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場大專同學創業競賽的最後決審,每一組同學都要上台為自己的作品做簡報,坦白說,每一組報告時,只聽了一半,我都想跟他們說:「你可以下去了,因為你說的,書面資料上都有寫了,我自己會看。」
【你有信心說,人家才敢聽】
怎麼報告會吸引人家聽?你就站在評審的心態思考「他想聽什麼?」答案不就出來了?有次我參加一個政府標案的最後面談,要去報告之前,主辦人跟我提醒之前的幾組都被「修理」的很慘,希望我好好表現,不然這次又要流標了。
我報告的時候 ,評審問我「如何保證效益?」我回答:「這種事情我要是能夠保證,我就是神了,我只能保證會盡全力去努力。」其實,擔任評審也不見得比我厲害,我也常擔任評審啊!所以不要被「給錢的大爺」嚇著了,你要把自己當成老師,而那些評審是學生,你才能講的很自信,很專業,人家才會「放心」給你這個案子。
【你的感情要讓人家感動】
最近幾年我常講一門「企劃提案力」的課,我也發現到很少人懂這門「技術」,看別人寫的案子「好不好」,批評的人都說的好像自己很厲害,其實,就算是老師,如果不是常寫,也不可能厲害。
就我自己的體驗,我也是經過千百次的企劃實戰,才淬練出目前有如「行雲流水」的功力,這是經驗換來的「成果」,但是,沒有「基礎」,會讓自己的摸索時間增長,所以我以下傳授的「秘訣」還是你們需要熟記的。
簡報的意義不是在「照本宣科」的把那些企劃書上的文字唸一遍,而是「指導」別人怎麼去看你的企劃案,所以你要「強調」這個企劃書的「精華」,這才是簡報的主軸。
尤其是報告者得讓人家感動到你對這個企劃案的用心及內行,我有次在做報告,就讓評審之一的知名經濟學家馬凱教授稱讚:「聽你的簡報,真讓我聚精會神,而且讓我感動你對這個案子的情感。」
【知己知彼,先得一分】
為何一定要照企劃案的目錄順序「宣讀」?人家有眼睛不會自己看嗎?你第一句要說什麼可以讓評審他們在「煞那間」就被你抓住「目光」?他們最想知道什麼?你得先去「打聽」。
例如有次,我得知主辦單位去年舉辦過類似案子遇到的「不滿意」,所以我的簡報一開始就說「根據過去經驗,這種案子最常遇到的缺點有哪些?我已經有所防範措施。」結果這一句話就讓我「先進一球」。
「提案」其實都只是比創意、比誠意,想也知道,都沒跟他們討論過,你怎麼可能「寫的具體」?所以別在企劃案的內容「窮緊張」,你應該要提到「在正式接受委託後,如何進行密切的企劃案修正會議。」 總而言之,簡報是要用對話的方式去溝通,而不只是要把企劃書文字念完而已,這還用你去簡報嗎?
歡迎前來拜訪 「吳建宏顧問的臉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