP成長約0.5個百分點。

國發會分析公建計畫去年各季執行狀況,第1季確實受疫情影響,低於過去年度平均表現,但第2季起經政府加速推動,執行成效明顯提升,去年全年較2019年增加執行600餘億元,並提前投入經費,避免像以往過度集中在第4季執行。

國發會指出,2020年完成的重大公建計畫,包括蘇花改、南迴公路拓寬、西濱快速公路新豐至鳳鼻頭隧道路段、北捷環狀線第一階段、通霄電廠三號機商轉、台中電廠空汙改善、南迴鐵路電氣化、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一期、高捷環狀輕軌大南環路段、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實驗大樓,以及台東市水資源回收中心等。

 
國際財經要聞
鮑爾:美經濟還沒戰勝疫情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維持貨幣政策與前瞻指引不變,主席鮑爾表示在「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縮減購債規模,以繼續支持經濟,明白表示短期內還不打算縮減刺激規模,但他也說美國經濟「還沒戰勝」疫情,象徵Fed對經濟展望的看法出現轉變,認為美國經濟重返充分就業之路將滿布荊棘,衝擊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樂觀氛圍。

Fed在今年第一場、也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的首場決策會議上,官員一致同意維持聯邦資金利率在零-0.25%的區間,且每月將持續購買1,200億美元資產,直到美國經濟出現大幅進展,重申從去年9月至今的前瞻指引。

決策聲明表示,近幾個月經濟活動與就業復甦的速度已放緩,尤其是受疫情打擊最大的產業,「需求走弱加上稍早油價下跌,都抑制了消費者物價通膨」,經濟復甦走勢主要將取決於新冠疫情的發展,包括接種疫苗的進度。

鮑爾說,我們還沒戰勝疫情,新冠疫情的發展對美國經濟至關緊要,疫情仍會對美國經濟構成相當大的不利風險,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接種疫苗,而透過新冠疫苗接種達成群體免疫,將會是場苦戰。這番說法象徵Fed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出現改變,在考量到全面施打新冠疫苗對復甦的助益之際,也坦承美國經濟重返充分就業之路依然顛簸。

 
散戶軋空大戶潮 席捲全球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遊戲驛站(GameStop)股價在小散戶揪團力拱下狂飆,軋得放空大戶不敵潰逃,這股狂潮從華爾街蔓延到全球股市,從東京、雪梨到阿姆斯特丹,皆可見熱門放空標的在螞蟻雄兵力舉下暴漲。這場市場風波也已引發華府關注,美國財政部與證管會(SEC)都正密切監控情勢。

在Reddit論壇「華爾街押注」(WallStreetBets)鄉民號召買進下,GameStop股票本周來已飆升逾400%,迫使一些投資大戶認賠軋平放空部位。GameStop股價28日早盤繼續竄高,一度大漲29%。這波「軋空」熱潮更在28日席捲全球,使世界各地原本失寵的公司鹹魚翻生。放空者打壓愈重的股票,股價彈得愈高。

在歐洲,放空者最愛的房地產集團URW股價盤中激漲逾20%。同樣是放空箭靶的日本電商巨人樂天和嬰兒用品公司貝親(Pigeon),股價各漲至少6.9%。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師索尼克形容,散戶「像狼群般尋獵弱者」。

印度當沖客湧入允許本地人交易美股的平台,追捧這檔美國遊戲股的交易單占該平台成交量15%。澳洲礦商GME股價一度飆升60%,因名稱與GameStop股票代號相同而蒙投資人錯愛。中國散戶常出沒的網路聊天室也熱烈討論軋空概念股。

GameStop掀起的全球漣漪效應無遠弗屆,令人意外。交易平台Stockal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斯里瓦斯塔瓦說:「沒想到印度人上Reddit閱讀GameStop相關訊息。」此刻印度和別國一樣,居家避疫者眾多,許多人線上買股打發時間。

墨爾本Pepperstone集團研究主管韋斯頓說:「這跟基本面完全不相干,現在是動能當道。」他認為,或許還會有新資金等著進場,只待網民再報下一支「熱門放空飆股」明牌,而這種模式隨群聚效應而增強,媒體報導只會推波助瀾。

市場狂熱引起監管當局關切。白宮表示,新財長葉倫與拜登政府經濟團隊這在關注這些市場活動,美國證管會(SEC)表示,正「主動關注」選擇權和股票市場的波動,並與其他監管機關合作「評估監管對象、金融中介機構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活動」。專家指出,這波「軋空」熱潮最後可能招致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兩周抬價17倍 美散戶擊垮對沖基金
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的散戶與對沖基金的史詩之戰已引起證管會和白宮注意,戰火廿八日蔓延到歐洲和亞洲股市,散戶呼朋引伴聯手猛力拉抬基本面不被看好的公司股價,讓做空的對沖基金業者措手不及慘賠。特定個股股價狂飆甚至驚動了白宮財經團隊,新財長葉倫表示,正在監控情勢。

透過社群串連軋空

在美國,社群平台Reddit聊天室先前鼓勵網友買進以拉抬實體電子遊戲零售商GameStop(遊戲驛站)股價,軋空對沖基金部位。截至廿七日收盤,這支股票的股價兩周內大漲逾百分之一千七百,等於是十七倍,走勢與基本面脫節。遊戲驛站在實體店面出售電玩遊戲,營業模式被認為是夕陽產業,且過去六季有五季虧損,卻在散戶大軍拉抬下,股價十個月間從三點二五美元漲到三百四十七美元,讓放空這檔股票的專業基金慘賠卅億美元。

