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9、10月營收年減2成 可申請基本工資補貼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11/05 第52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9、10月營收年減2成 可申請基本工資補貼
記者黃有容、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基本工資明年調漲。由於內需服務業今年疫情期間受損嚴重,行政院昨拍板經濟部擬定的基本工資薪資補貼方案,只要雇主今年九、十月總營收較去年減少二成者,明年一月可申請補貼,農業、工業、服務業、補習班、托嬰中心、長照機構、演藝團體都適用,補貼方案將由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提撥卅五億支應,估約六十萬勞工適用。

不過,經濟部原案以「今年十一到十二月營業額與前年度同期比較受損程度達百分之十五」為申請基準。但行政院最後拍板,申請基準改為九到十月,受損程度也從一成五拉高到二成。外界關注可申請補貼的企業數會否因此受影響?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解釋,因產業代表認為,真正影響營收的時間點在今年三級警戒的五到七月,應以這段時間為基準,受損程度也應重新考量;但經濟部最後之所以未將申請計算基準訂於五到七月,是因這期間已有紓困方案,也怕審計上會不太清楚,因此改定五倍券上路前的九月以及十月。

王美花還說,由於去年九、十月產業業績相當好,為了區別「是否有復原良好」,也將受損程度調高到二成。她強調:「這個計算基準與業者有達成共識。」

經濟部官員說,依照政院拍板的基本工資補助方案,據勞委會估算,約六十幾萬名勞工適用,從就安基金撥卅五億元預算,比起前版方案,預算反而有增一些些。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轉述,院長蘇貞昌指出,補貼方案正式推出前再次與業者溝通、修正意見,政府希望受惠業者愈多愈好,盡量照顧到。

經濟部商業司長蘇文玲說,此補貼方案是為降低基本工資調升對雇主帶來衝擊,因此補貼對象是雇主。補貼金額以員工人數計算,全職員工原勞保月投保薪資兩萬四千元及二萬五二○○元者,補貼定額一千元;部分工時員工月投保薪資二萬三一○○元以下者,補貼五六○元,若勞保月投保金額超過二萬四千元,補貼金額一千元。共補貼六個月,分次撥款。

 
智慧機械5G投抵 經部、財部共識:暫不調整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業創新條例》中的智慧機械及5G投資抵減租稅優惠相繼在今年底、明年底落日。經濟部上月已預告修正草案,兩項投抵都會延長至2024年底。對於業界期盼可調高抵減率,經濟部工業局僅說,草案是經濟、財政部好不容易才達到得已展延的共識。

針對業界期待投抵可「晚買享折扣」,工業局解釋,經濟部有為產業爭取條件的使命,財政部同樣必須把關國家稅收;兩部會基於彼此立場討論多時,終於決定可以讓智機及5G同步延長落日期限。相關抵減率的部分,財政部已確認過,基於總體通盤考慮選擇維持不變。

至於接下來立法流程,工業局表示,目前經濟部草案版本已經送到行政院審議,經過院會通過後就會送到立法院,經三讀通過就可以公告實施。至於預估通過時程,工業局僅說會儘速處理。

據經濟部預告草案,智機投抵原訂2021年到期、5G投抵原訂2022年到期,經過兩部會協商同意延長三年及二年,同步延至2024年底。

 
智慧機械5G投抵 工總籲展延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業創新條例》智慧機械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投資抵減將分別在今、明兩年年底到期,政府上月決議延長二、三年到2024年底落日。全國工業總會昨(4)日表示,智慧機械及5G系統發展攸關產業升級,建議政府將落日期限展延到2029年,並將抵減率由3%~5%提高至15%。

工總昨日表示,政府於2019年7月3日公布增訂《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產業在同一課稅年度內,支出新台幣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投資於自行使用之全新智慧機械;或投資於導入5G系統之相關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得於支出金額3%或5%限度內,分三年或於當年度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按《產業創新條例》原本所列,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今年底就要落日,5G投資抵減優惠也會在明年底落日。政府已在上個月跨部會達成共識,智慧機械投抵延長三年、5G投抵延長二年,兩者同時在2024年底落日。

