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傳產年終獎金 五產業好威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12/29 第50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傳產年終獎金 五產業好威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疫情翻轉產業營運,年關將屆,其營運成果也將反映在「獎金」上,非電子、金融領域的傳統產業中,以海運、造紙、防疫、汽車、自行車等五大產業表現相對亮眼,其中,海運年終獎金上看十個月,汽車部分企業「年終加分紅獎金」甚至超過一年的高水準。

汽車產業中,和泰車(2207)年終獎金固定三個月,紅利則視獲利狀況調整,去年是九個月,而今年獲利優於去年,推估紅利將更好,換言之,今年整體獎金水準可能超過一年。至於裕隆與汎德等,目前情況仍未明。

全球大缺櫃推升運價狂飆,長榮、陽明及萬海獲利可期,而年終獎金也不會太差,據了解,長榮集團今年年終獎金有人可能領到十個月,其中,海運最有機會,當然依績效不同,有人則可能只有一個月。另,陽明因今年剛擺脫虧損,年終獎金仍維持一到兩個月,萬海農曆年前才會公布。

造紙方面,正隆、永豐餘、榮成今年以來受到工紙漲價激勵,營運相對正面。正隆就表示,依照營運績效發放年終獎金,今年每人可領140天,約4.7個月,較去年的每人領108天還要增加三成。正隆說,主要是體恤員工在今年疫情下的辛苦,這也是正隆近年最高年終獎金。至於永豐餘、榮成將在近期公布。

另外,口罩國家隊之一的敏成,其母公司盛弘董事長楊弘仁說,今年敏成將發放四個月的年終獎金,堪稱是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年。楊弘仁表示,集團當中以敏成比較特別,其他公司約發放1.2個月年終,較同業略多一些。南六整體而言則是兩個月起跳。

在自行車方面,今年因市場大好,營運表現也跟著好,巨大今年提前宣布,會加發一個月的年終獎金,去年是一個月,今年就是兩個月。至於員工紅利,則要等獲利結算。美利達平均兩個月(60天)起跳,若業績好時,董事長可能會加碼,其幅度上看20%。

營建部分,今年房市熱,外界預期營建業的年終獎金可觀。興富發表示,年終依條件不同,維持在零到兩個月,但每半年會再發放一次績效獎金。其他業者相對低調,保密到家。

特別的是鋼鐵,今年鋼鐵產業先枯後榮,尤其是下半年才漸入佳境,第4季大爆發,因此年終獎金略顯保守。目前只知中鋼維持一個月基本盤,其餘燁輝、燁聯、燁興、盛餘、豐興、海光以及榮剛等重點鋼廠,都說尚未決定。

(記者黃淑惠、邱馨儀、林政鋒、黃阡阡、嚴雅芳、陳書璿)

 
人均GDP三萬美元 可望提早達標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昨天宣布,根據主計總處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三點八三為基準,考量可量化評估的政策效益及國際潛在下行風險等因素後,調高明年經濟成長率區間目標為百分之三點八至四點二,創近九年新高;人均GDP破三萬美元。原蔡總統任期結束前、民國一一三年要達到的人均GDP三萬美元目標,將提早在明年達標,我國將邁入已開發國家。

國發會七月發布「國家發展計畫」,訂定一一○至一一三年經濟成長率區間目標為百分之二點六至三點四。配合最新國內外經濟情勢發展,國發會對明年各項目標進行滾動調整,調高經濟成長率區間目標至百分之三點八至四點二;人均GDP三萬零三八美元至三萬零一四五美元;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百分之一點○至一點五;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六至三點八。

儘管英國新冠病毒變種使疫情情勢更形嚴峻,但尚未扭轉國際間對明年全球經濟展望的看法。國際機構普遍預測,若明年下半年全球能走出疫情困境,跨境旅遊、商業活動將出現報復性成長,全球供應鏈也將重組啟動。

 
景氣燈號 本月挑戰趨熱的黃紅燈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11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來到30分波段高點。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昨(28)日指出,11月景氣領先指標仍持續走揚,12月有機會挑戰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

她指出,景氣領先指標已連續七個月走揚,累計增幅達10%;同時指標亦已連續六個月走揚,累計增幅達5.88%。

吳明蕙指出,在構成景氣領先指標的七項指標、以及構成同時指標的七項指標,皆是11月較10月佳,「每個層面都好」、「復甦更為全面」。她表示,在景氣領先指標持續走揚的情況下,沒理由對下個月表現悲觀;至少維持綠燈是可期待。對於12月是否有望挑戰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她表示,「可能性當然存在」。

對於民間智庫點出台灣經濟呈現「K型復甦」,吳明蕙表示,K型復甦是指,產業復甦走向兩極,部分領域的產業大幅躍升,但是仍有持續衰退的產業別。今年第2季、第3季的確是呈現電子資訊業表現佳,但傳統產業表現較不理想的兩極化現象,但是第4季已慢慢改善,基本金屬、化學工業等傳產已經有所好轉。

她也表示,不可否認,目前仍有部分行業,如旅行社等與跨境服務有關行業,受到邊境管制影響,仍受到衝擊。

 
景氣燈號連四綠 全面復甦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昨(28)日發布11月景氣對策信號為連續第四個月亮出「綠燈」,綜合判斷分數增至30分,創2011年4月、逾九年來最高。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更以「全面復甦」形容當前經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歐美更面臨第二波疫情衝擊,我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卻已經超越疫情之前水準。吳明蕙解釋,我國因防疫做得好,人民生活如常,生產也未中斷,投資熱絡、消費暢旺,外貿及製造業銷售表現皆佳,廠商和民眾看好經濟前景,11月景氣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上升,反映國內經濟穩定成長。

國發會指出,受惠5G通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暢旺,以及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且傳產市場需求亦持續回溫,帶動11月出口、生產、銷售指標持續成長;購物節慶促銷活動挹注買氣,11月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持續擴增。

國發會指出, 11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為30分,較上月增加二分,燈號續呈綠燈。在九項構成項目中,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黃藍燈轉呈黃紅燈,分數增加二分;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由綠燈轉呈黃紅燈,分數增加一分;工業生產指數由黃紅燈轉呈綠燈,分數減少一分;其餘六項燈號不變。

吳明蕙指出,九項指標中,僅剩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仍維持在藍燈,但事實上非農業就業人數持續改善中,是今年4月以來最高;至於工業生產指數絕對值更是持續成長,不用擔心。

展望未來,吳明蕙指出,疫情仍是最大變數,只要新冠肺炎疫苗普遍施打,全球景氣很快就會上來;加上今年基期低,目前國際主要預測機構預測明年都會有較佳成長率。

國發會指出,隨著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加以疫情帶動遠距商機需求延續,以及電子新品備貨需求拉抬,出口動能可望續溫。

內需方面,半導體相關供應鏈持續發展高階製程,且國內外廠商接續來台投資,有助推升國內投資動能。

此外,股市交易熱絡,年底消費旺季及冷冬商機挹注,均有助提升民間消費。惟全球武漢肺炎疫情入冬後加劇,加上主要國家政策不確定性,仍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多數公股行庫 年終估4.6個月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公股行庫在今年預算目標全面調降約兩成後,獲利達成率隨之提升,使得多數公股行庫能保住基本盤的年終加績效獎金共4.6個月,僅台企銀、彰銀可能達不到,而兆豐與合庫銀因為獲利衰退幅度相對小,因此加計員工酬勞後,合計獎金水準可望達到六、七個月,雖有縮水,但差異不致太大。

百分百國營的台銀、土銀則是已經公開表示,4.6個月獎金不變。

八大公股行庫一般統稱的年終獎金,主要涵蓋三塊,即固定兩個月、績效最高2.6個月,及依照盈餘提撥固定百分比發放的員工酬勞,另外,倘若獲利超額達成,還有超額獎金。其中,除了員工酬勞要等到股東常會通過後發放,其餘多半可以在農曆年假前發放。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公股行庫一方面承受利差縮水、呆帳增加壓力,另方面全力配合政府紓困作業,員工格外辛苦,因此公股行庫上報財政部調降今年盈餘目標,目標調降後達成率上升,藉此來緩和疫情對員工獎金計算的衝擊,因為績效獎金與達成率密切相關。