這群居家避疫者在Reddit網站超過三百萬成員的熱門「投資華爾街」聊天室中交換經驗,透過互相討論、不斷買賣個股和看多期權,對GameStop進行巨大的軋空操作。

分析師批操縱市場

Leuthold集團首席投資策略師保爾森表示:「散戶利用科技合體攻擊成為一種新現象。透過Reddit論壇貼文擴大個人影響力,並利用槓桿操作和集中性交易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被放空而易於操作的目標。」

Reddit的「投資華爾街」聊天室至廿七日已有四百萬人加入,一度暫時關閉。管理者表示無暇檢視留言,遑論加以管理。愈來愈多分析師認為,此類行為等於操縱市場,監管單位必須介入。麻州的金管單位甚至建議紐約證交所暫停GameStop交易卅天,當作冷卻期。

投機狂潮驚動白宮

白宮發言人莎奇表示,財長葉倫和政府經濟團隊正關注此事,「股市並非經濟健康度的唯一衡量指標」。

散戶投資人的激烈投機行為讓許多華爾街人士感到不安,因為對沖基金損失不斷增加,可能會蔓延到股市其他領域。有些人還認為,這種投機狂潮,可能是零利率導致資金過度寬鬆的不祥之兆,個股偏離基本面的股價泡沫遲早會破滅。

其他放空標的遭殃

這些業餘投資人已瞄準一些其他被大幅放空的個股,包括連鎖電影院業者AMC。歐洲的諾基亞和澳洲一些基本面欠佳被大量放空的個股,也出現類似散戶集體買進現象。

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GameStop是本周交易量最大的個股,甚至超過特斯拉和蘋果等大型公司。本周稍早,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轉貼「投資華爾街」聊天室連結,也助長散戶追價。

放空GameStop的對沖基金Melvin Capital遭散戶大軍狙擊損失慘重,已向其他兩檔基金求援。散戶諾爾說,這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財富重分配,而且透過社交平台集資的方式,完全顛覆買股非得透過券商的舊規,現在他們證明了散戶也有出頭天。

 
新冠肺炎疫情拖垮全球旅遊業 2020年蒸發37兆
馬德里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今天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危機造成全球旅遊業在2020年損失1.3兆美元(約新台幣37兆元),稱這是「旅遊史上最慘澹的一年」。

總部位於馬德里的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聲明表示,去年旅遊業營收損失相當於「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時期所創紀錄的逾11倍」,並警告1億到1.2億個與旅遊業直接相關工作有可能不保。

聲明另指出,在2020年,國際遊客減少10億人次,亦即74%,首先遭到疫情衝擊的亞洲降幅最大。前往亞太地區的遊客人數大減84%,接著是非洲和中東減少75%,歐洲遊客減少70%,而美洲遊客則下降69%。

世界觀光組織表示,儘管COVID-19疫苗的推出預計將在2021年「使旅遊慢慢正常化」,但「由於疫情大流行的不斷演變」,許多國家正重新祭出更嚴格的旅行限制,例如隔離、強制檢測和完全關閉邊境

國際遊客人數上次呈現年度下滑是在2009年,當時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遊客數減少4%。

 
要聞
經長樂觀台美電動車鏈合作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車商特斯拉將於德州擴廠,外傳也邀請台廠一起組隊赴美設廠。經濟部長王美花證實,台灣有許多廠商都屬於特斯拉供應鏈,因此特斯拉有找像是電子代工二哥和碩到美國設廠;她也表示,經濟部對於台美電動車供應鏈上合作樂觀其成。

王美花表示,電動車是一直在發展中的行業,台灣確實也非常多廠商成為特斯拉及其他電動車廠的供應鏈。她了解,特斯拉確實正在擴廠,邀請了台灣廠商到美國設廠,「對於台美供應鏈合作,我們覺得是樂觀其成的。」

王美花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提到,經濟部找來傳產及電子業者合作媒合商機,正是因為看到台灣車用電子出口和產值大幅度成長的趨勢。電動車打破過去的供應鏈機制,包括驅動系統、電腦系統及面板都是台灣的切入點。

和碩隨著特斯拉赴美組隊訊息,其實不難發現蛛絲馬跡。和碩去年法說會便透露出赴美設廠消息,被外界解讀就是有意跟著特斯拉前進德州。今年1月14日也傳出和碩與特斯拉合作關係再擴大,不僅投入特斯拉組裝儀表中控台、更打入充電樁供應鏈,讓股價應聲大漲。

根據經濟部投資處統計,通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廠商中,其中有15家台商名列「特斯拉供應鏈」,製造領域涵蓋車電、馬達、電池、車身、充電等五大系統,總投資超過千億元。