工總表示,產業界上月被告知時,參與討論的時間過短,針對產業未來發展尚未來得及做出通盤建言,因此昨日提出四大理由,呼籲政府再度展延投資抵減優惠年限。

首先,政府應考量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於施行當(2019)年及隔年,適逢美中貿易戰及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全球經濟低迷不振,企業獲利衰退,產業多呈現觀望、減緩投資,因而延宕智慧機械投資腳步。

其次,美中貿易戰促使國際產業鏈重組,加上我國疫情控制得宜,及政府推出三大投資方案奏效,已吸引大量台商投資台灣,如果智慧機械投資抵減優惠可以展延,正可提供回流台商後續數年間擴廠投資智慧產線設備的政策支援。

第三,國際5G技術推陳出新,產業仍需持續布局,加上政府將於2022年至2024年持續釋出專網專頻,鼓勵廠商布局先進技術發展與商品化實證能力,同時5G系統開放網路架構技術因尚處於技術發展階段,亟需政府提供實證場域與展延投資抵減優惠的政策引導。

第四,5G系統的應用在製造業進入萌芽期,導入5G的投資風險高,如果投資抵減能夠延長、投資抵減稅率能夠提高,對產業有相當助益。

工總指出,產業界建議政府,應將智慧機械及5G系統投資抵減優惠,展延至2029年年底落日,並將抵減率提高至15%。

 
衛福部:提升移工疫苗覆蓋率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昨(4)日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表示,目前國內69萬名移工,已施打第一劑疫苗約24萬人,已完整施打二劑只有4萬人,只要移工疫苗接種率高,發生群聚感染的可能性就可降低。

他認為,除了開放移工引進,目前衛福部急需處理的是提升在台移工施打疫苗的覆蓋率。

他表示,移工疫苗施打率偏低,主要是平台登記、預約的語文介面對移工並不方便。衛福部希望鼓勵地方政府多設施打站,方便移工就近接種疫苗,雇主則應協助移工上平台完成登記與預約。

對於外界擔憂這次移工引進,於境外疫苗施打要如何驗證?是否因此成為防疫破口?薛瑞元表示,要去確認境外施打疫苗是否為真,的確有相當困難;但只要14天+七天防線在,移工在國外是否有打疫苗、疫苗是否有效等,就不是那麼重要,「14+7」政策可將社區感染阻絕在外。

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是我國移工主要來源國。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各移工輸出國疫情監測資訊,包括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疫情於9月過高峰後趨緩,其中印尼近期處低水平、越南略增,近七日平均日增病例數為印尼634例、越南4,387例、菲律賓4,604例及泰國8,862例;兩劑疫苗完整接種率分別為泰國42%、印尼27%、越南24%及菲律賓19%。

 
移工專案引進 本月中開放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長許銘春昨(4)日表示,移工專案引進將分二階段,第一階段自11月中下旬開始至12月14日,之後春節期間將暫緩移工入境;第二階段自明(2022)年2月15日起,集中檢疫量能將會擴大至防疫旅館,預計將可擴大移工引進。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昨日邀請許銘春、衛福部長陳時中等專題報告「勞動部擬開放移工入境相關防疫規劃準備工作,以及我國現階段產業缺工狀況及改善計畫」並備詢。

許銘春表示,在第一階段衛福部已保留1,700床檢疫所集中檢疫量能,入境移工14天隔離檢疫及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都將在集中檢疫所進行,因此估算第一階段一個月期間,最多引進2,500名移工。但她也坦言,這樣的量能的確沒有辦法滿足國內對移工需求。