過去兆豐銀可拿到8個月的高水準年終獎金,主要是有超額達成獎金與員工紅利,今年各公股行庫的超額達成獎金都沒有了,但百分百達成調降後目標,仍可望保住合計4.6個月的基本盤,這部分,兆豐、合庫確定有。

 
立院七大財經法案 排隊闖關
記者鄭鴻達、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本會期即將結束,除了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前瞻預算案之外,仍有七大項具有急迫性的財經法案待清倉,包括遏止炒房歪風的「實價登錄」地政三法、恢復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最低稅負制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仍待本周或臨時會闖關通過。

年關將近,立法院本會期即將於12月底結束,但先前因放寬萊豬、萊牛進口議題,朝野攻防曠日廢時,導致202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前瞻基礎建設第三期特別預算等,均尚未三讀。

為避免重大預算案及具有明年上路時程壓力的相關修法,未能及時通過,立法院決議在30、31兩日加開兩次院會,以及在明年1月加開臨時會,儘速處理相關法案。

據盤點,產業界期待本會期能通過的財經重要法案至少有七大項,除了「實價登錄」三法、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及配合《民法》修正成年年齡門檻下調至18歲等三大項已出委員會,有極大機會在本會期通過之外;仍有簡化地方政府代拆程序,並提供容積獎勵,鼓勵中高樓層危險建物更新的《都市更新條例》尚待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

而證券市場殷切期盼的權證避險交易降稅至千分之1的《證交稅條例》;汽機車產業翹首以待、延長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優惠的《貨物稅條例》,迄今都沒有出行政院。

據悉,貨物稅條例有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趕進度送至立院三讀,但證交稅條例恐怕排不上臨時會最優先法案,能否在臨時會三讀,要看議程進度安排。

至於已初審通過,可望在本周院會或接下來臨時會闖關的,大多與打炒房相關。包括《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等攸關「實價登錄2.0」的修法。

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正案,修法針對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將恢復計入最低稅負制課稅,也盼藉修法遏止炒房歪風,並另外納入新創排除條款,預計明年元旦起上路實施。

最後,配合《民法》修正將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的修法,也包括《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兩項修正案中,關於成年年齡相關的規定,也都已經在排隊等待修法,有望於立法院臨時會修法通過。

 
投資環境風險評比 台、韓同列亞洲最佳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今年第三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指出,台灣投資環境風險評比(POR)排名居全球第三名,次於瑞士、挪威,並與南韓同為亞洲第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在匯兌風險指標方面,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十次列為全球第一名。今年也因台灣外匯存底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蟬聯全球第五大;創匯能力也因前11月出口值3,122.9億美元,是歷年同期新高,持續名列第一。

BERI評比台灣投資環境風險為1C等級,對於投資人的建議是可擴大商業及投資行為。BERI展望未來,預估明年台灣排名為全球第三名,2025年全球第三名,維持與今年同樣成績。

台灣今年在亞洲區排名第一名,與南韓同名,其餘亞洲國家排名,包括全球第五名的新加坡、全球第14名的日本、全球第16名的中國大陸及全球第24名的印度。

根據經濟部投資處統計,BERI從1992年開始針對台灣進行評比,平均名次均位於全球前六名以內;2015年以來,台灣不停在第三、四名之間來回震盪,顯示台灣在國際投資均屬於吸引人的投資地。今年三期報告均維持全球投資評比第三名,推測為穩定防疫政策所致。

BERI每年4月、8月及12月發布「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針對營運風險、政治風險及匯兌風險等三大指標,以跨國企業角度,評估企業在各國從事投資可能獲利情形,作為評鑑投資環境優劣的依據。

以各指標分析,台灣在匯兌風險為全球第一,10月商品貿易順差增至74.6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而在四項副指標「外匯法令架構」、「國際儲備」、「外匯創造能力」及「國外負債」均表現極佳,排名全球第一。

在營運風險則被認為是全球第三名、亞洲第一名,在國際名次僅次於美國及瑞士。而在政治風險指標方面,台灣為全球第14名、亞洲第六名,明顯劣於其他指標,但已較去年同期評比的27名有所進步。

 
國際財經要聞
英國脫歐貿易協議 元旦啟動
編譯陳韋廷/報導聯合報
歐盟上周跟英國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後,歐盟廿七個成員國大使廿八日一致批准這項協議暫時適用,為協議生效鋪平道路。

歐盟各國大使無異議批准後,歐盟各國廿九日將批准協議,英國國會預計在卅日批准。協議還須由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最快在明年一月,因此先由各國同意從明年元旦起暫時生效,再送交歐洲議會審議。

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宣布,這項協議將於廿九日獲得歐盟廿七國政府書面批准。之後歐盟成員國有三天時間對協議進行研究,但在幾周前,他們已看過這份長達一千兩百四十六頁文件的大部分內容。

該協議終止英國近五十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涵蓋共同貿易規則外的一系列政策,為英國明年起離開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設定了貿易框架。

 
中歐投資協議面臨「難產」 美國扮演什麼角色?
德國之聲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和中國曾表示希望在年底之前就歐中投資協議達成一致,而隨著2020年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數,這份協議達成的前景似乎也越來越不確定。此前德國媒體大多著重於分析談判中存在的分歧,比如公平競爭,市場准入等。但是近日美媒的一些報導則指向協議「難產」背後的另一個原因:候任美國總統拜登為此「踩了剎車」。


在這樣一個新冠疫情肆虐的動盪之年,歐盟對於中國的態度本來就經歷了不少轉變,同時各成員國之間在對華政策上也存在諸多分歧。《華盛頓郵報》記者Emily Rauhala上周撰文指出,中國和德國在致力於推動協議的達成,因為這將會使得中國和歐盟互相之間的投資變得更加容易。「但是在大西洋兩岸都存在質疑的聲音,那就是歐盟現在與北京深化合作關係,是否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北京尋求在拜登上台之前製造「既成事實」?

對於歐洲人來說,特朗普的四年任期給跨大西洋關係造成了嚴重的損傷。而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和政治對峙,也使歐盟處於兩邊為難的尷尬境地。美國大選的結果改變了這一局面,因為當選的拜登早已許諾,要在上任之後積極修復美歐關係,並且希望與盟友形成「統一戰線」,共同應對中國。


有關投資協議的談判從2014年就開始了,而在德國今年下半年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談判進程得以加快。這也是為什麼柏林方面希望在年底,也就是德國輪值主席任期結束之前,能夠敲定這份協議的原因之一。


《華盛頓郵報》記者Emily Rauhala還分析指出,在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北京也看到了推動這一協議的緊迫性。他們希望趕在拜登上台之前就達成協議。而這正是尋求「聯歐抗中」的拜登團隊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從「即將達成」到「面臨破功」的轉折

起到關鍵「剎車」作用的舉動,就包括拜登指定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的一條推文。他於12月22日轉發了路透社當日發布的一則有關「中國和歐盟有意在年底之前達成投資協議」的新聞,在轉發時寫道:「拜登-哈裡斯政府將會十分歡迎及早與我們的歐洲伙伴開展磋商,討論我們對於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


《紐約時報》也報導了拜登團隊向歐洲施壓導致中歐投資協議陷入停滯的消息。該報指出,一份126頁的協議草案已經在一周多以前送給各成員國傳閱,待解決的只是一些具體的措辭問題。但是最後幾輪的談判中,針對中國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多。


據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對媒體透露,歐盟貿易專員東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原定與12月22日與中國副總理劉鶴之間的會談臨時取消。歐盟各成員國原定在22日會議中討論中歐投資協定的議程也被刪除。


12月23日,法國貿易部長裡斯特(Franck Riester)表示,如果中國不在解決強迫勞動的問題上有所作為,那麼法國就拒絕支持該協議。


而在兩天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似乎也暗示協議難以在短時間內達成。汪文斌在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將在維護好自身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節奏開展對外談判」。他強調,「協定的達成需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不該在這個時候「獎勵」中國?