據統計,這15家廠商包括和碩、群創、同欣電、富田、和大、康普、和勤、順德、巧新、聯嘉、恆耀、維熹、致茂、康舒、興勤。

投資額較大者,分別是群創在觸控面板投資702億元、和碩在主控電腦投資149億元、同欣電在影像感測器封裝投資97億元、巧新在鍛造鋁框投資92億元。

 
國發會預期:投資、消費 經濟兩大動能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睽違近十年,去年12月景氣燈號轉「黃紅燈」。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昨(28)日表示,維持今年經濟成長的動能,預計會是支撐內需的政府投資與民間消費,其中主要包括今年度預計投入公建經費逾6,100億元。

施克和昨在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表示,今年經濟成長動能,著重在內需與政府支出部分。預料,國內內需消費市場,是維持今年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道;此外,政府今年預計投入約6,100億元的公建預算,若要將效能發揮到最大,預算執行、達成率就很關鍵。

至於進出口部分,施克和說,有些具體的對策,他不方便太武斷直接說明。但他強調,自去年開始,國內政府投資、民間消費,就已成為我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施克和表示,加速公建計畫措施,兩大策略包括提前發包、加速執行都會延續,尤其是加速開工,以及提前開工、完工、復工等都是。至於會產生多少經濟效益,施克和表示,實際試算會增加多少,會將資料提供主計總處來推估。

關於進出口對我國今年經濟影響,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分析,與去年不同,疫情仍嚴重的歐美國家,今年可說是找到「與疫情共處」的經濟模式,台灣出口可望比去年樂觀,但要注意的是,台幣匯率今年可能會因美國貨幣政策而持續走強。

 
晶片換疫苗 經長:已向德提議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國發會本周三(27日)邀請晶圓代工業者開會,提出「一個共識、三個方法」以解決車用晶片荒。對於是否可能如外界期待的用車用晶片換新冠肺炎疫苗,王美花昨(28)日表示,她已向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表達態度,盼德協助台灣取得疫苗;對方表示,將轉達給德國政府。

德國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日前向台灣政府來函,點名台積電增產協助德國汽車產業。王美花說,她本周三才收到信,近期將會就晶圓代工廠現況做說明。

對於國人期盼用晶片換疫苗,王美花透露,本周三與王子陶會面時已表達這個態度,認為台灣協助各國取得車用晶片,克服國際汽車產業問題,而在國內藥廠國光、聯亞生技等疫苗均尚未出爐,當然希望德國也來協助台灣取得疫苗,確保照顧第一線醫護人員安全。

對於德國外交部表示,對台政策不會因車用晶片荒有所改變。王美花則說,目前全球疫情下,大家應本著互利共榮,台灣只要做好台灣的角色,在國際上被看得見,「這對台灣比較重要。」

至於是否可能再加碼,透過車用晶片支援爭取更大經濟關係合作,如FTA及相關經貿協定等。王美花表示,事情一件一件來處理。

對於車用晶片廠商頻說擠不出產能,王美花說,晶圓代工廠商已提出「三方法」包括優化生產線、保障車用晶片供給率及協調其他業者讓出產能;她強調,車用晶片荒不會是今天講完,明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晶圓代工上游廠如環球晶、合晶近期也反映產能滿載,經濟部是否將介入協調?王美花說,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都滿載,目前尚未聽到業者表達需要經濟部居中協調,就讓業者商業機制運行。

至於車用晶片缺口有多大,王美花說,車用晶片供應鏈很長,包括設計者、大盤商跟車商,因此數據不是掌握在晶圓代工業者。

 
特斯拉交車加速 台鏈利多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上季營收首度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創下紀錄,且歷來首度出現全年獲利,但不如市場預期;不過該公司預期今年的交車成長速度,會比每年平均成長50%要快,原因是兩座新廠預期今年投產,且升級版的Model S與Model X即將開始生產,將有利於台系供應鏈出貨。

特斯拉股價28日早盤重挫逾4%,原因在於上季獲利低於市場預期,營業利益率也萎縮,顯示「降價搶市」策略正衝擊業績,且未提出具體的全年交車量目標,也讓投資人感到失望。

對今年特斯拉出貨,台系鏈普遍看好,如和大、和碩、聯嘉、和勤、貿聯-KY、同致等。業者並預期,今年上半年市場需求持續熱絡,可望展現另一波成長動能。

特斯拉去年第4季財報營收較一年前成長46%至107.4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也首度突破100億美元大關;特斯拉上季經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80美分,是連續第六季獲利,但低於市場預期的1.03美元,主要反映特斯拉調降車款售價。

特斯拉去年第4季營業利益率5.4%,較第3季的9.2%萎縮,雖然特斯拉產量提高,但由於銷售重點轉向售價較低的Model 3與Y,再加上降價影響,上季特斯拉車款的平均銷售價格下滑11%,拖累營業利益率。

特斯拉上季發給馬斯克2.67億美元股票薪酬獎勵,也是抑制營業利益率成長的原因之一。

特斯拉上季交車量達180,570輛,為最高單季紀錄,去年全年交車量499,550輛,略低於原定的50萬輛全年目標。去年全年產量則為509,737輛,創新紀錄。

不過,特斯拉並未提供今年的具體交車量目標,而是以「模糊手法」處理,僅表示「在未來幾年,我們預期達到交車數平均每年成長50%」。特斯拉股價28日早盤重挫4.2%。

 
兩岸蘋鏈破天荒合作 和碩結盟立訊 搶組裝單
記者謝艾莉、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兩岸蘋果供應鏈破天荒大合作。和碩昨(28)日董事會決議,旗下機殼廠鎧勝重要孫公司日鎧辦理現金增資,引進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資金。根據立訊公告,斥資人民幣60億元(約新台幣260億元)參與日鎧增資,持股比例將過半,並將取得董事席次,雙方結盟攜手力抗蘋果最大組裝廠鴻海。