因疫情境管,移工全面停止引進,引發國內產業及長照大缺工,朝野立委對於開放移工引進聲聲催。陳時中強調,未來開放引進移工後,仍視來源國疫情及入境移工在台檢疫期間被驗出確診百分比評估。如果入境後確診數很多,代表管理有問題,太嚴重就不排除暫停。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蔡孟良表示,勞動部已先行通知移工來源國,移工都已在境外standby(備位),待政策決定一個開放日期後,勞動部開放網站讓業者申請,根據積分高低排序引進,預計11月中下旬應可看到第一批引進移工。

朝野立委關切移工引進為何分兩階段開放,許銘春表示,主要是因為國人春節期間返台,集中檢疫量能需求高,因此在春節期間先暫緩移工引進。進入第二階段、明年2月15日之後,衛福部匡列的集中檢疫床位將可擴大至2,550床。此外,產業移工的集中檢疫也將移至防疫旅館,量能將會明顯擴大。

勞動部規劃移工引進專案,將採二階段專案引進移工,並搭配建立入境積分制、雇主應於移工入境前為其加保50萬元醫療商業保險等。

其中,積分制項目包括移工是否完整接種疫苗、來源國疫情、移工住宿環境等配分,合計積分越高者,就能優先入境,同積分者則以簽證日期排序。

 
紓困5.0追加預算 初審過關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聯席委員會昨(4)日初審通過「紓困5.0」追加預算案,規模高達1,600億元的預算案,最終只刪減約1億300萬元,後續將交付黨團協商,並提報立法院院會三讀。

立法院財政、內政、經濟、教文、交通、衛環六大聯席會議,審查紓困振興特別預算追加預算案,行政院所提「紓困5.0」追加預算案,1,600億元預算當中,於10月20日至21日的會議當中,已因應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提案,刪減1億元,刪減緣由主要為振興五倍券預算金額與實際決標金額有差異,可作精簡。昨日會議當中,再通過國民黨立委李貴敏等提案,減列相關重複核銷等金額約300萬元。合計於立法院委員會初審階段,共刪減1億300萬元。

紓困預算亦牽動數百項立委提案,昨日主決議包括要求衛福部加速疫苗施打作業、提出疫苗到貨資訊、疫苗採購經費使用報告等。

 
國際財經要聞
美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銳減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19個月新低,美國民間企業10月公告的裁員人數也比一年前銳減逾七成,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反映在公衛情勢好轉之際,勞動市場持續改善,但供應鏈帶來的限制仍將拖慢經濟復甦腳步。

美國勞工部4日表示,截至10月30日止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1.4萬人,經季節調整後為26.9萬人,是去年3月中以來最少,也少於經濟學家預期。報告顯示,截至10月16日止當周,約270萬人還在持續申領救濟金,遠少於去年同期的約2,220萬人。

這項報告顯示,在企業亟需擴大招聘人手的此刻,許多人已願意重返職場,雖然勞動市場復甦仍須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這項數據也是預定5日公布的10月就業報告好兆頭。

經濟學家預期,10月非農就業人口將增加45萬人,增數遠多於9月的19.4萬人。

此外,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10月公告裁減2萬2,822人,為5月來最多,其中22%為拒絕遵循資方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的規範。

 
美啟動QE退場 全球恐進入量化緊縮時代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決議本月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程序,英國央行也表明未來幾個月可能升息,挪威央行維持12月升息展望不變,新興市場央行也可能在通膨逼迫下加速升息,在在顯示全球貨幣政策正進入新格局,引發市場熱議是否正進入「量化緊縮」的新時代。

Fed本月起將每月少買150億美元資產,主席鮑爾雖表示將對升息表示耐心,仍要看「充分就業」,但彭博經濟學家指出,Fed的決策聲明未提及充分就業的具體門檻,為明年升息保留政策彈性。此前,加拿大央行已意外完全停止買進公債,並暗示將提早升息。

