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台幣 最快本月重返3字頭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8/01 第54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台幣 最快本月重返3字頭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狂升息,今年累計升息幅度高達9碼,即使美台利差擴大,新台幣匯率仍撐住「29」字頭長達三個半月;展望後市,匯銀主管指出,新台幣匯率最快8月有機會重返「3」字頭,需觀察三大變數,首先是第3季為企業股利發放旺季,外資領到股息後是否大規模匯出;其次為聯準會未來升息步調,第三則是台股強弱。

聯準會7月再度宣布升息3碼,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2.25%至2.5%,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暗示9月可能再度有類似的升息幅度,並稱Fed將在某個時候放慢升息步調。相較於聯準會又快又猛的升息幅度,台灣在今年3月與6月兩度升息,累計升息1碼半,央行重貼現率上調至1.5%。

回顧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29日),國內股匯走勢不同調,台股收盤大漲逾百點,並收復萬五關卡,但新台幣匯率仍在外資匯出下貶值1分,收在29.938元,總成交量為13.89億美元。

匯銀主管指出,自今年4月11日,新台幣匯率貶破29元以來,曾數度有下探30元的跡象,最後卻還是被拉回29字頭,很可能是著眼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增加,中央銀行不樂見新台幣匯率過度貶值,以免加重通膨壓力。

展望第3季,匯銀主管認為,新台幣匯率仍有機會重返「3」字頭,但需觀察三大變數,首先是第3季為上市櫃企業股利發放旺季,外資領到股息後是否大規模匯出。

對此,央行官員曾說,部分外資領到股利後不見得會全部匯出,有部分資金會留在帳戶裡伺機「再投資」。

第二,聯準會未來升息步調,也會影響美元走勢,進而牽動新台幣匯率。匯銀主管說,「如果聯準會接下來的升息步調放緩,美元大幅飆漲的機率就會降低,新台幣的貶值壓力也將跟著減輕。」

第三則是台股強弱。匯銀主管說,台股表現強勢有助支撐新台幣匯率,反之,若台股走空,新台幣匯率貶破30元大關的機率也將大幅提升。

金融圈主管更預測,我國央行將三管齊下,利率緩漲、匯率彈性,必要時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加強市場資金沖銷力道,以對抗高漲的通貨膨脹。

 
金管會畫三道紅線 防堵大股東干政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防堵無公司職務的金融業大股東「干政」,金管會擬透過公司治理實務守則,針對大股東與公司聯繫互動時畫三道紅線。

除此之外,並增訂金控或銀行董事長請假,職務代理的規定,要求董事長代理人需符合「產金分離」原則,禁止代理人是其他產業的負責人。

金管會畫下的三道紅線分別為大股東想了解公司經營,應透過其法人董事;大股東建議案,應由其法人董事在董事會上提出並做意見交流和議和,禁止逕自開會介入決策;禁止大股東以獲悉公司的重大訊息做內線交易。

金控業者說,目前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中,已明定金控大股東需遵守「六誡」,包括禁止不當干預公司決策或妨礙經營等,但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先前直接指示並參與新光金與子公司業務經營會議,董事會更依其指示做多次交易,因此新規定被形容為「吳東進條款」。

不過,金控業者私下說,這三道紅線是要把大股東的進退「框」在法人董事和董事會,實務上很難稽核;此外,公股金控、銀行的大股東財政部經常邀集公股子銀行總經理做業務報告,但多數銀行總經理並非法人董事,且財政部也常未經董事會指揮業務,這樣又是否踩紅線?

此外,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去年染疫,由金控董事、台哥大董事長蔡明忠擔任代理董事長,被質疑違反「產金分離」規定。金管會在這次修改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也增訂職務代理相關規定,包括董事長請假或不能行使職權時,可由副董事長代理,但若無副董或副董也無法行使職權時,由董事長指定常董或董事代理。

若董事長未指定代理人,則由常董或董事互推代理人,但指定或互推董事長代理人需符合負責人兼職限制與「產金分離」原則。

 
僱非法移工 每人最重罰75萬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近一年移工逃逸的情況嚴重,來到歷史新高。勞動部研議加重僱用非法移工罰則,由現行依「每案」裁罰15萬至75萬元,提高為依非法僱用人數「每人」處15萬至75萬元罰鍰;同時加重非法仲介的罰則,盼有效嚇阻移工逃逸猖獗的亂象。

移工逃逸愈發嚴重,截至今年6月底止,移工失聯人數已破7萬人,來到70,331人,創歷史新高紀錄。疫情期間,很多外籍家庭看護工逃跑,轉到工廠打黑工,賺取較高薪資。因此,勞動部已擬具《就業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加重非法僱用及非法仲介罰則,全案已報行政院審查中。

目前,移工發生失聯且經查獲非法從事工作,將處以3萬元至15萬元罰鍰,並一律遣送出國,永久不得再來台工作。非法聘僱失聯移工的雇主,將處以15萬元至75萬元罰鍰。非法媒介者將處10萬元至50萬元罰鍰,意圖營利非法媒介者,亦即,若將非法仲介當成事業經營,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20萬元以下罰金。然而,顯然無法嚇阻移工逃逸浪潮。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官員表示,在修法後,非法雇主之罰則,將由現行依「每案」裁罰,提高為依非法僱用人數「每人」處15萬元至75萬元罰鍰;例如,某雇主僱用十位非法移工,現在一律只罰15萬元至75萬元,修法後,罰鍰乘以十,提高為150萬元至750萬元。

 
家事移工加薪 仍難遏止逃跑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針對近期移工逃逸情況嚴重,勞動部一方面擬加重僱用非法移工雇主及非法仲介之罰則,二方面擬對家事移工加薪3,000元,由目前1.7萬元提高至2萬元。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顧問張姮燕表示,家事移工加薪後仍無法遏止逃跑潮,建議應加重逃逸移工之罰則。

國內家事移工月薪已七年未調,目前約1.7萬元,而產業移工適用基本工資,目前為25,250元,兩者薪資差距已達逾8,000元。為避免家事移工逃跑轉為廠工,勞動部預計年底前家事移工將調薪3,000元至2萬元;同時,對於低收入戶聘請移工,勞動部將動用就業安定基金提供補助,估計至少有1.1萬名弱勢雇主不會因調薪而增加負擔。

張姮燕表示,今年以來雖已開放外籍看護工引進,在引進前已事先溝通過工作內容,移工都說沒問題,雇主也額外負擔防疫費用約數萬元,沒想到,引進後沒多久,卻面臨移工以各種理由怠工、以不能勝任為由申請轉換雇主,或者有的直接逃跑,引進雇主反而成受害者,很多家庭苦不堪言;現在就算加薪3,000元,仍然低於基本工資,顯然還是會持續逃逸,家庭最後仍無工可用。

 
數位部8月29日掛牌 牽動經部人事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數位發展部正緊鑼密鼓籌備中,據悉,數位部將在8月29日掛牌,首任部長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出任。由於現任工業局長呂正華將轉任數位產業署長,呂正華赴科技部履新後,工業局長由誰接任,將牽動經部人事布局。