事實上,歐盟和中國在很多問題上仍然難以「相向而行」。習近平擔任國家領導人之後的中國變得「威權」色彩更加濃重。在歐盟內部,批評北京人權紀錄的聲音越來越多,對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咄咄逼人的態度也越來越不滿。但是對於如何應對這樣一個日益強硬的中國,各成員國之間並沒有多少共識。


支持與中國簽訂投資協議的聲音強調,這將是推進中歐關係向前邁進的務實一步。比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日前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指出,如果「兩大地區經濟體能在這個貿易戰的時代達成共識」,將是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事件。他相信,投資協議將會給歐洲帶來裨益,有助於在歐洲本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武特克認為,這份協議是歐盟與中國兩方之間的事情,應該把它和美歐關係分開來看。「我相信我們會和拜登政府有很多的溝通,因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擔憂,但是我們也應該單獨地看待這份協議。這是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宜早不宜遲。」


而反對者則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給北京「獎勵」實屬不明智,尤其是考慮到美國的因素。歐洲理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亞洲項目主任厄特爾(Janka Oertel)指出:「經歷了這一年中國在全世界的糟糕行為之後,(如果簽署協議)這將會釋放一個奇怪的信號。」她反對所謂「務實」的說法:「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和中國一起做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什麼日常業務往來。」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利多連連 歐股收在10個月高點
倫敦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美國通過抗疫振興案、英國和歐盟達成脫歐貿易協議以及各國展開疫苗接種等利多振奮下,歐股今天收在10個月來高點,德國法蘭克福股市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勁揚203.06點或1.49%,以13790.29點作收,為前所未見高點,盤中甚至一度來到13818.65點。

巴黎CAC 40指數漲66.37點或1.20%,收在5588.38點。

倫敦今天休市。

 
電費趨近零 北歐掀比特幣挖礦熱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拜電力供過於求所賜,北歐地區再次成為加密貨幣的挖礦聖地。

彭博資訊報導,北歐地區出現至少20年來最潮濕的氣候,豐沛的水力發電使得瑞典和挪威擁有全球最低的電價。在比特幣今年價格飆漲近三倍之際,廉價電費為挖掘虛擬貨幣提供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比特幣28日盤中升抵26,795美元。

挖掘比特幣的礦場是在一個大如機棚的長廊內,裡面排滿能處理複雜演算法的超級電腦,而電力扮演著重中之重的角色,原因是挖礦的耗電量最多能供電給七萬戶家庭。除了中國大陸、哈薩克及加拿大等常見的比特幣礦場外,如今大型挖礦商開始有其他替代選項。

在此之前,高昂的電力成本與多數虛擬貨幣的低價格,使得數年來挖礦的獲利低迷;許多在2017年受比特幣漲勢吸引的礦商相繼退場。

Genesis Mining香港區營業主管索爾特(Philip Salter)說:「對於像我們撐過最難熬階段的人來說,現在可說是雨過天晴。我們曾一度賺不到半毛錢,但獲利率在去年成長逾兩倍。」

罕見的潮濕氣候與溫和氣溫,令北歐地區的水庫出現逾20年來的最高水位,水力發電充沛使得電價有更長時間趨近於零,今年平均電價約是歐洲最大電力市場德國的三分之一。

在國際能源總署(IEA)30個成員國中,挪威去年工業用電的電費最低;且今年上半年非住戶的電費也是全歐盟最低的國家之一,險勝另一個加密貨幣挖礦聖地冰島。

將礦場設置在北歐地區最主要的環境效益是電力幾乎是零碳排,發電來源主要是水力、核能及風力。對於受加密貨幣吸引的多數機構投資人而言,這項因素變得愈發重要,也成為推動近期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

在北歐地區也有助於降低比特幣的政治風險。索爾特說:「隨著比特幣投資人變得更加公開,並尋求更多穩定及安全,將挖礦從中國大陸轉向瑞典等西方國家,是相當重要的策略性轉變。」

 
比特幣 明年上看49,999美元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比特幣行情在周末衝上逾28,00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本月可望連續第三個月收漲,締造2019年中以來最長漲勢。投資人看好比特幣的牛氣將延續到2021年,但勢必將面臨美國當局更嚴格的監管。

彭博資訊報價顯示,比特幣27日一度衝上28,365美元的歷史天價,之後回落,28日盤中則上漲3.6%至27,323美元,本月以來累計漲逾40%,可望連續第三個月走高,今年來更累計漲超過280%。

比特幣今年來的驚人漲勢也再度引發市場論戰。鐵粉認為,這種加密貨幣是央行空前放水時代的通膨避險手段。瓊斯(Paul Tudor Jones)和朱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等華爾街老手譽之為替代資產,給漲勢推波助瀾。MicroStrategy與Square等企業也把現金轉移到加密貨幣,在超低利率的時代謀求更高的報酬率。

投資人大舉買進無關比特幣,或許未必代表認可這種加密貨幣能當成法定貨幣的替代品,但確實彰顯了投資人日益認同加密貨幣也是一種資產類別。

Bitwise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長霍根(Matt Hougan)說:「比特幣正從邊緣小眾的神祕資產,變成主流,速度之快超出任何人預期。若成為主流,場外大量資金就不得不進場占據一席之地,因此我非常看好它的2021年前景。」

許多投資人認為,比特幣明年可持續走高。德意志銀行策略師萊德(Jim Reid)說,德銀調查發現,多數受訪者預期比特幣2021年收高,41%受訪者的目標價是20,000-49,999美元,12%預測可突破100,000美元。

不過,線上交易平台eToro美國董事總經理赫許(Guy Hirsch)說,比特幣在獲得更多關注的同時,也可能面臨監管機構的進一步審查。

許多策略師和投資人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入主白宮後,加密貨幣行業可能面臨更多審查和更嚴格的監管。資產管理公司CoinShares策略長戴米洛斯(Meltem Demirors)表示,「總的來說,民主黨會帶來挑戰-他們傾向加強監管。我有點擔心事情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反托辣斯訴訟和對網路隱私的侵害。

 
歐盟大使批准英歐貿易協議 暫時生效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各國大使28日批准英歐貿易協議將在明年1月1日暫時生效,讓英國朝有協議脫歐邁進一步。

倫敦金融時報(FT)報導,歐洲議會預計在2021年初表決英歐貿易協議,英國下議院則將在30日表決這項協議。英國脫歐過渡期將在12月31日結束,歐洲聯盟(EU)與英國24日達成脫歐貿易協議,

支持脫歐的英國保守黨強硬派團體「歐洲研究小組」預計支持脫歐貿易協議,但部分歐洲懷疑論者呼籲應在下個月花更多時間審查貿易協議。

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戈夫(Michael Gove)28日讚揚與歐盟敲定了「了不起的貿易協議」,但補充「重大改變將伴隨挑戰與機運」;隨著貿易新規將在新的一年生效,他敦促企業應準備迎接動盪,像是瞭解進出商品的新規範。

隨著英國大臣警告企業為1月1日上路的貿易新規做準備,該協議正引發英國漁業砲火攻擊。代表英國漁業的全國漁民組織聯盟(NFFO)會長Barrie Deas表示,增加的漁權「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例如,英吉利海峽的鱈魚漁獲配額僅從9.3%增加到10.2%。

 
要聞
國銀戰純網銀 「零接觸」出擊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於12月發出首張純網銀執照,為迎戰純網銀來勢洶洶,國銀紛紛運用數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除了提供線上便捷數位服務外,更將戰線拉長至實體分行,提供「零接觸」服務,包括永豐銀、中信銀、兆豐銀都加入這場戰局中。

而各銀行「零接觸」策略不同,大型銀行多走ATM升級,中型銀行則從客戶手邊行動裝置出發。

永豐銀今年陸續於分行推出兩大臨櫃服務「零接觸」;第一,電子表單(eNote)與預填單服務:透過手機預填存、提、匯款等服務需求,臨櫃交易以電子表單(eNote)簽名確認,主要提供環保節能、數位無紙化的存、提、匯款交易體驗。第二,雲端開戶自由選:以手機等行動裝置填寫資料並上傳身分證等雙證件,可在十分鐘即可開立三種帳戶,包括新台幣、外幣、信託,提供客戶便捷且最具彈性的開戶選擇。

永豐銀指出,電子表單(eNote)、預填表單及雲端開戶自由選等體驗服務,透過虛實整合,完整提供客戶至分行十分鐘內可零接觸完成開戶,並經由分行數位大使引導,完成基本存、提、匯款需求,全面零接觸,其中電子表單(eNote)於11月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金融服務申請系統與方法」,以電子申辦簽章裝置,將金融服務申請流程自動化,以及驗證流程標準化,以提高金融服務申請過程的便利性與安全性。