挪威央行4日表示,經濟復甦「大致符合預期,重申12月「高度可能」再次升息;該央行9月已升息1碼至0.25%。

同日,英國央行意外維持基準利率在0.1%,拖累英鎊匯率盤中重貶0.8%,但央行也說,若經濟表現一如預期,「未來幾個月內可能必須調升利率」,使英國央行在緊縮之路上領先其他主要央行。路透引述摩根大通的計算指出,在通膨飆漲逼迫下,南非、墨西哥及波蘭等央行未來12個月都將升息2個百分點以上,巴西甚至可能升息超過6個百分點,哥倫比亞估調升4個百分點以上。

「量化緊縮」(QT)已成為當前金融市場新顯學。美銀計算,各國央行在金融海嘯後已透過QE計畫,共買進23兆美元各種證券,如今預期QE明年起將逐漸淡出。

摩根士丹利全球策略專家洪巴克也戲稱金融市場將轉向「TNT」(黃色炸藥),即「退場(Taper)、通膨(Inflation)、緊縮(Tighten)」。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者維格斯沃斯(Robin Wigglesworth)認為,現在就擔心會發生嚴重且持久的通膨,促使央行快速升息,並導致金融市場騷動,這種看法仍不大成熟。

他說,央行提高利率改變不了港口壅塞、物流瓶頸、勞工短缺等供給面問題,央行若過早升息,反而可能壓制經濟復甦,因此各大央行不太可能犯下這種錯誤,美、歐、日三大央行不太可能對寬鬆政策急踩煞車。

 
菲律賓速食龍頭「快樂蜂」進軍珍奶市場 收購51%迷客夏股權
馬尼拉4日專電中央社

台灣珍珠奶茶風靡菲律賓消費者,菲國速食業龍頭「快樂蜂」今天宣布,將以約128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5696萬元)收購台灣連鎖飲料品牌迷客夏51%股權。

快樂蜂集團(Jollibee)是菲律賓本土速食品牌,深受菲國民眾歡迎,全球擁有17個品牌、5853家分店,遍及越南、美國、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34個國家和地區。

有線電視新聞網菲律賓台(CNN Philippines)與ABS-CBN新聞台等媒體報導,快樂蜂食品公司(JFC)全資子公司「快樂蜂全球私人有限公司」(JWPL)將獲得迷客夏國際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

報導指出,收購知名連鎖飲料品牌控股權將使快樂蜂進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手搖飲市場,並在更多國際市場擴展迷客夏品牌。

快樂蜂在聲明中說,珍珠奶茶於1987年起源於台灣。迷客夏以使用高品質牛奶和天然原料聞名,在台灣、香港、墨爾本、溫哥華、新加坡擁有超過250家分店。

聲明中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迷客夏去年銷售額仍達7470萬美元,這證明手搖飲產業橫跨各市場的強大吸引力。

快樂蜂表示,他們很快會在旗下的超群(Chowking)中餐連鎖店推出迷客夏飲品。

台灣連鎖飲料業者積極進軍菲律賓,在馬尼拉可以喝到日出茶太、貢茶、CoCo都可、老虎堂、一芳水果茶等台灣手搖飲。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2019年數據顯示,菲律賓約有400家手搖飲店,其中日出茶太展店120家,居龍頭地位;排名第2的是貢茶,約80家店;第3為「澳門皇茶」,約有40家店。

 
美QE鴿式退場 估明年升息
編譯廖玉玲、任中原、葉亭均/綜合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決議維持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在零至0.25%的谷底,並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本月中開始每月減少購買150億美元資產,預計到明年6月前完成,但主席鮑爾強調對升息仍保持耐心,且將機動調整縮減購債步調,市場解讀為「鴿式退場」,但專家警告不宜低估明年升息的風險。