知情官員透露,工業局長接任者目前有三人呼聲最高,分別是標準局長連錦漳、能源局長游振偉、技術處長邱求慧。

三人過去皆曾在工業局歷練過,連錦漳、游振偉都曾擔任過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擔任工業局副局長期間曾負責兩岸貨貿談判,後因健康因素一度轉調至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擔任參事,因經濟部賦予標準局制定再生能源標準等政策任務,故而借重其專長,網羅他回經濟部擔任標準局長。

游振偉是三年前由工業局副局長升任能源局長,肩負再生能源發展政策,並借重其產業專長,與工業局合作落實風機國產化。邱求慧則歷任工業局各組,曾被科技部「借將」至產學及園區業務司擔任司長,之後又回鍋經濟部技術處。

知情人士指出,三位首長都是經濟部倚重的要角,但考量到工業局體系複雜且龐大,需要一個資深老將來穩住大局;若以「資深」度來看,高層更屬意由連錦漳出任。

數位部另有兩位政務次長,外傳將分別由一卡通董事長李懷仁、亞矽人資長闕河鳴出任,一名常務次長則是通傳會參事葉寧轉任。

李懷仁擔任一卡通董事長後,積極推動一卡通拓展網銀、電支多項業務,成功擴大一卡通在電子票證市占率,在數位發展上算是相當有經驗;闕河鳴現任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兼任亞矽人資長,專門負責5G開放網路平台測試驗證。

葉寧畢業於台大法律系及法律研究所,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要負責數位匯流法案撰寫,協助唐鳳建立公共數位創新空間小組,負責智慧城市、數位治理、開放政府等政策,頗受唐鳳倚重。

另外,根據先前唐鳳所公布的數位部組織架構,將包含六司、兩署。

六司分別為策略司、韌性建設司,由NCC基礎處轉變而來;資源管理司,專責5G等網際網路參與;數位政府司,原本的國發會資管處,強調共通性的資訊服務;民主網絡司,未來不只是國際合作,也有分散式自製數位服務;多元創新司,負責數據公益工作。

兩署則是資訊安全署跟數位發展署,其中資訊安全署長將由國發會資管處長謝翠娟接任,數位發展署則是由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轉任。

 
工總白皮書 聚焦五議題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國工業總會今(1)日將公布「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能源、兩岸關係、亞太區域運籌中心等將成為白皮書中最重要的建議方向。此外,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等,也是工總會員廠商對政府期待改進最大的項目。

全國工業總會今日發表第15本白皮書,也是工總理事長苗豐強上任後首度向政府提出的最正式建言,苗豐強今年5月曾表示,上任以來將推動五大任務,包括:強化兩岸交流合作、倡議區域運籌中心、支持政府節能減碳、呼籲現有核電延役及發展新一代核能,最後是結合各公會專業提更具說服力建言。

事實上,根據工總近年來向政府提出的建言,其中,如何促進兩岸關係,與重新檢討能源的配比,一直是工總會員廠期待政府改善,而政府的回應最讓企業界不滿意的兩大範疇。

針對兩岸關係的強化,工總曾主張檢討陸資來台政策,合理推動兩岸雙向投資;另外也強調透過「民間主導、政府參與」模式委託具公信力與經貿性質的民間組織進行對話。苗豐強就曾說明,工總可以在不涉及政治前提下,協助進行非常好的互動。

針對能源議題,工總歷來主張都很明確,就是將核能納入國家能源結構,今年將再度提出延疫現有核能電廠,可扮演備載能源角色,同時應參考法國發展新一代核能設施。

另外,苗豐強上任後,首度提出「區域運籌中心」構想,「區域運籌中心」著眼於亞洲地區無法被取代的供應鏈地位,台灣應找到各供應鏈中的強項,建立「Virtual Headquarter(虛擬總部)」架構。

 
國際財經要聞
巴隆看美股 走勢仍坎坷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上周強勁反彈,三大指數7月漲幅同創2020年以來單月最大,原因是投資人押注美國聯準會(Fed)的鷹派立場已觸頂,但巴隆周刊(Barron's)認為,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美股走勢恐仍坎坷。

然而,上周的慶祝行情有點詭異,今年上半年美國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連續兩季下降,聯準會青睞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仍然居高不下。巴隆說,真正改變的是對未來升息的預期,主要是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的兩句話。

鮑爾說:「儘管我們在下次會議再度非常大幅升息可能是適當之舉,但這將取決於我們從現在到那時所獲得的數據。」 「隨著貨幣政策立場進一步收緊,放慢升息步伐可能會是合適的。」 他甚至表示,目前介於2.25%至2.5%之間的利率可能處於「中性」水準。

巴隆指出,市場將此訊息銘記於心。根據六周前的利率期貨定價,2023年初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的峰值在3.75%至4%。如今,這個峰值隱含著在12月時的利率在3.25%至3.5%。此外,利率期貨定價現在意味著從2023年2月至7月將兩度降息。換句話說,市場押注聯準會將在今年底前放緩升息步伐,然後迅速轉向寬鬆政策 □。

巴隆報導說,鑑於經濟放緩、利率仍在上升,以及股票和債券指數處於或接近短期超買水平,可能是時候在反彈時出脫並且轉進優質或防禦類股。

現在就宣布聯準會轉向以及股市解除警報還為時過早,因為這種通膨飆升不可能這麼容易被馴服。

橋水首席投資策略師派特森說,隨著通膨持續構成威脅,以及衰退迫在眉睫,投資人應對股票及債券保持警惕。

美元方面,DXY指數7月中旬升抵2002年來最高水準109.3,但目前已自高點回落2.5%,29日收報105.9。

 
歐洲銀行升息喜悅被沖淡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洲銀行業十年來一直臥薪嘗膽,如今終於等到升息來臨;原本期待盈餘將因而激增,不料偏逢經濟衰退罩頂,還要擔心政府因為財政窘困而加徵新稅。

銀行業同時面對利率上升的好處,以及消費與企業界財務吃緊的壓力,使業者對如何因應新環境看法分歧。摩根士丹利屬於樂觀派,認為升息是打破困局的催化劑,因為銀行淨利息(NII)收入將增加;並預期銀行股價有52%的上漲空間。

財務規模與放款金額龐大的銀行將受益最大。例如□豐銀行在全球坐擁7,000億美元的存款餘額;放款利率若提高1個百分點,一年的NII將額外增加50億美元,相當於去年總營收的10%。駿懋銀行預估,利率若上升1個百分點,第一年盈餘將增加6.75億美元。美國銀行(BofA)預估,一年之內歐洲銀行業每季的NII業務營收將額外增加170億歐元。

利率上升與市場震盪加劇,也對投資銀行業務有利。巴克萊銀行公布第2季債券交易業務營收季增71%,德意志銀行季增32%,高盛交易營收也大幅增加。

不過問題在於新增的NII營收,有多少會被放款損失增加吃掉。目前歐洲陷入生活成本危機,小型企業也處境艱難,都對銀行營運不利。因此悲觀派認為目前經濟疲軟且通膨急升,是1970年代以來首見的困境,也引發歐洲銀行股的賣壓。