另外,也有銀行業者啟用透過多功能視訊櫃台即可開立無摺帳戶的服務,或是經由智慧櫃員機(STM)開立帳戶、申請金融卡及路銀行等。例如中信銀於多功能視訊櫃台15分鐘內可開立無摺帳戶;如線上已填妥開戶資料並產出條碼再前往櫃台,最快十分鐘內完成,於營業部、東湖及台中市市政三分行適用。

兆豐銀於智慧櫃員機(STM)螢幕上閱讀開戶作業相關條款,即可申辦新台幣、外幣帳戶、申請金融卡、網路銀行及行動e碼等服務,約需20分鐘。

金融業者指出,以上都顯示近年國內金融機構持續運用科技創新,透過實體分行提升服務深度並強化數位金融的完整性,達到整體的普及與多元。

 
五星級飯店自助餐 吹漲風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五星級飯店自助式餐廳出現「漲聲」,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遠東Caf□」、喜來登的「十二廚」已調高售價;礁溪寒沐酒店2F MU TABLE自助式餐廳本月也調漲價格;君品、晶華(2707)旗下知名的「雲軒」、「□麗廳」也決定2021年起調漲價格。

其中「雲軒」西餐廳透過菜單調整,將原客單價1,500元調高到2,000元以上,漲幅三成,要搶攻高端餐飲客群。晶華□麗廳三年沒有漲價,因應相關成本攀升,明年起逢周末,午餐、晚餐同價,晚餐每人調漲百元至1,580元,原本已買餐券的消費者不受影響。目前午餐價格是1,280元,等於漲300元。

國旅爆發,知名自助餐廳吸引不少消費者,國內知名飯店出現漲價風。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遠東Caf□」,還有喜來登「十二廚」最近調高售價;礁溪寒沐酒店2F MU TABLE自助式餐廳三年多未調整價格,12月起漲價。三家業者都表示,新年度暫無調漲計畫。

君品酒店的「雲軒」西餐廳將調整菜色,走向更高端、精緻化的semi buffet(半自助式),客單價由1,500元調漲到2,000元以上,讓君品的餐廳皆能持續開發高端餐飲客群。

晶華官網公布,□麗廳自助餐明年起逢周末中、午晚餐收同一價格,晚餐售價較平日晚餐貴100元。餐飲業者指出,都會型商務型飯店,餐飲收入己成為重要來源,在成本攀升下,考量到成本壓力,反應售價是正常情況。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遠東Caf□」價格因應食材與品質升級調漲15%以上,最近還新增一個晚餐用餐時段8時至9時30分,價格1,280元,是一般晚餐價格1,680元的76折,但餐點與晚餐相同。

台北喜來登飯店館自助餐廳「十二廚」今年9月改裝,平假日午餐、假日下午茶、假日晚餐餐價調整100元、平日晚餐調整200元。

礁溪寒沐酒店2F MU TABLE自助式餐廳2017年開幕後未調整價格,反應原物料成本上漲,已於12月微調價格,平日午餐增加40元,成人一客單價為920元,平日晚餐與假日午晚餐增加100元,成人單價為1,180元。

 
華航貨運旺 Q4有望賺錢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航空業處於疫情海嘯第一排,但華航(2610)有全球最大747-400全貨機機隊,競爭力大增,今年前11月貨運營收年增83%,降低疫情對整體營運的衝擊,第4季業績更讓市場期待,法人推估,第4季貨運價格比第3季好,加上12月有一架777全貨機加入,華航第4季有望再繳出獲利佳績。

華航第2季稅後純益24.59億元,每股純益0.45元;由於客運無法回升,轉投資如台灣虎航等虧損拖累,且第3季貨運價格比第2季下滑,第3季稅後虧損7.07億元,每股虧損0.13元;累計前三季稅後虧損20.21億元,每股虧損0.37元。

華航的貨運營收攀升,今年前三季貨運營收達560.46億元,年增76.25%,營收比重以越太平洋年增58%最高,其次為東南亞15%及歐洲9%。華航全球員工超過1.2萬人,集團機隊113架,華航在疫情期間強化台灣轉運樞紐地位、布建潛力市場、充分使用航權及貨機運能,使貨機每周實際平均飛航110班次,較原周班表成長10%。

華航利用18架747-400全貨機優勢,爭取貨物承攬商機,也增加客機腹艙支援貨運需求,推升整體營收,12月加入一架全新777F新貨機,明年元月再交二架全新貨機,屆時有21架全貨機。

新貨機有節油高效能,提升航線經營效益,以目前運價,華航第4季貨運營收可期,明年第1季貨運表現也值得期待。

華航表示,消費習慣改變、電商、外送等宅經濟需求爆增,加上疫情影響,刺激筆電、網路通訊設備等需求攀升,長期還有疫苗運送商機。其他航空業者也說,只要全球客運市場無法復源,航空貨運的價格將居高不下。

華航集團前三季客運營收下滑72%,貨運受惠於靈活掌握市場脈動、精準的依據供需法則調高運價,貨運營收大增76%。

 
鋼市熱到發燙 全球大缺貨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鋼市熱到發燙,國際鐵礦價格連續九周上漲,全年至今漲幅逾80%,全球第三大鋼企日本製鐵公司已暫停承接明年1月現貨板鋼訂單,以緩解供貨壓力,十餘年來罕見,搶購鋼料風潮正在全球蔓延。

由於各方加緊搶鋼料建立庫存,最新消息全球第三大的日本製鐵決定暫停明年1月板材現貨銷售新單,以緩解供貨壓力。近期,以汽車行業為代表的下游製造業對包括熱軋、鍍面鋼材等需求非常強勁,雖然日本鋼廠努力提高產量,但成品鋼材資源依然偏緊。

另一方面,以往面臨類似問題,還可以由進口鋼材供應,但當前海外鋼鐵產國同樣忙著滿足自己國內的訂單,出口外銷的數量少之又少,「全世界都需求遠大於供給,失衡的情況短期難以恢復」。中鋼就指出,目前優先滿足國內需求,無暇再增加產量外銷。

中鋼(2002)董事長翁朝棟說,明年第1季榮景已經沒有懸念,期待盛況可以延續到6月。

翁朝棟表示,2020年第4季中鋼出貨約290萬公噸,明年第1季產銷上看310萬公噸,跳增幅度7%,中鋼仍面臨下游不斷要求增量的需要,會盡全力提供合理的供應量,「上下游好好運用當前的榮景,共同為台灣拚經濟」。

法人分析,中鋼產銷爆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游手中接單飽滿。目前中鋼下游從板材、棒線、鋼板等需求都非常火熱,原物料追漲不追跌,目前鋼廠產量有限,短期缺貨難解。相關廠商包括中鋼、中鴻、燁輝、新光鋼、春雨等。

原料面來看,中鋼專家表示,耶誕節前夕國際鐵礦以每公噸166美元收盤,今年來大漲80%,但最近一個月就狂漲30%,鋼市在最近四周飆漲的氣勢銳不可擋,連帶全球鋼價大漲不手軟,包括大陸、日本、南韓、巴西、俄羅斯以及台灣,鋼鐵行情只上不下。

美國廢鋼下月預期每公噸再漲70美元;中鋼明年首季產銷跳增7%到310萬公噸,為近期巔峰,凸顯用戶接單飽滿需料孔急,鋼鐵股中長期看俏。與鐵礦同屬原料的國際廢鋼價格,成功站上每公噸450美元以上,美國廢鋼商揚言明年1月至少再漲50美元至70美元;美國、巴西與黑海獨協生鐵,最高上達570美元。

 
林郭文艷 申讓1,500張大同股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前大同公司(2371)董事長林郭文艷昨(28)日申報轉讓持股1,500張,持股將降低至6,204張,持股比例降至0.26%。外界解讀此為林郭個人理財,未來是否陸續出脫持股,備受關注。

大同發言體系昨日對林郭文艷賣股一事,至截稿為止未作出回應。林郭文艷為前大同董事長兼總經理,原持有大同股票7,704張,持股比例0.33%,其中,質押張數3,631張,質押比率達47.13%,此次申報轉讓1,500張,持股降至6,204張,持股比率降為0.26%。

大同今(29)日應券商邀請,將舉辦法說會,由於這是大同人事大地震後首場法說會,外界高度矚目。

大同昨天同時公告,競殿投資公司法人董事代表葉曉甄,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顧問林清祥接任,自本月25日起生效。