全球股市4日盤中走揚,追蹤50國股市的MSCI AC世界指數創新高,美股三大指數早盤漲跌互見,歐股則衝上歷史高點。

市場推測Fed會在明年中完成縮減購債後,開始升息。期貨市場顯示,交易人士預期Fed在明年7月前會升息一次,明年全年升息兩次,2023年再升息三次。

Fed決策聲明表示,所有決策官員一致同意,11月中開始減少資產購買金額,每月少買100億美元美國公債與50億美元(MBS),若計畫順利執行,推估到明年6月左右就能完成。Fed目前每月收購800億美元美國公債、與400億美元MBS。

決策聲明也說,「若在經濟展望變動,準備在必要時調整(縮減購債)步伐」,鮑爾在記者會上也說,將依必要情況「加快或減慢」減債步調,凸顯這次退場程序並非「自動駕駛」,而是「機動調速」。

鮑爾強調,仍對升息「保持耐心」,「現在並非放眼升息的時刻」,充分就業「仍有許多進展空間」,他甚至不願討論可能的升息時機。他也堅持,通膨急速上揚只是「暫時」情況,大部分仍是新冠疫情所衍生的問題,並非勞動市場緊俏所致,預估到明年第2或第3季就會下滑。

但Fed決策聲明的措辭變化,也反映出Fed對高通膨將持續多久,已不像之前那樣樂觀,對通膨走勢的研判不再那麼有把握。

專家指出,Fed和鮑爾是在賭到明年中時,美國港口壅塞、海外生產受疫情所阻,以及美國勞動市場緊絀等難題,將開始好轉,但港口壅塞、供應鏈吃緊等因素主要仍受全球情勢的影響。

因此,「退場」雖暫時塵埃落定,但未來幾個月仍充滿不確定性,且Fed已沒那麼堅稱通膨升高是否只是「過渡性」,因此明年開始升息的機率將只增不減。

 
Fed報喜+經濟數據佳 標普500指數連6日走升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標普500指數連續第6個交易日上漲,投資人對聯準會(Fed)在升息問題上的耐心立場感到安慰。強於預期的經濟數據也提振了市場情緒。

標普500指數上漲19.49點或0.41%,再創紀錄收盤價4680.06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28.72點或0.81%至歷史高點1萬5940.31點。由於高盛和摩根大通下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33.35點或0.09%至3萬6124.23點。

Fed表示將自本月稍後開始減緩其債券購買計畫,代表經濟已可應對疫情紓困措施的解除。投資人已預料此舉,並歡迎Fed並未發出訊號說一旦債券減購結束就會立即強力升息。

Sanders Morris Harris董事長包爾(George Ball)表示,「Fed宣布縮減購債消除了市場輕微但懸而未決的擔憂,投資人已經等了好幾個月;同時它也強化了經濟復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觀點,即使成長率很低。」「這是經濟實力的訊號,有利於企業獲利和股市。」

標普500指數本周至今上漲1.6%,將全年回報率推高至24.6%,即將進入全年季節性最強的時期。

數據方面,截至10月30日當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達26.9萬人,為疫情時期最低,優於《道瓊》調查的經濟學者預期的27.5萬人。

E-Trade Financial投資策略總經理羅文嘉特(Mike Loewengart)表示,「在論及經濟復甦時,這可能是穩健回升的另一個證明。」「但Fed主席鮑爾指出,他預期就業會更強勁,因此明天所有人都將關注充分就業情況,以及這將如何轉化為Fed未來的行動。」

備受期待的10月非農就業報告將於5日發布。根據《道瓊》數據,普遍估計需要增加45萬個工作崗位。9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9.4萬人,遠低於預期的50萬。

高通上漲12.55%,其智慧手機晶片銷量飆升56%,推動獲利超過預期。該公司還為第4季提供強有力的財測數字。

製藥商Moderna大幅削減其新冠病毒疫苗營收預期, 股價暴跌17.67%。

串流媒體平台Roku第3季營收令人失望,下跌7.78%。

 
每月縮減購債150億美元 美啟動QE「鴿式退場」
編譯廖玉玲、記者賴昭穎/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聯準會(Fed)跨出收回貨幣刺激政策第一步,昨天宣布本月中起開始縮減購債,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每月少買一五○億美元,預計到明年中可完成,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對升息仍保持耐心,且將機動調整縮減購債步調,市場解讀為「鴿式退場」。