經濟與政治風險持續加重,包括俄羅斯一旦停供天然氣將導致停滯膨脹,多國政府還計劃加稅。所幸目前大部分銀行公布的第2季業績仍優於預估,客戶的實際壓力還不算大,且銀行業疫情期間保留的數百億歐元壞帳準備仍未動用,可以吸收損失,政府還計劃對艱難企業紓困。

但銀行業主管普遍擔憂獲利增加後,政府將開徵新稅。例如西班牙政府計劃對銀行的手續費及利息收入開徵4.8%的暴利稅。

 
美房地產反轉 價跌量縮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房地產價格正大幅下跌,交易轉趨清淡,銀行也收緊放款;就連在疫情期間價格飆漲的公寓和倉儲等商用不動產熱門標的,買氣也因利率上升而有消退跡象。

洛杉磯不動產經紀人盧里說,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工業不動產交易和丹佛公寓的交易,許多都已告吹,原因是5月時聯準會(Fed)調升基準利率。在6月,一名買家撤回洛杉磯附近一起1,800萬美元的公寓交易案,7月時,買家提出的報價竟已跌10%。

相較於股市、債市和加密貨幣的震盪,商用不動產的景氣降溫步調較慢。但隨著融資成本提高,背負5兆美元商用不動產債務的投資人,其持有部位和獲利前景將面臨重新評估。

MSCI Real Assets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提洛說,今年上半年美國商用不動產交易額創3,758億美元新高,但這是一項落後指標,因為相關交易須數個月才能完成,並未反映目前市場迅速降溫的真實狀況。

他說,這感覺就像卡通「威利狼」的情節,威利狼常為了追趕嗶嗶鳥,衝出懸崖後才赫然發現自己懸空,隨即急速墜落深谷。他表示,所有其他信號都表明房市面臨轉折點,價格即將下跌。

美國房市已浮現價格下跌的跡象。Green Street公司策略研究共同主管羅斯蒙說,美國商用不動產價格第2季已下跌5%,至年底前預料將再跌5%;此外,6月公寓價格也比5月低4%,同期的倉庫價格則下跌6%。

近年來,倉庫和公寓供不應求,投資人需花高價購置這類物件。Green Street的數據顯示,工業用房地產的價格仍比疫前水準高42%,集合住宅的價格則高16%。然而,目前銀行和潛在買家都正重新評估相關物件的價值,原因是融資成本提高。

 
老美掀移居歐洲熱潮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著生活成本上升及房價飆漲,愈來愈多美國民眾無力承擔購屋或租屋費用。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公布,美國住房負擔能力指數(HAI)6月跌至102.5,為2006年以來新低;這也促使美國民眾趁著美元走強及南歐國家祭出移民優惠政策之際移居歐洲。

彭博資訊報導,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和法國已成為最受美國人青睞的移居地之一。蘇富比國際房地產公司表示,今年4月~6月有意遷往希臘的美國民眾,較去年同期暴增40%。

萊坊房地產專家哈里斯說,法國及義大利房市的美國買家需求衝上至少三年來最高。蘇富比國際房地產第1季在義大利市場的營收,約12%來自美國客戶,遠高於一年前的5%。

美國富人和退休人士向來是歐洲房產主要買家,但由於歐洲住宅相對便宜,加上遠距工作模式興起,移居歐洲對年輕或無力負擔高房價的美國人而言更具吸引力。美國的政治分歧及一些城市犯罪率上升,以及歐元兌美元20多年來首度貶至平價水準,也成為美國人跨越大西洋定居的誘因。

為吸引外國買家,義大利鄉村近年推動1歐元買房政策,今年還將推出遠距工作簽證。葡萄牙和西班牙也祭出俗稱「黃金簽證」的投資移民計畫。

 
英企產值恐現零成長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膨儼然成為英國最頭痛的問題。最新調查顯示,英國企業預期未來三個月產值零成長,理由是生活成本竄升將抑制消費者的需求。為對抗高通膨,英國央行本周料將加快升息步調。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7月31日公布,受訪的製造商、服務業者、零售商預期,未來三個月的產值成長率為零。製造業者對前景的看法是維持目前的緩慢成長步調,而消費者服務商和零售業者預計銷售下滑,企業服務商則預期成長將趨緩。

CBI經濟學家帕萊哈(Alpesh Paleja)說:「由於企業和消費者持續受到物價上漲的衝擊,民間部門經濟活動已放緩至幾乎停滯。」

英國6月通膨年增率達9.4%,刷新40年來的最高紀錄,英國央行更預測通膨今年最高會衝上11%。因此,各界普遍認為英國央行4日會一口氣升息2碼,將利率從1.25%調高至1.75%,升息幅度創1995年以來最大。

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先前已暗示,此次升息不會是最後一次。他說,若有必要,央行決策者準備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來抑制通膨。

然而,英國央行警告,英國經濟可能在今年稍晚萎縮,明年則會小幅萎縮。有趣的是,英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風險,又讓投資人減少英國央行將升息2碼的賭注,如今他們認為該央行有70%的機率這麼做;市場先前認為升息2碼箭在弦上。

 
伊爾艾朗:股民在賭風向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投資人正以賭博的心態,來對待聯準會(Fed)的升息動向。這是投資界耆宿伊爾艾朗與克雷辛齊對上周Fed升息,以及經濟出現衰退信號後的激漲反應,所做出的結論。

Fed主席鮑爾2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儘管下次會議可能再次做不一般的大幅升息,但這將依賴經濟數據來決定」;這使市場猜測如果經濟數據惡化,則Fed的升息路徑將會轉向,因而激勵股、債雙雙飆漲。7月美股標普指數出現2020年1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

經濟學家、著名財金專欄作者伊爾艾朗,早在一年多前就表示Fed的貨幣政策落後於通膨大勢。對於上周金融市場的表現,伊爾艾朗表示,「市場正在尋找Fed政策轉向,而唯一理由就是經濟崩潰的發生時機」。他表示,「如果當真發生,股市可能根本支持不住。我認為市場搶在Fed之前,就已經做出想要的結論」。

 
要聞
權證避險降稅 下會期闖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預計9月開議,財政部下會期預計至少有四大法案將闖關,包括《證交稅條例》、《貨物稅條例》、《所得稅法》以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其中證交稅條例攸關權證避險降稅,券商期盼已久,財政部重新預告後已送行政院審查,可望在下會期闖關。

不過距離開議仍有一個多月,行政院也仍在盤點各部會法案,例如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新增護國群山條款的《產業創新條例》等,也都至關重要,財政部所提修法最後是否列為優先法案,仍待政院拍板。

券商業者及公會爭取權證避險降稅已久,希望將稅率從現行千分之3降到千分之1,新任證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也表示將持續推動。這項修法歷經立法院屆期不續審,後來送到政院跨部會討論又退回財政部重新預告,波折不少,每次都差臨門一腳。