和碩目前是立訊股東,持股比重低於1%,此次立訊大手筆參與日鎧現增,雙方關係將更緊密。據悉,此次投資案是由蘋果授意,要在美中關係緊張形成的「G2」環境下,串連兩岸供應鏈能量,達到最佳生產配置。

立訊先前曾買下光寶相機模組事業與緯創昆山廠等台資行業,但這次參與日鎧現增,是「投資」而非「買斷」,也是立訊投資台資關係企業最大手筆,意味與和碩集團與立訊在大陸成為金屬配件製造密切夥伴,立訊也進一步達成「零組件+代工」資源整合。

和碩副董事長暨鎧勝董事長程建中強調,產業可以競爭也可以合作,希望透過此次合作,把不必要的惡性產能競賽,轉化為友好的策略合作關係,藉此讓和碩集團能更從容的調度資源,更有效的使用資源。

和碩去年8月宣布以145億元買下鎧勝所有在外流通股權,並將鎧勝私有化下市,於今年1月15 日完成相關程序。不到半個月,和碩董事會昨日決議,鎧勝孫公司日鎧辦理現金增資,增加註冊資本金約人民幣33.52億元,和碩放棄優先認購權,並引進立訊集團參與增資案。

和碩未公布立訊入股金額。根據立訊公告,全資子公司立訊精密及常熟立鎧分別以人民幣57.6億元、人民幣2.4億元,參與日鎧現增案,待投資完成後,立訊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日鎧50.013%股權,對標的公司形成控股。

和碩與立訊簽署「股東協議」,約定日鎧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董事長及其中二名董事由立訊精密委派,其餘二名董事由日麗公司(和碩集團持有公司)委派。

本案完成後,日麗公司、常熟立鎧、立訊精密及立訊精密有限公司對日鎧持股比例分別為46.487%、3.5%、48.013%及2%,合計泛立訊勢力持股過半,具有主導地位。

和碩指出,此次增資和碩不出資,而是由立訊精密認購此次增資,這也意味和碩集團與立訊集團在金屬配件製造上成為合作夥伴。

和碩表示,金屬技術日趨穩定,產業正邁入成熟期,促成和碩集團思考是否必需獨自不斷自台灣挹注資金去大陸擴充金屬廠,抑或可以思考另外一條道路,也就是「在地製造、在地籌資」。

業界人士解讀,儘管立訊並未持有金屬機殼廠鎧勝股權,但從雙方股權架構來看,立訊與和碩的合作,立訊具有主導地位,等於取得鎧勝在iPhone金屬機殼事業。

 
供需吃緊 晶片電阻也吹漲風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未減,筆電、個人電腦、手機等終端需求拉貨動能正向,國巨(2327)近期訂單持續湧進, B/B值(訂單出貨比)從去年第4季的1.3進一步拉升為1.6至1.8,顯示供需吃緊狀況加劇。

法人看好,隨著供不應求狀況加劇,MLCC、晶片電阻全面漲價可期。

車用市場景氣自去年下半年起逐漸復甦,甚至可以用「強勁」來形容,加上終端需求包括NB、PC、手機等續旺,國巨持續提升產能利用率因應,旗下基美鉭質電容產能更是滿載。

不過,由於終端拉貨動能仍遠大於供給,外資訪查國巨後指出,國巨現階段B/B值(訂單出貨比) 由去年第4季的1.3進一步提升為1.6-1.8,顯現供需吃緊情況持續加劇。

此外,在上游原料大廠已宣布漲價,日前旺詮電阻漲價開第一槍 ,法人認為雖然潮州三環非國巨陶瓷基板唯一供應商,但預期上游原料上漲,勢必會對公司造成成本上的壓力,因此法人認為未來電阻全面漲價可期。

外資看好,MLCC、晶片電阻兩大產品報價上漲氛圍濃厚,若全面調漲報價,再加上5G帶動被動元件用量大增,以及與鴻海結盟再添成長動能,多重因素均成為國巨營運動能的重要支撐。

 
緯創、英業達 布局智慧醫療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緯創(3231)、英業達持續擴大智慧醫療領域布局,昨(28)日分別宣布搶進健康科技市場,緯創推出體感科技應用,開發失智衰弱症快篩與復能訓練遊戲。英業達旗下英華達則結盟虹映科技,將運動及生理數據轉為「人體儀表板」。

緯創表示,與高雄市政府合作,藉由創新體感科技應用,開發失智衰弱症快篩與復能訓練遊戲,透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臨床專業協助,驗證體感遊戲可達到快篩及復能效果,實現預防醫學目標。

緯創數年來累積豐富醫療科技照護經驗,結合旗下緯創醫學科技推出Health 365健康照護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照護功能。

英華達則攜手虹映科技,完成軟硬體系統整合,共同將運動及生理數據轉為「人體儀表板」,整合體態、體能、生理、心理及睡眠五大健康指標,讓民眾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