外界擔心影響台股資金動能,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昨表示,美股當天未受影響,顯示符合外界預期,但金管會仍會緊盯台股資金移動,以及證券市場後續表現。

但專家也警告,不宜低估明年升息的風險。

去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聯準會每月收購一千二百億美元的美國公債與機構抵押貸款證券(MBS),希望支撐經濟;本次會中所有決策官員一致同意啟動縮減購債,倫敦金融時報(FT)指出,這是一個重大里程碑,代表美國經濟已走出新冠疫情。

交易人士也預期聯準會在明年七月前會升息一次,全年將升息兩次,後年再升息三次。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強調,本次決策會議的重點在於縮減購債,而非升息;目前還不是升息的時候,聯準會對於升息一事保持「耐心」,「希望見到勞動市場能有更進一步改善」。Fed這次仍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百分之○至○點二五谷底。

對於通膨急速上揚,鮑爾仍堅持這只是「暫時性」情況,大部分仍是源自疫情衍生的問題,並非勞動市場緊俏所致,預估到明年第二或第三季就會下滑。但他也坦承,聯準會的政策工具並無法解決供應鏈瓶頸問題。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昨指出,聯準會正式宣布啟動QE縮減計畫,美股不跌反漲,並再創新高,台股昨天也開高,雖然終場因電子與傳產賣壓影響而收黑,但整體而言並無礙近期台股展開的作夢行情,指數僅剩半年線待收復,預期第四季台股將呈現箱型走勢。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說,聯準會只是縮減購債規模,以縮表形容並不精準,而相對鴿派的舉措會讓美元走勢偏弱,新興市場貨幣相對較強,這將有助於台股在內的新興市場資金行情;此外,鮑爾表示美國目前需求依舊強勁,這對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會是利多。

他指出,從經驗來看,聯準會在二○一四年一月量化寬鬆(QE)退場,扣除二月初小幅修正,連續走了七個月的多頭,顯示股市走勢未受影響。

 
要聞
央行鷹派理事拋升息說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外通膨蠢蠢欲動,我國中央銀行是否跟進美國在明年調升利率,成為央行理事們討論焦點;央行「鷹」派理事呼籲,考量長期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央行未來應考慮調升利率,明年美國調升利率後,或許就是我國跟進美國升息的「合適時機」。

央行昨(4)日公布9月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通膨與利率政策成為理事們熱議話題。有「鷹」派理事指出,本次美國FOMC會議雖仍認為當前通膨屬短期現象,但亦存有疑慮,央行應持續關注國內通膨並保持警覺;也有理事認為,考量長期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未來若出現合適時機,應考慮調升利率。

至於何時是升息合適時機?有理事說,目前國內消費者物價表現平穩,且央行單獨升息,恐導致新台幣更強勢,維持利率不變是較佳作法,明年美國可望啟動升息,或許屆時央行可以考慮逐步調升政策利率。

事實上,央行總裁楊金龍在9月底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也說過,「美國升息會影響資本移動,新台幣升值壓力會比較小,在這個情況下,新台幣利率較有調整空間。」

楊金龍本周一赴立院報告時也提及,我國升息有三大前提,首先是台灣物價上漲率與未來展望,其次是周遭主要國家升息情況,第三是國內紓困振興發展。以此研判,央行明年跟進美國升息,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回顧今年第3季央行理監事會議,有理事表示,雖然今年台灣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但基本面較其他主要國家佳。美國FOMC會議指出,今年將縮減購債,明、後年也可能會升息,在此考量下,台灣屬於小型開放體系,應開始思考未來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時機,以因應未來先進國家可能的政策變動。

另一位理事指出,考量國內疫情影響未完全消退,經濟下行風險仍在;通膨雖增溫,但應屬短期現象,在此環境下,無須升息抑制通膨。但考量長期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未來若出現合適時機,應考慮調升利率。