財政部今年3月重新預告權證避險降稅修法版本,並在5月預告期滿,新增授權財政部會商金管會訂定子法,以明確規範降稅適用範圍,避免鑽漏洞避稅,公會也表示將全力配合。

財政部官員表示,目前仍待政委審查,不過重新預告版本已納入先前跨部會討論意見,預計後續討論會更順利。

另外貨物稅條例修法,則是延長大型柴油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至2026年12月31日,每輛最高減徵40萬元,這項租稅優惠原本到今年底截止,環保署希望再延長,必須趕在年底前修法完成,避免租稅優惠中斷。

而所得稅法修正主要針對綜所稅納稅人行蹤不明或名下無財產可清償欠稅時,國稅局可指定合併申報的配偶為納稅人,避免脫產給配偶,藉此避稅,財政部目標明年上路,也必須趕在年底前修法。

 
疫情衝擊 保單難賣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4月中旬疫情暴起,不僅減少業務員證照考試的人數,同時對既有的業務員銷售增添難度,主要是今年資本市場動盪,使得保單難賣,打亂壽險業務員成長速度,壽險業啟動因應措施,部分業者在業績考核上多保有彈性,另有業者強化培訓計畫,或是提供財務補助方案,希望能逐步恢復業務員的銷售動能。

壽險公司常以更好的招募條件吸引新血加入,以往7、8、9月皆是考照旺季。不過,壽險公會觀察發現,今年7月壽險業務員考照人數較往年來得少,僅6,029人,除了去年因疫情三級警戒停考外,2019年、2020年7月報名人數分別有7,140人、7,397人,且這二年的7月都只有舉行四次考試,報考人數均超過7,000人,而今年7月則舉行五次考試,如以前四次報考人數4,632人來看,皆年減逾三成。

由此可見,疫情對人身保險業務員考試確有影響,壽險公會指出,儘管考試是每周舉行一次,但今年國內疫情再度延燒,部分人因擔心群聚而降低報考意願,抑或因確診或遭隔離,致使臨時缺考,近期退費人數亦增加許多,由於考試人數減少,導致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也隨之減少。

除上半年COVID-19疫情升溫外,壽險業者表示,當確診人數快速跳升之際,增添業務員銷售難度,降低接觸客戶的機會,且客戶想要主動投保的誘因亦會減少,另一方面今年資本市場動盪,加上美元升值,民眾換匯意願偏低,過往業務員推動美元保單作為理財工具的誘因也降低。

整體來看,疫情、保單銷售難推動也是影響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的關鍵。壽險業者亦指出,在此種特殊的狀況下,部分業者在業績考核上多保有彈性,另也有業者強化培訓計畫,或是提供財務補助方案,希望能逐步恢復業務員的銷售動能。

 
外僑首批直撥退稅 8月1日入帳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外僑今年申報去年度綜合所得稅案件,今(1)日起陸續辦理退稅,其中首批退稅對象,是在今年5月15日前透過網路完成申報,選擇直撥退稅者,退稅款將於今日入帳。

國人綜所得稅退稅分為三批,首批退稅早鳥族已在7月29日收到退稅款,總金額近510億元創歷史新高,而第二批、第三批退稅分別將於10月31日、明年1月18日入帳;至於外僑納稅人綜所稅退稅則分為兩批,直撥退稅日期分別為8月1日、9月12日。

國稅局表示,8月1日直撥退稅對象,是在今年5月15日前,透過網路完成綜所稅申報的外僑納稅人;若在5月15日後才以網路申報,或是在報稅期間是以紙本或媒體申報書申報者,就要等到9月12日,退稅款才會入帳。

此外若選擇支票退稅,國稅局則分別會在8到11月各月底前寄送退稅支票,愈早申報、且使用網路申報者,會較早收到支票。

 
南亞再生聚酯 搶千億商機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南亞(1303)看好再生聚酯市場,搶千億商機。南亞酯化單體先導工廠已經投入試產、明年上路,將擴大回收廢棄的塑料產品,包括舊衣、寶特瓶、漁網等,擴大投入再生聚酯市場,預期三年內需求可望有爆發性成長。

全球回收再生聚酯市場將迎來爆發期,據悉,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飲料商陸續承諾陸續改換綠色包裝,同時Adidas、ZARA、PUMA、NIKE、H&M甚至IKEA等國際品牌均宣示,將部分或全面使用回收材料,最快兩年內陸續上路,可預期再生聚酯(R-PET)市場將持續擴大。

「寶特瓶回收量已跟不上全球對於R-PET的需求成長。」南亞董事長吳嘉昭指出,全球PET產量中,僅約三成是用來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經統計,廢棄服飾中有85%採掩埋或焚化處理,所以南亞率先布局織品、廢布料回收市場。「這對後續幾年R-PET的穩定供給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方面,據紡織產業綜合研究院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紡織業總產值達2,893億元,其中以人造纖維為最大宗。因應2030全球紡織業減碳45%目標,各大品牌廠陸續宣示將使用永續回收材料,然Textile Exchange預估2025年織品所需R-PET量高達1,710萬噸,但寶特瓶卻只能供應1,590萬噸。

吳嘉昭表示,南亞積極與產業領導品牌合作,回收其供應鏈的庫存布料、裁切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此外,不同於其他同業多將R-PET用來生產短纖絲、瓶用及片材等技術門檻較低的用途,南亞將寶特瓶回收再生後,有90%運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2021年南亞回收聚酯長纖維產量高居全球第一,年產9.8萬噸,約占全球16%。

為了擴大卡位再生聚酯市場,南亞近期已攜手台灣戶外運動品牌「歐都納」,並結合理念相同之舊衣回收商、布廠及設計業者,共同建立國內第一條循環紡織示範供應鏈,使用南亞自主開發衣料材質分類的智慧機械,透過近紅外線光譜技術並結合AI(人工智慧),將廢胚(色)布、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回收,以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

另,為了解決因使用低端寶特瓶片所造成粒色澤偏黃以及黏度不佳的問題,南亞已投資1.8億元,建立使用特殊醇解技術的回收產線;同時,南亞更興建使用自行研發專利技術的BHET酯化單體先導工廠,已開始試產,明年可望正式投產。

小辭典/BHET回收法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常見用於服飾、合成纖維(約60%)、寶特瓶材料(逾20%),其回收方式可分物理法與化學兩類方法。物理法回收效益相對低,而化學回收法可生產較高品質的R-PET(再生聚酯)。

其中,BHET屬化學回收法之一,是使用乙二醇當溶劑,再添加新鮮BHET後,同時還可在較寬溫度與時間範圍內實施,實務上最具靈活性;此外,還可透過不同觸媒來加速糖酵解的反應並提高產量,因此成為最廣泛應用的PET回收法。