外界認為,日前大同高層人事大地震,僅上任董座50天的林文淵被撤換,由前中美晶集團董事長盧明光接任董座,新團隊更延攬來自鴻海體系二員大將鍾依文、戴豐樹分別擔任總經理及執行副總經理。

此次再延攬曾在工研院負責國際合作的林清祥進入大同董事會,各界專業大咖黃金陣容成形。

 
權證避險降稅 券商公會聲聲催
記者盧宏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股昨(28)日收盤14,483點再創新猷,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指出,趁台股行情正好,期盼政院儘速將權證造市避險交易降稅案送交立院審議通過,以提升台灣證券市場國際競爭力。

現行權證發行券商基於法定造市義務,須提供足夠流動性,以滿足投資人買進與賣出權證需求,在權證成交同時,需計算出對應拋補的避險股票,於盤中進行台股買賣,實行動態避險。

賀鳴珩表示,權證造市及避險買賣股票是券商經營權證業務,連續一貫的整體行為,若對此法定權證造市義務而衍生的頻繁買賣台股進行避險交易課徵千分之3證交稅,將提高造市成本,影響權證造市品質、交易量及權證市場長遠發展。

賀鳴珩說,調降權證造市避險股票證交稅,經評估可提升權證及避險股票成交量,不僅不會造成稅收的損失,反而增加證交稅,也將帶動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合所得稅等稅收的增加。

此外,券商造市成本降低後,可提供對投資人更有利的權證買賣報價,並藉以提高權證流動性,擴大權證市場及其相關標的現股成交量,可創造三贏局面。

券商公會自2012年3月正式建議權證避險股票交易調降證交稅至千分之1,迄今已逾八年,終獲財政部同意,10月上旬函報行政院。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台新併保德信 三方案籌錢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0/12/28 第502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台新併保德信 三方案籌錢
記者邱金蘭、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100%股權案,金管會保險局已經收件;銀行局則因台新金是否承諾處分彰化銀行持股與台新方面不同調、雙方還在溝通;據了解,台新金已備妥三方案,最快本周二(29日)就會向銀行局送件。

金管會官員表示,國際監理趨勢對資本的要求日趨嚴格,假設台新金日後同時有彰銀、又有保德信人壽,都需要一些資本,台新金能否很長期地承諾未來的增資需求,確保各項財務指標,尤其是負債比率、雙重槓桿比率可以符合規定,需要有具體方案。

金管會銀行局希望,台新金如果不願辦理現金增資,就該降低對彰銀的持股;針對銀行局的期待,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說:「台新沒有任何評論。」消息人士則透露,台新金高層屢屢感受到「政府在逼台新賣彰銀股票」,對這隻無形的手感到警戒,因此與銀行局溝通時,不會把出售彰銀持股列必要條件,只會當選項之一。

台新金已針對未來十年,金控母公司可能需要準備150億至160億元,來注資人壽、銀行與證券子公司,備妥三項方案,包括:辦理現金增資120億元、處分彰銀持股120億元、部分現增與部分出售彰銀持股合計120億元。

台新金併購保德信人壽的資金來源,可能來自出售彰銀持股,針對這部分,據了解,財政部次長阮清華上個月已和林維俊等台新金高階經理人碰面,雙方有溝通但沒有共識,主要歧見有兩點:一、台新金投資彰銀15年,到底是賺還是賠;二、財政部找機構「團購」台新金手上的彰銀股票,買價多少才合理。

據了解,財政部官員在該次會談,並沒有明講要用多少錢買彰銀,但強調「市價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因為要接手的人到市場上買彰銀股票就是用市價買。

 
財經專題
台新併保德信 產品、文化磨合兩大挑戰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新金控(2887)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一案,在2020年結束前向金管會送件,主管機關願意收件,象徵併購案吹響號角。不過,國內銀行保險愈來愈難經營,送件也是台新金與保德信在產品磨合與文化磨合兩大挑戰的開始。

壽險公會統計,國內整體壽險業今年前11月來自銀行通路的初年保費(FYP)約4,350億元、年減31.0%;政大CARDIF銀行保險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進一步提醒,國內銀行保險相關從業人員認為,在金管會保險局嚴格監理下,我國銀行通路的初年保費明年可能再掉10%至30%。

民營銀行財富管理高階主管表示,大環境業務量減少之下,投資型保單被認為最有機會取代儲蓄險,成為國內銀行通路明年熱銷商品,然而投資型保單卻非保德信人壽的商品強項。

以今年前11月為例,保德信人壽的初年保費當中,投資型壽險僅占0.8%、投資型年金也只有15.1%;保德信的強項是傳統壽險,但那是壽險公司自家業務員通路擅長的商品。

「需要時間」,民營銀行高階主管說,台新金的文化比較本土,大股東個性較急、講究效率;他相信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讓保德信雖然併入台新金,但仍保有自身的獨立性,隨著時間的推進,再慢慢注入台新金的優點。

 
國際財經要聞
亞洲股匯 2021投資亮點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多國啟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作業之際,投資人看好新興市場的漲勢可望延續到2021年,股匯市最青睞亞洲資產。投資人認為,新興市場明年走勢將受新冠疫苗有效性、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展望及各國刺激措施等主題的牽動。

彭博資訊追蹤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420萬人接種新冠疫苗,多數都是已開發國家的民眾,開發中國家也已取得進展,波灣國家已開始施打疫苗,中國大陸則計劃在明年農曆春節前為5,000萬人施打。

彭博資訊在11月18-25日訪調63位投資人、策略師和交易員後發現,在新興市場中,股票、匯率市場以亞洲最受青睞,債券資產則最看好殖利率相對較高的拉丁美洲。

以各國資產來看,中國大陸股、匯、債同時最被市場看好,而南韓、印尼、墨西哥及印度等市場的受青睞度也都名列前茅。

Somerset資本管理公司經理人懷特指出,隨著經濟活動管制鬆綁、新冠疫苗開始配送及風險胃納提高,2021年可能是新興市場突破性的一年,美國同步實施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正帶給美元壓力,有利許多新興經濟體。

受訪者都認為,明年中國大陸、印度、南韓、印尼及泰國等主要亞洲經濟體成長都將加速,通膨也將回升,促使各國央行按兵不動,而牽動新興市場漲勢強弱的因素,以新冠疫苗有效性為最重要考量,之後依序為中國大陸成長展望、各國刺激支出對財政赤字影響、美國成長展望及美國刺激措施前景等。

多數受訪者估計,美國未來半年將批准規模1兆-2兆美元的一籃子振興經濟計畫,但這些計畫能否順利通過,仍取決於明年1月5日喬治亞州兩席參議員的決選結果。

 
美股拚強勢封關 科技最剽悍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股本周進入今年最後幾個交易日,全年有望強勢封關,科技股的表現尤其亮眼,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與費城半導體指數都可望漲逾四成。分析師看好,美股已延續九個月的多頭走勢可望延續到2021年,但短線將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干擾。

根據彭博資訊,標普500指數今年來累計上漲14.6%,自3月低點反彈約65%;科技股的表現更是驚人,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來大漲42.7%,費半則上漲48.7%。

華爾街人士常會認為,美股的1月表現將為全年走勢定調,研究機構CFRA首席投資策略師史托沃表示,他將關注美股明年1月頭五個交易日的狀況,以研判全年表現。

歷史紀錄顯示,若這段時間美股走高,標普500指數全年裡有82%的時間上漲,平均漲幅為12.5%。

但明年1月可能遭遇一些干擾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拖慢經濟成長腳步、新一輪紓困法案依然卡關,以及1月15日的喬治亞州兩席參議員決選結果。一些分析師預期美股明年將「先蹲後跳」,年初將回檔,年底時仍將收高;分析師預測,標普500指數明年底將漲至4,056點。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台北時間27日晚間7時3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比一天前增加1.2%,達到1,899萬人,以加州的212萬例確診人數最多。在美國總統川普拒絕簽署國會通過的紓困法案下,兩項緊急失業救濟金措施於26日到期,約1,400萬人將面臨「年關難過」的困境。