有理事分析,全球穩定通膨的結構性因素部分鬆動,雖然短期仍未見太大變化,但結構性變動一旦啟動,對未來幾年將有較大影響。此外,通膨預期研究很重要,家計部門的通膨預期有時會較實際值高許多,因民眾是根據平時採買商品與勞務經驗,調整其通膨預期。

 
央行理事:調控房價 管制、利率工具並行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去年底以來,已三度加碼房市管制措施;對於如何解決國內高房價問題,央行理事們在理監事會議上進行一番熱議;有理事認為,長期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對房市影響很大,央行可考慮在未來適當時機,讓總體審慎政策(房市管制)與利率工具並行,達到更好成效。

央行昨(4)日公布第3季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有理事認為,長期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對房市影響很大,房價變動不僅影響金融穩定,亦會造成資源誤置,以及對民眾財富分配有不良影響。部分研究顯示,穩定房市最好是總體審慎措施與利率政策並行。

該名理事表示,用利率處理房市問題是大而無當的作法,是指抑制房價若完全使用利率工具對經濟其他部門會造成很大問題,但不是完全排除利率工具,央行可考慮在未來適當時候並行實施總體審慎政策與利率工具。

有理事持不同看法,因台灣存在儲蓄過高的特殊現象,部分資金流向房市,央行關心房價問題,主要是會間接影響金融穩定。利率政策與選擇性信用管制並行雖有道理,但政策工具該在某個時點、該如何分配,有許多因素須納入考量。

 
電動車免牌照稅 延至2025年底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院會昨通過財政部提報「使用牌照稅法修正草案」,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免徵牌照稅優惠將延長四年,到二○二五年十二月卅一日止,每年估計有一萬一千輛電動車受惠。財政部長蘇建榮說,財政部也已提報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免課貨物稅優惠,擬同樣延長四年,行政院正在審議中。

蘇建榮說,估牌照稅四年稅損逾卅億元,整體稅收則約減少五十一點三億元。財政部賦稅署長許慈美補充,若為減少汙染,政府約要增加八十六億元經費大於稅損,延四年符合稅式支出規定。

 
航空雙雄英國線 拚下月復飛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宣布明(6)日起,將印度、英國、緬甸等國家自「重點高風險國家」移除。

華航(2610)、長榮航目前正積極評估復飛英國,預計12月往英國航班可望復航,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將是客運復甦指標。

航空雙雄說,將視各國邊境管制規定、市場需求及台灣防疫政策,隨時觀察評估,預計最快12月會開始復飛英國航班,相關航班動態將於官網第一時間揭露。業內估,屆時可望掀起一波搶票潮。

為了迎接疫後客運復甦潮,長榮航昨日也透露,由於國際陸續解封,該公司考量到隨著國際疫苗覆蓋率提升,各國入境規定也逐步鬆綁。

因此,不少國人開始規劃疫情解封後的首波國際旅遊,因此,今日起將於該公司官網辦理「線上旅展」,開賣出國機票,巴黎、日本等重點航線均以優惠搶客。

 
示警風險 118檔高收債基金更名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成為華文市場中第一個將高收債基金更名的國家!金管會昨(4)日宣布,對高收益債券基金祭出三項加強管理措施,其中影響最大是現行境內58檔、境外60檔在台銷售高收益債基金要更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這118檔基金規模已近兆元,投信公司需重新修改與投資人相關契約,證期局表示,預計明年5月中旬至月底前全數完成更名。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證實,其他華文地區中文都直接英譯中,就叫高收債基金,金管會此次更名創華文市場中首例。預計下周轉知業者明年5月中旬或月底前完成,但還是會要求新名與舊名一年內要並列,讓投資人方便知道,但也意謂2023年5月底以後「高收債」字眼正式成為歷史。