延伸閱讀》

業界搶進綠色經濟

 
全球貨櫃海運 減班護運價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貨櫃海運市場混亂,航商減班護運價。受到通膨及全球升息壓力下,全球消費力道觀望,貨櫃輪業者也開始出現儲備實力減班服務情況,根據Drewry統計資料指出,8月1日到9月4日減班的比率為13%。

特別的是,根據外電報導,地中海航運(MSC)宣布已提交並預計從8月15日起開始加收從亞洲至美國的GFS(全球燃油附加費)。減班加上附加費漲,貨攬業者預期,本季貨櫃輪的運費仍將維持高檔。

燃油附加費方面,亞洲到美國每20呎櫃運費將由現在543美元增加至563美元;亞洲到美國40呎櫃運費將由1,086美元增加至1,126美元;亞洲到美國45呎櫃運費將由1,375美元增加至1,426美元。

由於運費維持高檔,近期國際大航商陸續調升財測,繼全球第七大的航商日本ONE大升財測後,歐洲大航商赫伯羅德也跟進。赫伯羅德上周表示,基於當前的業務表現,預測下半年也有望超乎原先預測。

至於航班調整,根據Drewry資料統計,亞洲到北美、亞洲到歐洲及地中海、歐洲到北美自8月1日到9日4日,原本預計總航班數有756個航班,已取消100班航次,減班比率為13%;其中,有68%在遠東-北美線。

8月1日起的接下來五周內,根據航運市調機構資料顯示,三大聯盟不約而同陸續取消部分航次,傳出2M宣布取消30航次,緊接著陽明所屬的THE Alliance和長榮海運所屬的Ocean Alliance,分別取消25次和21次。

國內的最大海運物流業者董事長顏益財表示,航運業經過長達十年的不景氣,貨櫃輪業者心中都知道賠錢的生意不能再做,過去賠錢就是因為不管景氣好壞都大量的投入航班,造成貨櫃輪運價大跌,由最近航商的動作看起來,大家都賠怕了,不可能讓過多的航班造成運價崩跌。

國內其他海運業者認為,最近已經感受到北美高庫存壓力,加上通貨膨脹和大進一步封控造成的貨運需求減緩,原本預期大陸封控結束後會有搶運潮,然而,隨著歐、美高庫存壓力,已打斷對大陸商品的需求,客戶在下新訂單之前,都觀望未來幾周情況發展。

歐洲地區一直受困於缺工還有零星的罷工事件,其中,歐洲地區重要碼頭都面臨缺工問題,許多貨櫃從碼頭運走運速度無法加快;尤其,德國和英國港口和鐵路罷工事件,再加上鹿特丹和漢堡的嚴重港口擁堵導致勞動力短缺,讓已經不堪重負的碼頭帶來更多的壓力。

延伸閱讀》

海運市場前景展望 多空分歧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張安平:明年恐糧食短缺 衝擊全球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7/28 第541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張安平:明年恐糧食短缺 衝擊全球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泥(1101)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當前全球面臨通膨、俄烏戰爭之外,近期全球天候異常炎熱,他很擔心明年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再度造成衝擊。

張安平昨(27)日出席台泥企業團所屬台泥儲能啟用典禮,並作上述表示。台泥集團投入綠能、儲能,是著眼於改善氣候的關鍵,而儲能站是個大趨勢、大未來,他看好高成長性,同時也能為地球盡一份心。

相對於通膨、升息,張安平指出,他比較擔心的是食物,雖然俄國跟烏克蘭達成協議,但今年夏天異常酷熱,很擔心這樣的氣候影響作物,導致明年食物短缺,恐造成另外一波經濟影響。

張安平表示,21世紀是一個能源的世紀,沒有能源沒有經濟發展,現在我們也知道綠色能源的創造是困難的,最容易開始是節省能源,節省能源其中一部分,就是把晚上多出來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白天熱的時候放電,同時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將儲能系統裡面的電力饋回電網穩定電網頻率,這對電網穩定性是有幫助的。

張安平說,今年暑假全世界爆熱,他相信台泥的同仁也相信,溫室氣體會造成地球暖化,地球暖化會造成人類文明的傷害,我們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在減少碳排放,盡可能增加能源的效率;我們每個人不要只成為地球的居民,要成為Earth Helper,才能幫地球繼續往前。

近期國內的高溫讓北中南各地連續八天都傳出區域停電消息,用電量也刷新台灣歷史紀錄,台泥表示,除凸顯台灣的缺電問題以及電網不穩定外,另一方面,電動車逐漸增多、全台各地拼命蓋充電站,可能對國內原本就電力吃緊的電網產生更大的負荷。

至於對通膨的看法,張安平表示,升息對於整個全球經濟局勢的影響,這背後的複雜性非常高,不是一句或兩句話可以說清楚。

 
台泥新世代充電站 啟用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泥(1101)企業團所屬台泥儲能昨(27)日啟用位於台北大直的NHOA.TCC樂群新世代充電站。台泥表示,樂群站創下三項全台第一,將迎高成長期、期許一個大未來。

台泥儲能是六都中首個結合太陽能光電、搭配儲能系統的DC-DC充電站,為全台最低碳的電動車充電站;也是全台第一個可透過LINE事先預約充電的服務;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個適用政府電動車專屬費率的充電站。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儲能充電站較一般充電站造價貴了五~八倍以上,如果單就成本來看,根本賺不了錢。」但能源是將來經濟的背景,能源科技裡面若不能擁有一些自有技術的話,其實被國際掌控不是好事情,所以會希望國內產業一起來發展。強調,儲能現在在台灣不是賺錢行業、是賠錢行業,希望優化以後未來能賺錢,現在台泥儲能在歐美是賺錢的,台灣就不見得。

他也透露,台泥做了相當多的儲能規劃,也向台電申請很多點、相當大的儲能計畫,這些都在進行當中。

 
景氣燈號連4綠 擴張放緩有隱憂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昨發布六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二十七分,較上月減少一分,連續亮出第四個綠燈;但景氣領先、同時指標跌幅擴大,顯示景氣擴張力道放緩。

國發會表示,看到主要國家外部需求放緩,外需存在挑戰,但考慮內需應可穩健,外貿表現也仍不錯,後續下半年維持綠燈機會還是很大。

六月領先指標與同時指標分別持續八個月、五個月下滑,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同時指標與領先指標跌幅都較上月跌幅擴大,顯示預期未來擴張力道緩和比較明顯;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各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各主要國家領先指標也下降,外部需求放緩的確是後續要持續續關注的挑戰與變化。

此外,美國升息及俄烏戰事造成物價壓力,也讓企業保守看待未來景氣。

 
貨櫃三雄 今年獲利挑戰8,000億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三雄今年獲利仍可望創新高,法人預期,受惠於運價維持高檔、國際罷工事件未歇與塞港仍舊,加上長榮(2603)、陽明新船利基,今明兩年獲利能力有望優於全球航商,今年獲利總和挑戰8,000億元大關,因此,今年獲利的盈餘分配、員工獎金更受到期待。