 
華碩搶市 秀電競新品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碩(2357)衝刺電競商機,旗下ROG玩家共和國昨(28)日於台北國際電玩展秀出CES發表的ROG與ASUS TUF最新機種,並祭出現場折扣優惠,藉此維繫華碩在台灣電競市場龍頭地位。

華碩去年在台電競筆電市占率以36%居冠,與競爭者拉開差距達十個百分點,全年出貨成長七成。

台北國際電玩展昨日盛大開幕,華碩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結合Cyberpunk與科技元素,打造最狂朝聖點「七號戰場」,及鋼彈主題區,展示全球唯一ROG鋼彈主題水冷改裝機及聯名新品。

此外,華碩也在電玩展上展示ROG與ASUS TUF最新機種,包括雙螢幕電競筆電ROG Zephyrus Duo 15 SE、13吋電競筆電ROG Flow X13與ROG XG 外接顯示卡,以及嶄新樣貌的ASUS TUF Dash F15,並同時推出購機優惠,刺激在台銷量。

在疫情不見降溫的當下,華碩持續受惠筆電熱銷商機,去年營收4,128億元,年增17.5%,為三年來新高。展望今年,在筆電需求續強的局面下,訂單能見度已看到今年第2季。

華碩表示,執行品牌金三角策略,持續強化品牌地位及用戶推薦度,推動2020年第4季營收及出貨量優於原定目標。華碩已設定2021年的積極成長目標,並預先規劃零組件備貨、產品開發及銷售策略。

 
台積超急件 拚車用晶片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紓解全球車用晶片缺貨荒,台積電在政府及主要客戶請託下,決啟動「超級急件單(Super Hot Run)」,透過縮短晶片投片到產出的時程擠出產能,優先供應給相關車用晶片廠,不過此舉勢必會擠壓部分客戶原排定的訂單,如何穩定原客戶訂單,成為台積電本季最大挑戰。

全球面臨車用晶片短缺,導致福斯、福特、奧迪等汽車業者減產,包括德國、日本及美國紛紛透過外交管道,希望台灣政府能請包括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協助。

為此經濟部日前邀請台積電、聯電、世界及力積電四大晶圓代工商會商,會中達成共識,將透過製程優化擠出產能,優先協助供應車用晶片,避免全球汽車產能因缺貨而被迫減產。

台積電昨正式回應,紓解車用晶片供應挑戰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是台積電當務之急。不過汽車產業供應鏈既長又複雜,台積電已與客戶合作確認其關鍵需求,正式加速生產相關車用產品。這是台積電正式表態會協助解決車用晶片荒。

據了解,雖然多數車用晶片廠都自己有晶圓廠,研判此次是因產線受疫情影響相當嚴重,才能被迫尋求台積電協助。

台積電去年曾示警,希望車用晶片廠不要砍單以免產能不易恢復,未獲接受。如今果真被台積電料中,但這些車用晶片廠都是全球排名前面的半導體大廠,且汽車產業是全球火車頭工業,台積電身為全球晶片穩定提供者,無法坐視不理。

台積電供應鏈透露,為紓解全球車用晶片荒,台積電決定啟用「超級急件單」。去年台積電也曾使用此模式,趕交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需求的晶片,當時生產一片五奈米晶圓約五十個工作天,台積電卻卅九天就趕給海思。據了解,海思至少需多付出三成費用給台積電。

車用晶片並不須採用先進製程,但也要四十多天的工作流程,如今台積電以超急件趕工,預料可縮短時程至一個月以內、甚至更短,但車用晶片廠也得支付更高的費用才能說服台積電為其趕工。

 
去年股民大增 占總人口46%
記者張□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全市場(含證券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資料顯示,2019年台股新鮮人增加34萬人,但2020年一舉新增67萬人,增幅翻倍。參與證券市場投資人總數達到1,078萬人,占全國人口高達46%。

近一步分析台灣股民人數成長情況,2011年時股民僅占總人口36%,隨後逐年提高,截至2020年止,占比已來到46%。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特別提及,近十年股民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前幾年都以約1個百分比的增速成長,但2020年一舉大增3個百分點,代表去年的台股生力軍是近十年最多。

不僅開戶數大幅增加,股民的交易意願也遠高於以往。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2019年有在股票市場交易的人數約348萬人,到2020年暴增至452萬人,成長103萬人,增幅近三成。這代表平均每十個有證券戶的人當中,有四個人去年都有進行交易,創近十年新高。

此外,主管機關金管會鼓勵年輕人投入股市,學習投資理財,近年也開始出現成果。年輕人買進股票並持有的意願明顯增加。20至29歲年輕股民帳戶庫存市值中位數從2019年的14萬元,成長至2020年的16萬元,增幅14%。30至39歲的股民帳戶庫存中,市值中位數從2019年的21萬元,大增至2020年的26萬元,增幅高達24%;40至49歲的壯年股民,增幅更飆至31%。

集保結算所大數據資料顯示,庫存金額較高者雖集中在50至69歲股民,但庫存金額成長最快的,其實是生產力最高的壯年族群。這群「螞蟻雄兵」齊心合力,讓台股去年面臨外資史上最大賣超金額的同時,依然創下歷史新高。

 
台幣強升 當心感染「荷蘭病」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理事示警,當前新台幣匯率升值,和當年的「荷蘭病」(Dutch Disease)背景相似,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致新台幣強勢升值,不利其他產業,應思考此對台灣長期產業結構的利弊,並就貿易順差規模、來源、組成與各產業占比等,全方位思考匯率政策。