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因為投資在非投資等級債,風險較高但報酬率也高,過去多以高收益債來吸引消費者投資,但引發立委等高度關注拿來賣給銀髮族等不適當的投資對象客戶,恐會侵蝕老人家的退休金。

尤其是去年新冠疫情爆發,美國聯準會六度降息,市場擔心企業違約率增加,今年中國大陸爆發恆大地產風波,立委再盯上公股銀行投資中國高收債有不少地產標的等,要求金管會要加強管控,提醒投資人風險。

蔡麗玲說,高收益基金所投資債券標的本質為非投資等級債券,因為有高收益的名字,一直以來金管會都擔心投資人會誤解,多年前就已請投信投顧公會研議改名,但是投信業界普遍認為只要附註標示清楚即可,但外界還是有擔心疑慮,為避免投資人誤解,因此決定把「非投資等級債」正式納入名稱,並請投信投顧公會轉知相關業者於六個月內辦理後續基金名稱變更事宜。

證期局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為止境內有58檔高收債基金、總管理資產2,113億元。在台銷售的境外高收益債基金也有60檔,規模7,708億元。意謂國人共計持有118檔高收債基金,總投資資產9,821億元,是相當受歡迎的債券型基金。

金管會昨日也公布的管理措施,第二項即強化基金風險揭露及提供更多風險評估參考資訊,除了現行「基金風險報酬等級分類標準(RR)」外,增列以新台幣兌換外幣投資基金應承擔匯率風險的說明,另外提供如年化標準差、Beta、Sharpe等相關指標供投資人運用。

第三項是強化銷售機構辦理客戶基金適合度評估,銷售機構進行客戶與基金適合度作業,即了解消費者(KYC)及了解商品(KYP)時,應確實就投資策略、投資區域及投資組合所可能涵蓋的相關風險進行全面評估,不得僅憑單一評估指標如RR等級認定,要求銷售機構應將客戶基金適合度評估及不當銷售行為等納入業務人員的薪酬考核。

 
境外資金匯回 累計3,337億元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申請已於8月落日,財政部統計,截至10月14日,累計已有3,337億元資金實際匯回。賦稅署指出,有單一企業透過專法匯回共332億元,是匯回最大戶,其次則是288億元、191億元,這三家企業合計貢獻稅額71億元。

據了解,這三家都是知名上市櫃公司,但財政部基於保密原則,無法公布或證實相關訊息。

根據企業自行公布資料,鏡頭龍頭大立光曾公開宣布陸續匯回111億元、82億元,前後合計近200億元,很可能是前三名之一;另外包括矽晶圓大廠環球晶曾匯回106億元、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曾匯回100億元,鴻海、廣達至少也都有50億元以上,許多大廠都曾善用資金專法。

如果是個人匯回,賦稅署表示,單一個人匯回最大戶共匯回23.8億元,第二名、第三名分別為23.4億元、22.8億元,這三位納稅人匯回資金也貢獻國庫約6億元。

境外資金匯回專法是引導資金回國投資促進產業發展所提供的限時租稅措施,施行期限至今年8月16日,第一年匯回適用優惠稅率8%,第二年稅率10%,免依一般所得稅制按20%稅率課稅,若資金投入實質投資,稅率還可再減半。

統計至10月14日,資金專法施行兩年共1,611件申請,金額達3,559億元,其中1,542件、3,337億資金已實際匯回;至於投入實質者,累計共478件、1,098億元,其中,以投資電子資訊業為最大宗。

財政部分析營利事業匯回情形,有將進九成是上市櫃公司;此外分析行業別,又以製造業為最大宗,占將近八成,其餘還包括運輸倉儲、批發零售業等。

至於資金來源,個人有八成是來自香港,其次則是新加坡,占約兩成,此外來自美國的資金約占0.3%;營利事業方面,多數來自OBU帳戶,占七成,其次則是新加坡占約一成,來自免稅天堂之一的英屬維京群島則占4%。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