近期,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受訪時指出,全美零售商聯合(NRF)估計今年第3季進口貨量稍高於1季,相信今年前三季貨櫃三雄總獲利可能超過6,000億元,年增率約兩成;且俄烏戰爭一旦結束,會帶來戰後重建物資運送熱潮,牽動今年乃至明年貨櫃海運營運。

海運業者指出,今年貨櫃三雄獲利總和至少7,000億元起跳,應可望跨越7,500億元,但挑戰8,000億元則不無可能,第4季的表現是關鍵。

 
長榮、陽明 發放1,650億股息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雙雄1,650億元現金股利來了,長榮(2603)預定今(28)日發放952.3億元現金股利、陽明則是明日發放698.4億元現金股利,本周五前貨櫃雙雄現金股利將撥入投資人帳戶。

長榮每股配現金18元,陽明每股配現金20元;至於萬海,訂於8月18日發放現金股利,每股配現金10.5元,總配發額度256.2億元。加計貨櫃三雄本季將發逾1,900億元的現金股利,也可望成為台股新活水。

目前,長榮最大股東仍是巴拿馬長榮國際,由長榮集團大哥張國華掌舵,持股長榮股票約39.17萬張,持股比率約7.4%,預計可領到股利逾70億元,而由弟弟派主導的長榮國際,目前持股長榮約26.24萬張,持股比率為4.96%,將可領到股息逾4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長榮「弟弟派」掌握的長榮國際近期持續加碼長榮航空股票,累計已持有60.3萬張,持股比率達11.41%。業內人士指出,今天入帳的47億元現金股利,可能成為未來弟弟派搶攻長榮航經營權的新一波銀彈。

除此之外,陽明最大股東是交通部,持股約46.7萬張、持股比率達13.39%,可以拿到股息約93.5億元;第二大股東則是國發基金,目前持股46萬張、比率13.17%,可領股息92億元。總計國庫明日將可望進帳逾185億元。

另外,陽明第三大股東的台灣港務公司,原就規劃剩下的15.89萬餘張股票不會再賣,會等著領31.78億餘元的現金股利,加上近期沒賣出的1,500張股票,概估現金股利可以領到逾32億元。

 
國科會掛牌 吳政忠:科技預算將增百億
記者江睿智、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科技部改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昨(27)日正式掛牌運作,新國科會將主導未來科技預算分配,新國科會首任主委吳政忠昨日表示,明年度科技預算至少成長8%,較今年度增加近百億元。

今年度立法院最後通過的科技預算為1,215億元,若成長8%計算,估計約增加至1,312億元。根據新國科會規畫,明年度科技預算著重量子科技、前瞻半導體技術、大空科技與產業、資安暨智慧科技、精準健康與防疫等項目。

國科會昨日舉辦揭牌暨主委吳政忠布達典禮。蔡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等都親為國科會揭牌。此外,前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政委鄧振中、唐鳳、龔明鑫、羅秉成、張景森、林萬億與經濟部長王美花等人也參與盛會。科技界方面,則有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等人出席。

蔡總統表示,新國科會將扮演領頭羊,擘劃科技發展願景並協調分配科技預算;她也交付新任主委吳政忠三項任務,包括加速投入半導體技術等前瞻領域研究、匯集創新技術能量、及培育年輕人才。

吳政忠致詞表示,新國科會有四個努力精進的方向。第一是跨部會協力布局科技產業;第二是強化基礎科學研究;第三是打造精緻多元科學園區;第四是科技必須與社會需求與環境永續連結。

蘇貞昌表示,期盼吳政忠發揮跨部會及跨領域統合的功能。

 
國際財經要聞
德國缺電效應 廢核計畫鬆動
編譯季晶晶、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德國今年底全面退出核電的計畫可能有變數,據悉連向來反核的綠黨高層立場也開始鬆動,因為俄羅斯減供天然氣,加深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冬季可能缺電的擔憂。

根據彭博資訊報價,俄國政府日前宣布將把透過北溪一號輸送的天然氣減至產能的五分之一,引發歐洲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飆漲,帶動歐洲能源交易所的德國電價當地時間26日一度大漲逾11%,攀抵破紀錄的每百萬瓦時(MWh)390歐元;法國電價同日躍漲6.7%,也創歷來新高。

高昂的能源價格可能加劇家庭、企業和產業的痛苦。德國已進入天然氣緊急計畫的第二階段。若情勢明顯惡化,德國將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可能實施天然氣配給。另外,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親近綠黨領導階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在德國能源吃緊的情況下,綠黨獲得「所有選項都該納入考量」的結論,可能讓預定年底前關閉的伊薩二號核電廠(位於巴伐利亞邦)延役。

知情人士說,就算決定延役,也只會延長幾個月,任何決定仍視壓力測試結果而定,這項正在進行的測試,是用來判斷在情況惡化時,德國電力供應能否持續。預料結果將顯示,巴伐利亞的電力供給恐怕會出問題。

德國總理的發言人表示,蕭茲會等結果出來才決定行動路徑,當局會以「沒有意識型態且不存偏見」的方式做決定。德國朝野要求重思核能去留的壓力與日俱增,執政聯盟的自由民主黨(FDP)和在野的基民黨都要求,暫緩除役該國僅存的三座核電廠。但德國是否在廢核政策大轉彎,另一個執政聯盟成員綠黨扮演要角。一些綠黨大咖近來對這個議題展現彈性的態度。例如,國會副議長凱特琳·艾卡特24日說,巴伐利亞「的問題很特別」,可透過延役伊薩二號廠來解決。

 
星主權基金預警投報率下滑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正為投資報酬率下滑做準備,示警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迫使各國央行收緊政策的高通膨短期內難以消退,且需面臨新冠疫情風險及地緣政治挑戰。

GIC於27日公布的年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去年度,GIC投資組合過去20年的名目報酬率為7%。在扣除通膨的影響後,過去20年的年化滾動實質報酬率為4.2%。GIC未公布1年期的投資報酬表現或當前資產管理規模,研調機構全球SWF估計,GIC管理約7,990億美元資產,是全球第六大主權基金。儘管GIC的投資報酬率持穩,但對全球經濟環境的展望相當黯淡。

執行長林昭傑接受路透訪問時說:「顯然我們必須假定總經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充滿挑戰。」

林昭傑說,各大央行多年來對通貨緊縮的擔憂,已轉為對通膨的疑慮,迫使決策官員調整刺激性政策。各國央行為了對抗通膨,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政策,至少短期內是如此。

他並指出,氣候危機、疫情、地緣政治衝突仍在加劇,讓官員和商業領袖更難做出決策,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如此。

高通膨不僅會降低實際收益,且對經濟穩定的負面影響,將提高金融資產的風險溢價。因此,林昭傑在這份年報中說,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配置將「更具挑戰性,因為很少有資產能不受通膨加劇和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GIC指出,拜其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和審慎的投資立場所賜,GIC才得以抵禦今年初市場修正時帶來的衝擊。