央行昨(28)日公布去(2020)年12月17日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對於當前貨幣政策,特別是新台幣匯率升值問題,理事們提出許多建議,其中一名理事首度示警,當前新台幣升值情況,和當年「荷蘭病」背景有些雷同。

該名理事說,荷蘭於1960年代發現北海天然氣後,出口巨幅擴增,荷蘭幣大幅升值,導致傳統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目前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導致新台幣強勢升值,但將不利其他產業。央行應思考此對台灣長期產業結構的利弊,並就貿易順差規模、來源、組成內容與各產業占比等,全方位思考匯率政策。

對此,熟悉總體經濟的財經官員分析,近年新台幣匯率升值,除電子業出口暢旺,還包含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國無限QE導致的外溢效果,例如國際油價下跌,使進口原油買匯需求大降,出口旅遊人口驟減,出境買匯需求幾乎歸零,也是造成新台幣強升主因。

因此,近年新台幣強勢比「荷蘭病」背景更複雜,但這波新台幣升值和「荷蘭病」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新台幣強勢,確實導致傳產等其他產業產生巨額匯損而叫苦連天。

有位理事指出,新台幣匯率升值對經濟有正、負兩面影響,有人將因此損失,也有人因此得利,央行匯率政策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央行仍應以整體經濟福祉為考量。

有位理事認為,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面對不公平補貼國家,加以區域經濟整合競爭及新台幣匯率升值,致使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長期而言,當一國經濟結構調整完成,經濟成長率上升,匯率自然就會升值,但升幅須合理。

儘管匯率升值各有利弊,短期間央行仍應關注新台幣與其他貿易對手國匯率的相對走勢,政府應提供中小企業支持政策。另一位理事關切近期新台幣匯率升值對傳統產業的影響,表示央行應持續努力協助傳統產業。

 
金融業 去年大賺6,756億
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28)日公布金融業去年獲利表現,全體金融業稅前大賺6,756億元,比前年增加6.4%,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其中證券業及保險業受惠股市榮景,獲利大增並創新高,唯獨銀行業因受疫情影響,獲利呈現衰退。

根據金管會資料,前年全體金融業獲利6,345億元,也是歷年新高,去年是連續第二年創新高。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去年銀行業(包含本國銀行、外銀、中華郵政、票券公司及信合社)稅前盈餘3,708.2億元,比前年減少8.9%。

主要是本國銀行獲利衰退,去年稅前盈餘3,126.8億元,比前年減少13.3%。信合社獲利也減少一些,其他銀行業都成長。

林志吉表示,銀行獲利衰退主因,包括第一,國內外金融市場巨幅波動,銀行投資淨利益縮減455億元是最大主因;第二,匯率波動,國外營業據點有匯損;第三,去年因降息,利息收益減少。

至於證券期貨業,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去年稅前淨利817.38億元,比前年大幅增加43.8%,主因證券市場成交量增加,投信規模成長,營業收入增加。

其中,券商去年稅前賺657.97億元,比前年大增51.5%。期貨業賺50.29億元,比前年增加17%;投信業賺109.12億元,增19.7%。

蔡麗玲說,券商、期貨及投信業去年獲利,都是2012年以來新高。

至於保險業,金管會保險局主秘林耀東表示,稅前淨利2,231億元,比前年大增30.7%。主要是股市好,壽險業淨投資損益比前年增加830億元。

其中壽險業去年獲利2,061億元,比前年大增33.2%;產險業賺170億元,比前年成長6.3%。

金管會資料顯示,去年前11月保險業原本獲利更多有2,240億元,但因12月匯損增加,影響獲利情況,使去年全年獲利略降至2,231億元,但仍是歷年新高。

 
VISA推卡對帳戶跨境通匯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政府整合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的修正新法今年6月可望上路,電子票證、電子錢包等支付工具,也可進行帳戶轉帳、外匯買賣、基金投資等金融理財交易,國際信用卡組織威士卡(VISA)昨(28)日宣布,今年將在台灣力推Visa Direct全球通匯服務擴及卡到帳戶與帳戶之間的跨境轉帳換匯交易,目標今年底完成,提供台灣民眾與中小企、小微與店業者跨境交易更快速簡便的選擇。

整合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去年底已三讀通過,金管會並據以制定相關子法在今年中可望上路,新法將電子支付、票證等平台業者整合管理,民眾可跨平台、帳戶轉帳,透過電子支付買賣外幣、基金等金融商品,將單純的金流提升到跨境與理財投資用途。

VISA也訂下今年在台大推Visa Direct全球通匯升級的大計,要把現有限卡對卡間的跨境通匯,擴大升級至包含卡對銀行帳戶以及帳戶之間的跨境交易,提供從一般持卡人個人對個人,乃至中小企、電商跨國交易商務需求,在銀行跨境匯款以外的方便快速新選擇。