最近的數據顯示,隨著許多緊急救濟措施陸續到期,美國家庭收入成長大幅放緩,影響消費支出展望,若未處理這個問題,第1季經濟萎縮幅度可能加劇,並抑制之後的復甦力道。

喬治亞州的兩席參議員決選結果則是另一變數。若民主黨意外兩席全拿,形成兩黨各掌握參院50席的局面,副總統賀錦麗將能以參院議長的身分投下關鍵一票。

一些策略師認為,若民主黨在參院取得過半席次,美股將因加稅的可能性而挫跌,但民主黨支持更大規模基礎建設與刺激方案的前景,可能緩和一些賣壓。

 
比特幣繼續強漲 一度衝破28,000美元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比特幣行情27日盤中延續26日的凌厲漲勢,一度衝破28,000美元關卡,今年來累計暴漲逾280%。

虛擬貨幣交易平台CoinDesk的報價顯示,比特幣27日盤中最高觸及28,352.63美元,之後回落至26,650.06美元,單日漲幅約8.7%,今年以來的漲幅達287%,市場正密切關注這種數位貨幣明年會繼續上攻,或者泡沫再次破裂。

Crypto Trader分析師高德曼說,今年比特幣的推升助力包括新冠疫情的衝擊經濟,各國央行印鈔救市導致貨幣特別是美元被稀釋,讓比特幣做為「數位黃金」保值的設想充分體現。

 
疫情重擊 越南經濟成長率2.91%創30年新低
河內27日專電中央社
越南官方今天公布數據,越南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2.91%。外媒指出,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天災和全球經濟疲軟影響,越南今年的經濟成長放緩至30年以來最慢。

越通社(VNA)和越南快訊(VnExpress)報導,具體來看,農林水產業成長2.68%,對全國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13.5%;工業和建築業成長3.98%,貢獻率達53%;服務業成長2.34%,貢獻率達33.5%。

越南過去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都在7%以上。今年第1季至第4季的經濟成長分別為3.68%、0.39%、2.69%和4.48%。路透社報導指出,越南今年經濟成長2.91%,增速至少是30年以來最低。

根據越通社,越南計畫與投資部統計總局總局長阮氏香(Nguyen Thi Huong)表示,越南2020年GDP成長達2.91%,儘管是2011年至2020年階段的最低增幅,但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背景下,仍是越南一大成功。

進出口表現方面,越南今年的進出口總額為5439億美元、年增5.1%。其中,出口額達2815億美元、年增6.5%;進口額達2624億美元、年增3.6%。越南今年貿易順差達191億美元,創2016年以來最高。

美國是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達764億美元、年增24.5%;其次是中國,達485億美元、成長17.1%;歐盟(EU)達348億美元,年減2.7%;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達231億美元、年減8.7%;日本達192億美元、年減5.7%,韓國達187億美元、年減5.1%。

 
要聞
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耗時 環評之外還要多項許可
台北27日電中央社

再生能源是國家重要政策,經濟部日前釋出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消息,由於風場須環評及中央地方多項許可,環保署表示,環評要求開發對環境影響小,並不是在影響開發進度。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策略有3階段: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目前推動區塊開發,預計從2026年到2035年釋出10GW規模,經濟部可望近期預告區塊開發規則,已有開發商宣布投入並公布風場選址。

區塊開發還涉及船舶、飛航、保育、雷達等領域,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蔡鴻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環評所處理的就是環境議題,但很多層面是屬於其他部會主責的項目,例如在桃園外海的麗威風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件中,民航局評估認為有飛安疑慮。

蔡鴻德指出,飛安並不能在環評會議決定,必須由主管機關依相關法令才能處理。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劉宗勇告訴中央社記者,經濟部先前跨部會協商,將敏感區排除,區塊劃分主要會以海保署、漁業署為主,環保署的補充資料為土壤、飲用水等,與開發範圍關聯性較小。

蔡鴻德強調,「再生能源是國家未來的走向」,事關重大,能源政策訂下來,才能盤點如溫室氣體及各污染物減量;環評過程是劃出一個原則,對環境影響小、並要求擬定減低環境衝擊的對策,並不是在影響開發的進度。

蔡鴻德指出,如果台灣不要火力發電,再生能源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不然溫室氣體也降不下來;能源轉型有一段陣痛過程,需要各種辦法配套,才能有進展。

蔡鴻德也提到,現在能有的選擇不多,台灣目前最適合發展的就是風電與太陽能,地熱發電仍嫌不足,生質能源未來還有成長空間,但量並不大;現在不做,若未來要求企業100%的再生能源,綠能供給都會有問題。

另外,回到環評制度本身,由於今年受到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限制旁聽民眾進入環評會場,僅允許登記發言時才能入場,引發環保團體反彈。

蔡鴻德表示,「過去有些案子旁聽民眾的確影響到其他人發言」,不影響每個人的發言權才是要悍衛的地方;其實在發言時超過時間,大多也都會讓民眾陳述完,審查過程就是委員制,若環評委員覺得民眾發言有道理就會處理。

 
9年來新高!北市上百企業大量解雇 2成7批發零售業
記者林麗玉/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受景氣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北市勞動局今年截至11月止,已收到101家企業通報申請大量解雇,件數創9年新高,計畫解雇人數達3970人。其中通報大量解僱的行業中,以批發零售業最多,達27家、計畫解雇1089人;第二多則為住宿及餐飲業26家、計劃解雇576人;第三多是資訊及通訊傳播業18家、計劃解雇458人。

北市勞動局長陳信瑜提醒,資方依法必須在解僱日60天前通報,否則將罰10萬至50萬元。

今年初因遠東航空宣佈停飛大量解雇員工,接著受疫情影響,文華東方酒店等也有大裁員,其中遠東航空於3月5日通報,雇用人數是528人5月4日資遣528人;「開泰豐股份有限公司(文華東方酒店)」 5月27日通報,僱用人數535人,6月27日資遣205人,6月30日再資遣2人,總計207人。

勞動局也統計這幾年的大量解雇企業家數及人數,2012年通報大量解雇企業85家、遭解雇勞工3635人;2013年55家、2136人;2014年81家、3031人;2015年90家、4810人;2016年98家、達5809人;2017年90家、4094人;2018年78家、3742人;2019年87家、3059人,今年則達101家、3970人。

陳信瑜呼籲,資遣人數超過10人以上者,即有可能產生大量解雇的疑慮,按照「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第4條規定,企業應於提出「大量解雇計畫書」的10日內進行勞資協商,協商後所擬定的協議書,將會對個別勞工發生效力;若事業單位有協助勞工轉業需求,也可向勞動局要求提供就業服務與職業訓練相關諮詢。

 
開發金將二度公開收購中壽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開發金控(2883)決議二度公開收購中國人壽股權,提高對中壽持股至過半以上,據悉,開發金此次公開收購後,預期剩餘四成多中壽持股,將在2022年6月前,擇機一次處理,畢其功於一役,趕在金管會期限前完成百分百控股中壽。

開發金於11月27日董事會決議第二次公開收購中壽持股10億股,收購完成後,開發金對中壽持股比將從目前34.82%、拉高至過半的近56%,除可增加認列中壽貢獻盈餘、挹注獲利外,距離百分百控股中壽的距離也更進一步,目前公開收購案尚待金管會核准,尚未確定啟動時程。

開發金第一次公開收購中壽,是在2017年9月,當時以總資金308億元收購25.33%持股,將中壽納為子公司,加計本次公開收購完成後,合計開發金已砸下544億元收購中壽股權。

據透露,開發金合併中壽,第一次提出公開收購25%中壽持股時,當時就已經初步規劃,將分約三次完成對中壽百分百控股,並與金管會溝通,因此第二次公開收購中壽,提高持股比至過半,並非現在突然提出。

另外,此次公開收購完成後,開發金尚未控有的其餘約44%中壽股權,開發金將會在承諾金管會的期限,也就是2022年6月中前,一次處理,畢其功於一役,也就是說,剩下的四成多中壽股權,無論採取換股或現金收購哪種方式,下次會全部納為開發金所控有,完成100%持股中壽的目標。

知情人士表示,由於此次公開收購案,是在董事會決議後即公布,但實際啟動日期,還需要等待金管會審核,且二次收購的雙方條件已與上次有所變動,因此金管會需要更多時間審核。

 
中信 助28萬勞工紓困貸款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信幫助廿八萬名勞工申請紓困貸款,背後是動員超過兩千六百位員工加班爆肝,短短三個月完成原須耗時兩年半的作業量。為還原這段驚心動魄的九十一天,中信今起於各大電視台播出「如常.謝謝你」品牌形象影片,傳遞防疫紓困期間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