GIC首席經濟學家坎南指出:「挑戰在於,通膨看起來不只是短期現象,而是可能會在中期成為投資環境中必須考量的一環。」

截至3月底,GIC持續在資產組合中擴大房地產的布局,並增持資料中心、基礎建設等領域的部位。另外GIC持有的未上市公司股票占全部資產配置的17%,也高於一年前的15%。

 
聯準會宣布升息前 歐股收紅
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即將公布最新利率決策,投資人關注聯準會的升息幅度,市場普遍預估將升息3碼,歐洲主要股市今天收紅。

倫敦FTSE 100指數上揚41.95點或0.57%,收7348.23點。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上漲69.45點或0.53%,收13166.38點。

巴黎CAC 40指數揚升46.49點或0.75%,收6257.94點。

 
一如預期 Fed再度升息3碼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準會(Fed)在美東27日下午2時(台北時間28日凌晨2時)宣布再次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區間因而來到2.25%∼2.5%,符合市場預期;官員也認為接下來繼續升息是合適的做法。儘管官員也承認已有跡象顯示經濟開始降溫,但仍如此積極升息,顯然是要展現其對抗通膨到底的強烈決心。

會後聲明指出,官員坦承,自從上個月的政策會後,已出現經濟活動放緩的跡象,「近來支出和生產的指標都已疲軟。然而,就業增加近幾個月一直保持強勁。」

本次升息3碼的決議獲得12位決策官員一致同意。

倫敦金融時報(FT)報導,從今年3月展開這波升息周期起,至今Fed已升息9碼(2.25個百分點),如此的升息速度創1981年來最激進。CNBC則報導,6∼7月連兩次一口氣升息3碼的做法,是Fed自1990年代早期開始改用隔夜資金利率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至今最迫切的連續行動。

 
可能放慢升息 那指大漲逾4%
記者張大仁/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聯準會(Fed)宣布升息0.75個百分點以對抗通膨,但暗示可能會在某個時機放慢其升息行動的步伐,美股收盤上漲。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436.05點或1.37%至3萬2197.59點。史坦普500指數上漲102.56點或2.62%至4023.61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469.85點或4.06%至1萬2032.42點。在Alphabet和微軟的業績優於預期後,科技股領漲。

由於Fed主席鮑爾對9月的下次會議升息幅度持開放態度,並指出最終將減緩升息幅度,股市在晚盤觸及盤中高點。鮑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Fed可能9月會再次升息0.75個百分點,但這將取決於數據。

他說,「隨著貨幣政策的立場進一步收緊,在我們評估累積的政策調整如何影響經濟和通膨的同時,放慢升息步伐可能會變得合適。」

在鮑爾指出他不相信經濟目前處於衰退之後,投資人也受到鼓舞。第2季GDP數據將於28日公布。

投資人繼續擔心Fed為降低通膨所做的持續努力會將經濟推入衰退,或者可能已經陷入衰退。在鮑爾表示他不認為美國目前處於衰退,並補充說「有太多經濟領域表現太好」後,這些擔憂有所緩解。

貝萊德iShares美洲投資策略負責人蕭德胡立(Gargi Chaudhuri)表示:「這為股市提供了一些緩解的原因,Fed承認其政策可能會對經濟成長產生影響。」「他們知道這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以成長為代價來抗衡通貨膨脹。這種說法是我們今天聽到的,以前沒有聽到過的。」

許多人將連續兩季的GDP負成長讀數視為衰退,但衰退的官方仲裁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會使用許多其他因素來確定。在第1季GDP下降1.6%後,28日的GDP讀數預計不會出現擴張。

在科技股財報獲利提振下,股指開盤走高。隨著整體市場的反彈,科技股更推升了這些漲幅。

在上季財報顯示谷歌搜索業務收入強勁後,Alphabet上漲7.66%。而在Azure和雲端服務營收成長40%後,微軟上漲6.69%。即使兩家公司的獲利和營收均低於分析師預期,科技股依舊走升。

Meta Platforms在盤後公布財報前上漲6.55%。亞馬遜在26日受到零售業大蕭條打擊後上漲5.37%。蘋果上漲3.42%。

隨著通脹擔憂減弱,零售商也上漲。前一交易日引領零售業下跌的沃爾瑪上漲3.77%,Target上漲1.84%,Kohl's、Ross Stores和Costco均上漲超過2%。SPDR史坦普零售ETF上漲2.6%。

Enphase Energy也因其最新業績而大漲17.89%。在發布喜憂參半的第2季財報後,Chipotle也走升14.69%。

至今已有超過150家史指公司公布第2季收益。FactSet數據顯示,在這些個股中,大約70%超出分析師預期。

 
全球對美國原油需求上升 國際油價上漲
紐約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官方報告顯示,在供應緊張情況下,全球的美國原油的需求上升。國際油價今天上漲。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9月交割價上揚2.28美元,來到每桶97.26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9月交割價上漲2.22美元,來到每桶106.62美元。

 
要聞
南亞回收長纖絲產量冠全球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南亞(1303)董事長吳嘉昭昨(27)日表示,南亞2007年起就致力於回收、再生消費者使用後的寶特瓶等聚酯製品,發展環保永續產品,目前南亞寶特瓶回收長纖絲產量是世界第一,約占全球16%。

吳嘉昭指出,南亞已投資逾5億元在回收聚酯產線,在台灣、中國大陸、越南、美國、泰國與菲律賓等地建置聚酯回收產線,未來將再投資7億元擴增新產線,目前回收產品年產能是22萬噸,2023年可倍增至42萬噸,其中回收聚酯占比將從目前一成提高到二成。

吳嘉昭說,近年來快時尚興起,造成大量廢棄紡織品,其中有85%採掩埋或焚化處理,南亞除與品牌領導廠商合作,將廢胚布、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回收,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還自主研發「織物智慧分類技術」,透過近紅外線光譜技術並結合AI科技,可辨識織物材質與顏色,每分鐘可辨識一件,辨識準確率93%以上。

為讓回收範圍擴大且便利,南亞設計開發材質單一化,過去鈕釦、拉鍊等配件不是PET材質,舊衣回收後需人工清除,因此開發以聚酯粒來代替,整件衣服都是PET材質,讓回收更便利,以達到永續的理念。

他分析,相較傳統石化製程可減少72%的碳排放量,藉由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經統計2020到2021年,已回收146億支寶特瓶,降低32萬噸碳排放量,相當809座大安森林公園全年吸碳量。此外,其他同業主要生產短纖絲、片材等用途,南亞回收寶特瓶後,有90%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目前南亞寶特瓶回收長纖絲產量已是世界第一,占全球16%。

 
羅智先新思維 引發想像空間
記者朱曼寧、何秀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太子(2511)建設董事長羅智先日前指出,未來營建要有「全新的思維」,要朝向綜合性開發為考量。也讓此次統一超在台中獵地,引發市場想像空間。