VISA台灣區總經理趙麗芳指出,政府有關整合電支、電票相關新法即將上路,也是VISA有更多角色扮演、Visa Direct全球通匯平台可發揮功能的機會。過去Visa Direct在台灣較侷限在傳統卡片對卡片的通匯功能,新法開放後可以協助更多個人以及電商、新創事業,利用Visa Direct輕鬆簡易完成卡對卡、卡對帳戶以及帳戶對帳戶等各類跨境理財、商務交易。不論是個人、移工跨境匯款,或是中小企進軍海外的上下游支付等跨境通匯需要,VISA可以提供更多更有效率的服務與解方。

趙麗芳表示,Visa最新研究顯示,疫情影響下電子支付選擇百花齊放,感應支付在其中最為主流,64%民眾偏好使用感應式卡片及感應式行動支付進行付款,疫情帶動44%民眾更頻繁使用電子錢包,以手機載有電子錢包的比率一年來從原本的65%大幅提升至79%。電子支付已發生在消費者每一天的生活,並加速未來商務發展。Visa將攜手政府、銀行、商家、新創共同推動加速發展,以消費者為中心打造開放且安全的生態圈。

她並補充,兼顧大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大筆金額國際匯款,與Visa Direct升級功能,將使Visa更加落實串接台灣與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和企業等B2B或B2C支付流程中的不同端點。VISA在台灣也會篩選合適的合作新創事業,投資入股支持其國際化,與VISA更緊密合作。

 
全台地價稅清查啟動 住家、工廠、農地全列管
記者程士華/台北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近期各縣市已陸續展開地價稅年度清查,基隆市稅務局表示,即日起至9月30日止,稅務局將針對特別稅率用地、減免稅地及農地等三類土地使用情形,清查實際狀態是否符合減免標準。

稅務局表示,地價稅清查是每年的例行性工作,根據今年財政部指示的工作計畫,各區國稅局會陸續從1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展開地價稅優惠適用資格的清查,如果有變更土地使用情形的情況,導致原本核准適用特別稅率或減免地價稅之原因、事實消滅,將會取消原有的租稅優惠。

官員表示,清查對象主要有三類,包括特別稅率用地、減免稅地及課徵田賦土地等為主要查核對象。其中特別稅率用地,最主要包括在於「自用住宅用地」,清查重點在於確認地上房屋,是否有供營業或出租使用。

調查方式主要可透過幾種資料進行,官員指出,地方政府會串連國稅局資料庫、法院公證租賃契約資料庫等,運用租賃所得及扣繳資料等,確認房屋實際上是否有租賃事實;除此之外,還會確認戶籍所在情形,如果有戶籍異動,可能就不再是自用住宅用地。

另一項重點則是工業用地,官員表示,這方面重點可能包含工廠停工、歇業、工廠登記被註銷等情形。

減免稅地的部分,官員表示,這方面大多是將土地提供為巷道、騎樓或各類公共設施使用等,清查重點在於自然人持有的土地,確認是否仍符合減免條件。

第三項清查重點在於農地,官員指出,農地依法是課徵田賦,然而田賦已停徵多年,實際上相當於免稅,因此地價稅清查時,會觀察農地是否確實為農用狀態,像是出現違章建築、農舍增建、開店營業,或直接鋪滿水泥等情況,都已經不是農業使用,就會重新恢復課稅。

稅務局表示,如果清查後發現未按原核定使用狀態的土地,不只會補徵漏稅,最重還會被處短匿稅額三倍以下罰鍰,呼籲地主若已變更使用狀態,應在清查前主動向轄區稽徵機關報備。

 
陸嚴打「三假」 台商別踩紅線
記者程士華、徐碧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台商注意,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8)日表示,陸方近期將嚴查「三假」違法情形。

針對假發票、假出口退稅、不實申請疫情補助等三類案件加強查核,台商務必留意日常申報的嚴謹,以免誤觸紅線。

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劉中惠指出,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從2018年開始,就聯合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組織等,啟動打擊稅務犯罪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涉嫌騙稅企業32.2萬戶,近期更向媒體表示,將啟動打「三假」的稽查行動。

對於台商而言,劉中惠表示,大部分台商在大陸雖然不至於故意造假騙稅,但可能因疏於日常稅務治理、監控流程,因而誤觸紅線

舉例而言,劉中惠指出,最近協助台商進行業務重組時就發現,有些公司已經停業,但覺得註銷程序及準備資料過程繁瑣,或因故無法立即處理,遲遲沒有辦理清算解散,出現長期空殼公司的狀態。

劉中惠表示,像這類的空殼公司,如果沒有定時申報稅務,將被納入非正常運營名單、大陸稅務黑名單,後續不管要註銷公司、重新註冊公司都會被追稅,甚至營業執照可能被吊銷,更會傷及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個人徵信。有時候在大陸合法辦理的外銷出口,實務上也要留意客戶的身分,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協理任之恆表示,先前也發現有大陸公司將產品賣到保稅區,也有拿到海關的出口紀錄,殊不知報關單上的收貨人、發票買受人等,實際上都是大陸的境內企業,因此不符合外銷退稅條件,好在及早發現調整,否則恐怕將成為此波嚴查的假退稅對象。

 
保時捷入門款電動車熱賣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電動車需求居高不下,傳統車廠保時捷上周推出電動車入門款Taycan後輪驅動版本,一個星期之間358萬元起的電動車接單已突破80張,並向百張邁進,銷售動能續強。