疫情期間中信金配合政策提供勞工紓困貸款,透過數位金融科技加速徵審流程,「如常.謝謝你」影片重現真人實事,有懷孕的員工排開產檢、專案員工彼此激勵打氣的故事。

開拍前拍攝團隊訪問多位員工,受訪員工還未開口,眼眶就已泛淚,拍攝期間超過四十位專案員工一鏡到底,不NG還原腦力激盪過程,連導演蕭雅全都驚嘆員工的投入與專注。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也親自參與拍攝,緩緩道出疫情期間無法親自一一訴說的感謝。

這不是中信首次以品牌形象影片向員工及其家人表達感謝。二○○一年中信銀新系統上線,時任中信銀董事長的中信金創辦人辜□松邀請知名導演侯孝賢拍攝名為「感謝」影片;二○一四年中信總部由北市信義區搬遷到南港也拍攝搬遷感恩影片;今年中信品牌形象影片以防疫為主題,六月底推出的「家.如常」,網路總觀看數已逾一千兩百萬次。

歲末年終之際,中信再度拍攝「如常.謝謝你」,搭配雷光夏的「Thank You」歌曲配樂,將防疫期間來不及對員工及家人說出的感謝一次說出。完整版影片已於Youtube及Home Run Taiwan臉書粉絲團上線,累積至今突破百萬點閱數。

 
2021信用卡大戰 銀行攻數位帳戶
記者戴瑞瑤、沈婉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距二○二一年只剩四天,卡友們都密切關注各家信用卡權益是否變更。部分信用卡已經公告二○二一最新權益,信用卡大戰提前開打。金融業者分析,明年信用卡應以類現金回饋、綁定數位帳戶信用卡最熱門。

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銀行已提前調整信用卡權益。如將海外消費回饋改為主打國內行動支付或網購消費回饋,也有不少張神卡今年下半年回饋已縮水。

玉山銀行的Pi卡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還有百分之二P幣回饋無上限,下半年則降到百分之一點五;另一張神卡UBear卡,今年七月起也調降部分通路的消費回饋,從最高百分之八下降至三點八,但新增影音平台消費回饋,期限至明年二月底。

台新銀行的@GOGO卡,七月起從消費回饋百分之一點五降為百分之一,但將數位通路回饋從百分之三點五提升到最高百分之六。花旗銀行現金回饋Plus卡在年底將權益改成國內海外一般消費一律百分之二現金回饋,每年最高回饋六萬元,期限至明年年底,打算以民眾最愛的「無腦刷」搶回「神卡」寶座。

發卡量破百萬張的北富銀J卡,原主打日本消費回饋百分之三,因應疫情今年八月改為國內消費百分之三的LINE Point回饋無上限,年底宣布回饋權益延長到明年六月。跟北富銀J卡比拚的聯邦銀行賴點卡,提供國內消費百分之二、海外百分之三的LINE Points回饋,則僅宣布權益延長到明年一月底,屆時卡友要留意權益是否變更。

永豐銀率先公布結合數位帳戶的「大戶DAWHO」信用卡明年權益,維持綁定帳戶自動扣款及電子或行動帳單,國內最高百分之二、海外最高百分之三現金回饋無上限,百分之五的加碼回饋通路也擴大,但減少愛奇藝、任天堂等消費加碼,期限至明年六月底。

金融業者指出,從中信 LINE Pay卡、玉山Pi錢包聯名卡再到富邦J卡,顯示回饋LINE Points、P幣、街口幣等類現金點數卡對消費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與傳統現金回饋卡相比,類現金回饋卡有折抵方便,可結合點數經濟等優勢,預期明年類現金回饋卡將是主流。

金融業者預期,除永豐大戶卡,明年會有更多信用卡綁定數位帳戶加碼給優惠,此舉可增加消費者的開戶意願,而且持卡人獲得的現金回饋,可直接回饋至數位帳戶中,省去要二次消費才能折抵的問題,讓刷卡回饋更有感。

 
迎戰純網銀 數位帳戶建生態圈
記者戴瑞瑤、沈婉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數位帳戶被傳統銀行視為迎戰純網銀的最大武器,因應純網銀挾既有電信、電商或社群平台龐大用戶經營基礎搶進市場,各家數位帳戶趕年底前陸續端出「牛肉」或新功能,希望守住既有客戶也吸引新客,力拚建構自家生態圈。

傳統銀行陸續開辦數位帳戶業務,截至九月底共卅三家銀行投入、全台總開戶數近六百萬戶。傳統銀行數位帳戶近年來積極建構自家生態圈,如結合多元理財功能、導入點數經濟新玩法、甚至建構跨界生態圈,不僅要拓寬獲客來源,更力求加深連結用戶日常生活。

數位帳戶市占第一的台新銀行數位帳戶Richart,有串聯百貨、網購、電信、交通等場景的「Richart Life App」,從收付款、點數、優惠,一次收攏所有廠商資訊,並提供點數互換功能,建立生活金融生態圈。Richart年底新推出「團購狗」功能,協助建立團購清單,團員可輕輕+1跟團加購並付款,團主可輕鬆收款對帳,團購變得簡單方便。

即日起至明年六月底,永豐數位帳戶「大戶DAWHO」提供符合條件的客戶五十萬元內活存百分之一點一的利率,並首創整合證券下單與證券開戶,客戶透過數位帳戶App即可執行存股交易,包括過往投資門檻較高的美股,都可以直接於App中導連下單,還結合大戶信用卡提供消費加碼。

遠東商銀數位帳戶Bankee以社群金融為核心,首創社群帳本,幫助客戶管理團體帳務,做好財務控管,團員能隨時查看管理支出明細,收款快狠準,好聚也好算。Bankee還與集團旗下遠傳、遠通電收合作,形成遠東集團生態圈,並結合新創業打造人資生態圈,協助新員工快速開立薪轉戶。

 
非蘋陣營靠攏 聯發科大滿單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對中芯禁令效應延燒至智慧手機領域,高通搭配旗下5G晶片出貨的電源管理IC因大量在中芯投片,近期面臨無貨可搭窘境,非蘋品牌大量訂單轉至聯發科,聯發科訂單滿手,目前只能開高配(高單價、高規格)平台給客戶,有助拉高產品均價與毛利率。

聯發科向來不評論接單與客戶訂單動態。不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先前曾公開表態,強調聯發科今年總營收將超越100億美元,其中的關鍵,除了公司團隊的努力,還有供應商的支持,尤其在夥伴們的協助下,「聯發科不會缺貨」,已透露公司對代工產能與晶片出貨深具信心。

Counterpoint最新報告指出,聯發科今年第3季超車高通,躍居全球最大智慧手機晶片供應商,市占率達31%,超越高通(市占率29%)。法人認為,近期小米、OPPO等非蘋大廠積極衝刺5G手機,如今傳出高通5G晶片出貨受阻,聯發科因晶片生產順遂,順勢取得更多訂單,未來在手機晶片市占大戰,聯發科戰力仍強。

供應鏈說,中芯遭美國制裁,讓高通掃到颱風尾,使得中芯效應蔓延至智慧手機領域。

業界分析,一支4G手機僅搭載一至二顆電源管理IC,5G手機則大增至十顆,加上周邊充電等應用也需要電源管理IC,使得電源管理IC在5G時代更顯重要。由於高通搭配5G晶片的電源管理IC高達約60萬片8吋晶圓在中芯投片,占高通電源管理IC總需求約四成,中芯遭美制裁,在全球8吋晶圓代工產能全面吃緊之際,高通一時之間無法滿足龐大產能缺口。

高通電源管理來源受阻,手機品牌廠大量轉單至聯發科。聯發科挾旗下立錡在電源管理IC上的資源,及日前透過立錡收購英特爾旗下Enpirion電源管理晶片產品線等策略部署,擴大其電源管理IC領域版圖,加上台積電、聯電、力積電等代工廠力挺,讓聯發科承接大量轉單。

 
蘋果三策略 創造獨立生態圈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旗下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正全力朝向獨立成熟的終端產品邁進,目前蘋果正積極透過增加硬體新功能、豐富OS系統以及強化健康管理等三大策略,藉此添增Apple Watch的獨立性。

近年Apple Watch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從最初期心跳與脈搏量測、心電圖到今年導入的血氧濃度偵測,每次新功能都是針對個人健康管理。而蘋果未來計畫再導入指紋辨識及相機,加上WatchOS更新日益頻繁,均顯示出蘋果期望Apple Watch能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