羅智先為推動綜合性開發的目標,今年6月底調派統一超商協理林宏俊出任太子建設總經理,可以看出羅智先要整合集團優勢的決心。

羅智先先前在7-11亞洲第1萬店「亞萬門市」開幕時曾透露,太子建設目前把庫存土地全部出清,現在開始是從零開始規劃。過去太子建設營運團隊主要是土木和營運背景,從南到北蓋出來的房子都一樣,新經營團隊要思考太子建設如何做出差異性,不只是做純建築,更要結合集團在商場經營、物業管理上的優勢,打造全新的太子建設面貌。

羅智先也說,過去三年,太子建設採取保守謹慎經營策略,屬於「輕盈結構體」,但依照目前全球趨勢來看,房市逐漸進入辛苦的局面,隨著全球環境改變,未來在營建上將採取更新的思維,並非只是單純的買地、興建大樓、住宅以及出售房屋等。

據了解,羅智先的理念是,未來在營建、房地產業上,絕非只是買地、興建大樓、住宅,會有全新的思維,等於是不只考慮到「住」這一層,也會結合「食」、「衣」等方面,而集團內有品牌優勢,包括7-11、康是美、星巴克等,不排除未來建案朝向複合式開發為導向,倘若建築本身擁有一定程度的生活機能,對消費者來說也會更具有吸引力。

 
製藥市場 成長將趨緩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生技論壇」昨(27)日舉行第一天論壇,多位國際生醫製藥專家對全球生技發展趨勢提出觀點。IQVIA全球製藥策略副總裁Graham Lewis表示,未來五年全球製藥市場成長將趨緩,主因通膨貨膨脹造成醫療給付縮水,各國政府預算將由疾病治療改為預防,到了2023年COVID-19將與流感同樣歸類為地方流行病。

德國默克集團全球首席科技長Laura Matz分享「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新觀念,生物醫學結合數位科技與高速電腦運算技術,逐步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大未來。

德國資誠合夥人暨歐洲製藥、生命科學負責人Thomas Solbach指出,未來醫療保健將在個人化、預防醫學發展的推動之下,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人為中心」導向。生醫企業必須更加重視健康預防領域應用,改變策略來接軌精準健康大趨勢。

全球BIO生技協會政策長John Murphy表示,面對下一次疫情,全球供應鏈如何保有應變的韌性,需要各國做單邊或多邊協議來維繫;Syneos Health亞太地區負責人與總經理Ken J. Lee提出,利用創新的研究設計、真實世界數據、去中心化、動態合約等四大支柱,來適當加速臨床開發。

 
如興信用狀29日到期 帳上無現金恐違約
記者魏鑫陽、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牛仔褲廠如興(4414)營運持續出現狀況,繼遭證交所打入全額交割股後,由於合庫銀行明(29)日即將有35.35萬美元的信用狀到期,但因如興遭安泰商銀凍結款項,導致帳上已無短期現金可動用,如興明日恐信用違約。

對此,如興表示,「目前高層仍在處理中,如有最新進度,一定會公告,盡快讓投資大眾知道。」

如興昨日打落全額交割股,開盤股價就鎖死在跌停價3.57元直至收盤,苦吞第二根跌停,惟無買盤肯接,成交量急縮、僅179張,收盤仍有近3.8萬張掛賣。

如興董事長翁紹華控前董事長張水江與前總經理孫瑒,透過非常規且不符公司治理之操作,致公司的正常營運收入,均扣留於包括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在內的大陸子公司,拒不轉回台灣。

不過,張水江反擊新經營團隊散播片面未經公正調查及事實查證的相關事件及相關人,對此衍生一連串重傷害,表達強烈指責,並指如興的原罪從併購完成之日即已生成。

如興並指前經營團隊將營運資金扣留於大陸子公司,供特定人使用,全然藐視公司財務規則、公司健全永續的經營。翁紹華等台灣團隊將派員全面接管海外子公司,以利海外獲利返回台灣。但業內人士說,台灣人要搶贏大陸人,有難度。

另根據知情人士說,目前台灣經營團隊與大陸方面勢力已有初步共識,以不讓如興下市為最大前提,所以,明日款項可能會先到位,以解此燃眉之急。不過業內人士也說,若明日款項沒到,就恐引爆另一樁危機,值得關注。

 
國發基金踩三個雷 損失合計近30億元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牛仔褲大王如興(4414)爆出重大財務危機,身為最大股東的國發基金,先前砸下近15億元認購如興現增股恐血本無歸。不過,這已並非國發基金第一次踩雷,先前投資寶德能源、東貝光電也失利,再加上這次的如興,國發基金三個雷,損失近30億元。

國發基金投資台積電,帶來最大的利多,但近年來不時傳出踩雷。除了這次的如興風暴,2014年國發基金也曾投資14多億元的寶德能源公司已在2020年聲請破產,當時的持股比率為12.23%。2019年則是投資東貝光電1億多元,持股比率為2.83%,也在2020年因淨值為負而下市。國發基金於2017年投資如興14.88億元,持股9.77%。但已打入全額交割股,昨(27)日開盤股價再度跳空跌停,並鎖死在跌停價位3.57元。國發基金投資,再度付諸流水。

根據國發會提供的資料顯示,自國發基金成立以來,國庫歷年來撥交309.32億元,而國發基金投資獲利良好,至去年底淨值已達1兆3,339.54億元,加計歷年繳庫數及協助其他機關業務支出額已達2,894.86億元,合計更達1兆6,234.40億元,增加金額已達原始撥交金額的51.48倍。

 
產創條例抵減 二類不適用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業創新條例》日前修正兩重點,分別是增訂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所需具備要件及用詞定義,和修正投資抵減「當年度」的認定方式。

高雄國稅局昨(27)日提醒,常見的兩種不適用投抵的情形,分別是一、雲端服務租用;二、因導入智慧化而進行的教育訓練費用,提醒企業申請抵減時留意。

高雄國稅局指出,先前產創條例第10條之1之子法規「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投資智慧機械與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及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抵減辦法」(簡稱:抵減辦法),將原有智慧機械及5G的投資抵減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並新增「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

高雄國稅局說明,抵減辦法修正兩大重點,一、增訂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所需具備要件及用詞定義,以辨識、保護、偵測、回應及復原等五大功能內容,明定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所需具備的要件及用詞定義,並排除安裝在個人電腦防毒軟體或防火牆產品或服務的適用。

二、修正投資抵減「當年度」的認定方式,高雄國稅局指出,投資抵減的當年度改以「交貨」或「技術服務提供完成」的年度認定。

另外,企業在購置項目中常出現疑問,雲端服務租用和因導入智慧化進行的教育訓練費用是否能適用抵減辦法,高雄國稅局說明,依產創條例第5條規定,月租的雲端服務非屬融資租賃範疇,因不屬於向他人購買、融資租賃取得、自行製造或委由他人製造的購置種類,因此不適用抵減辦法。而教育訓練費用,雖然訓練內容可能和購置的智慧機械或5G系統相關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相關,但教育訓練項目不在抵減辦法範疇內,也不適用抵減辦法。

高雄國稅局提醒,支出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達新台幣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企業,可選擇支出金額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所稅額,或支出金額3%限度內,自當年度起三年內抵減各年度營所稅額,不過抵減金額不能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