Taycan是四門轎跑型車款,入門款將在第2季起抵台交車,有望成保時捷品牌最熱賣的單一車款,後市表現有機會超越旗下兩大暢銷休旅車款Macan與Cayenne,甚至有機會賣贏同品牌燃油車。

去年保時捷推出首款電動車Taycan時,先發布三個級距,以470餘萬元起跳的價格,沒多久就接單破千台,雖然單價不低仍吸引買氣。

Taycan第一波賣出的訂單,已於上月開始交車,去年12月交車近70台,其餘訂單將依據船期到港時間,陸續交車,由於保時捷的首款電動車售價不低,卻創造超過千台的訂單,顯示市場對電動車「需求」超乎預期。

上周保時捷發表入門款Taycan後驅版,其售價358萬元起,入門價格較之前一口氣少了120萬元,進入300萬元級距的進口豪華車主流市場,甚至觸及保時捷旗下各車款的「最低入門門檻」,短短一周內訂單破80張。

去年保時捷全年掛牌量約3,800台,但實際接單超過掛牌數一成以上,保時捷的訂單需求超過實車的供應,業界認為,以台灣市場的表現,今年保時捷在台掛牌數將再超過去年,且電動車的比重則可望進一步拉高。

至於目前汽車產業最困擾的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保時捷可望不受波及。主要原因是保時捷相對於雙B,產量僅約四分之一,而保時捷更是VAG集團品牌中,車單價相當高的品牌,在集團的優先供應下,保時捷的產能將不受影響。

 
正新加碼台灣 砸23億蓋廠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正新衝刺ATV(沙灘車)特殊胎市場,昨(28)日董事會通過將投入23.4億元,在雲林斗六三廠自地委建ATV輪胎新廠,新廠規劃產能約日產8,000條,預計今年中開始建廠,將分階段投產,第一階段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投產。

正新近幾年營運拓展重點放在「雙印」(印尼和印度),此次為正新近年少見的台灣加碼動作,格外引發關注。

正新發言人羅永勵昨天表示,正新的ATV車胎生產本來就放在台灣,現在因為原彰化溪洲廠的ATV生產線訂單全滿,產能不足,因此決定在斗六三廠擬再蓋一個新廠。

正新斗六三廠目前為空地,此次計畫自地委建ATV輪胎廠房,預計投入總金額23.4億元,其中包含興建廠房工程金額6.63億元,機器設備工程金額約15.08億元,和公用工程金額約1.69億元。

目前交易對象未確定,待完成正式合約簽訂後,公司將補充公告。

據了解,正新的ATV沙灘車胎在美國市占率相當高,包括日系山葉、川崎及鈴木等多家沙灘車業者在美國銷售的高階ATV機種,輪胎均由正新供應。

正新ATV車胎與農用車胎等被公司歸類在其他類的特殊車胎,整體其他類車胎占正新營收比重11.2%,ATV車胎營收占比只有個位數,比重不算高,但由於這一塊屬於利基市場,競爭不像汽車胎市場激烈,毛利率優於平均水準,有助提升獲利表現。

國內包括建大、華豐等輪胎廠也積極耕耘相關市場。

受到疫情影響,正新去年全年營收達964.41億元,年減11.98%,是近十年來首度全年營收不到千億元。在獲利方面,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28.18億元,年減7%,每股純益0.87元。不過,去年下半年大陸車市迅速復甦,推升輪胎市場需求,正新去年第2季起營運快速回神,全年表現倒吃甘蔗。

展望今年,正新主管表示,目前輪胎業市況不錯。

因應上游原料價格上漲,為反應成本,正新除去年9月和11月兩次調漲輪胎售價,最近正在進行第三波的漲價計畫。

 
星巴克 祭出咖啡訂閱制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推出新服務數位寄杯,昨(28)日在官網上推出「咖啡訂閱組」,目前僅有三項長銷的經典咖啡提供寄杯,一次購買20杯,每杯價格約72折。星巴克表示,可望讓熟客黏著度更高,並搶大宗購買市場,包括自用或送禮。

星巴克表示,選在農曆年前推出「咖啡訂閱組」,希望搶到贈禮以及重度使用的熟客市場。所謂「訂閱」,與一般時間一到、自動扣款的服務不同,是類似超商的寄杯模式,一組需購買20杯,和原價相比,折扣約72折,沒有限定購買組數,但兌換時間有30天限制。

星巴克寄杯服務推出的產品,以長銷和經典款咖啡為主,目前有三個品項,美式、拿鐵、紅茶拿鐵,皆是推出大杯。

不過,星巴克的咖啡訂閱組並非採用星巴克App寄杯,消費者要先加入星巴克LINE官方帳號,從選單入口進入才可購買,僅能在網頁上付款和寄杯,若要兌換,要打開網頁讓店員掃描QR碼,預期可吸引星巴克的重度使用者,讓熟客的黏著度更高。

連鎖平價咖啡品牌路易莎去年初在疫情期間就推出寄杯,每家店推出時間不同,最少一次五杯,採取紙本貼紙形式兌換。路易莎表示,正在研擬今年春節後開工日,再推出寄杯服務,因有帳務問題,所以可能會再度以紙本貼紙形式兌換。

另家連鎖咖啡店cama表示,寄杯採取店鋪POS機記錄,消費者要兌換,可報手機號碼,若有咖啡優惠活動時,經常會吸引熟客寄杯。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