Apple Watch先前許多功能都須跟iPhone綁在一起才能實現,讓不少沒有使用iPhone的用戶感到不便,因此目前WatchOS正積極朝向獨立的系統功能,吸引更多買氣。

 
聯發科 奪回LG電視大單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衝刺5G手機晶片報捷之際,在電視晶片業務也傳出好消息,從勁敵瑞昱手中奪回全球第二大電視品牌南韓LG電視大單,搶搭此波宅經濟終端應用商機。聯發科、瑞昱現為台灣最大與第三大IC設計廠,兩大廠在電視晶片市場搶客戶,「一哥與三哥搶單大戰」,炒熱市場話題。

聯發科昨(27)日不回應市場傳聞。法人指出,今年聯發科在WiFi 6的應用,於PC、網通、GPON 、8K電視等,已獲得數款高階寬頻、路由器與消費性電子裝置採用,並跨足筆電市場,加上明年網通設備大廠對於5G基礎建設、光纖設備等強力布建,皆有利聯發科產品出貨,帶動聯發科2021年呈現全面性成長。

聯發科長期位居全球電視晶片市占龍頭。根據聯發科官方網站介紹,目前全球有約20億台電視搭載聯發科的晶片。供應鏈指出,聯發科在二、三年前失去LG電視訂單之後,再次重新從瑞昱手中奪回LG電視大單,並以4K主流產品為主,相較高階的8K,出貨規模相對大,且在耗費的人力支援都一樣的狀況下,相關利潤也高出不少。

受惠於疫情帶來的宅經濟商機,全球電視市場出貨激增。市調機構TrendForce統計,今年第3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為6,205萬台,季增38.8%,一掃上半年出貨量衰退的陰霾,預估本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將較上季再成長4%、上看6,453萬台,進一步推升全年出貨量至2億1,609萬台。

在第3季品牌市占排名當中,三星當季出貨1,420萬台居冠,LG為794萬台緊追在後排名第二。儘管年底旺季備貨需求已過,不過受疫情二次爆發、各國續推財政刺激政策,加上宅經濟持續延燒,電視品牌廠備貨需求仍強,聯發科此時奪回LG電視大單,對營運也是一大助攻之力。

 
鴻海電動車聯盟 帝寶助陣
記者邱馨儀、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集團電動車布局再添盟友,旗下鴻華先進昨(27)日宣布,攜手全球車燈製造大廠帝寶工業,雙方已規劃多款電動車的車燈研發設計,預計不久將打造出輕量化、模組化以及更智慧化的車燈產品。

業界看好,隨著帝寶加入,可望帶動更多汽車供應商響應,為鴻海集團的電動車開放平台聯盟MIH增添戰力。

鴻海昨天代鴻華先進公告,與帝寶簽署合作意向書,帝寶正式加入MIH聯盟,透過帝寶在車燈產業累積的創新研發能量,結合MIH電動車開放平台,推動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

鴻海董事長暨鴻華先進董座劉揚偉表示,帝寶是台灣車燈製造的領導廠商,擁有強大研發實力,在台灣的製造方式也已模組化與彈性化,帝寶加入將能強化MIH聯盟的整體能力。

帝寶董事長謝□氣指出,帝寶每年投入營收5%的金額進行創新開發,擁有創新產品線及優於同業的開模速度與彈性生產優勢。電動車是未來趨勢,帝寶對電動車發展也已有高度的投入。

帝寶是台灣車燈大廠,原以AM(售後維修市場)業務為主,近年積極擴展OEM業務,同時並看好LED車燈為未來電動車必要零件,帝寶已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共同成立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適應式智慧頭燈)聯盟,開發ADB智慧車燈,在這一波電動車潮流中取得有利地位。

帝寶加入MIH聯盟,將更深化開發平台的技術底蘊,尤其是帝寶多年來在車輛領域積累許多車燈技術及彈性生產的能量。

業界指出,鴻海攜手帝寶,從市場面來看,過去帝寶主要著墨AM業務,加入MIH聯盟,有機會接到更多原廠訂單,從產品面來講,未來車燈一定會要求更智慧化,感應器與系統電子需求會更高,這些正是鴻海集團的強項。

 
台積加速布局 傳在高雄部署「埃米世代」
記者鄭鴻達、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朝半導體製造的1奈米甚至埃米(0.1奈米)世代超前部署,據高雄市府知情官員透露,台積電(2330)正為2奈米之後的先進製程持續覓地,包含橋頭科、路竹科,均在台積電評估中長期投資設廠的考量之列。

關於是否前進高雄,台積電昨(27)日維持董事長劉德音日前的論調,「以後有機會,短期沒規劃」。

劉德音日前強調,台積電在北中南的投資規劃各占三分之一,5奈米製程以南科為主,預計會占六、七成,2奈米製程投資將在竹科二期擴大地,竹科擴大二期如果不夠的話,中科台積電廠區旁邊還有一塊土地可供後續使用。

台積電的晶圓製造製程已發展到2奈米,並朝1奈米甚至埃米等級的製程加速布局。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也曾允諾,將竭力協助台積電在1奈米與各項投資上,解決土地、水、電等需求,要維持其在先進製程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高市府官員透露,台積正持續在探尋「2奈米以後」的設廠用地,曾為此接觸過市府,其需求是要能有一塊完整且既成的設廠用地,而橋頭科、路竹科,都在其中長期設廠投資的探詢之列,不過考量用地大小,橋頭科更為適宜。

不僅台積電開始超前部署覓地,行政院也規劃在2021年至2025年間,投入43.72億元推動「□(埃米)世代半導體」計畫,要先由政府「花學費」,從設備,儀器,材料與製程技術瓶頸等探路,作為半導體業界未來投資方向的「探照燈」。

根據規劃,科技部長吳政忠所提出六個加強發展的主軸,其一為攸關我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 世代半導體」,意指半導體在進入3奈米製程後,接下將進入□(埃米) 領域,因此政府與業界也開始著手布局。

政院官員透露,半導體技術在1奈米以下會開始遇到瓶頸,但並非不可突破,因半導體界尚無如此前瞻的研究,產業界也尚無餘力處理,因此在諮詢過半導體界意見後,挑出基本可探索的方向,進行前瞻技術研究,建立此領域的基礎技術能量。

 
Apple Watch新設計 台鏈利多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Apple Watch有望出現重大規格突破。外電披露,蘋果近期申請二項Apple Watch專利,分別是在螢幕下導入鏡頭以及在表冠上加入指紋辨識技術,希望在未來Apple Watch導入拍照與指紋辨識等新功能,刺激銷量。市場預料,鏡頭廠玉晶光、組裝廠仁寶將是新功能受惠廠。

法人指出,蘋果對Apple Watch投入的研發與日俱增,當愈來愈多新功能加入後,也意味著台系零組件廠有更多訂單機會。Apple Watch今年全年銷售量預估約4,000萬支,明年銷售量預期將持續增長,整體商機相當龐大,若能再加入新功能,對零組件廠是一大利多。

向來精準追蹤蘋果專利的Patenly Apple網站披露,蘋果已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請Apple Watch新專利,專利中清楚描述蘋果擬Touch ID整合到Apple Watch的側邊按鈕,同時也描述將在螢幕下導入一顆鏡頭及一個閃光燈,而且只在需要時才會從外部看到。

針對外電消息,國內供應鏈均不置評。業界人士指出,從技術角度來說,導入這二項新功能對蘋果並不困難,但如何進一步壓低成本,讓Apple Watch終端售價不會比現在高出太多,才是蘋果未來要積極克服的課題。

業界人士分析,由於Apple Watch設計空間有限,因此不太可能像iPhone一樣導入高階的多鏡頭模組,應是採用較中階的鏡頭模組,一方面除了體積較小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讓終端價格更具競爭力,因此玉晶光最有機會拿下鏡頭訂單。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蘋果Apple Watch今年上半年穩坐市場龍頭寶座,該產品的銷售額更占全球智慧手表總銷售額51.4%,其次為Garmin,占整體9.4%,第三名則是華為,占比約8.3%。

此外,蘋果今年推出Apple Watch Series 6,首度導入血氧量測功能,成功帶動銷售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甚至一度出現缺貨狀況,並且向零組件廠緊急追單,因此市場估計蘋果Apple Watch今年全年的市占率以及銷售總額很有機會進一步擴大。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