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三大利基 海運三雄明年唱旺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11/08 第52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三大利基 海運三雄明年唱旺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三大關鍵,推升明年海運營運再創高,包括歐洲大比重長約登場、美西貨櫃滯留費轉嫁貨主、明年起因應減碳新規而運力續降;法人估,海運三雄將因產業「獲利續增、運價續高、運力續緊」三大利基,明年單一家公司每股純益挑戰60元大關。

業內指出,中遠海控近期歐洲直客大比重長約登場,簽約期長達二到三年,預期運價將續創新猷;美西貨櫃滯留費加收,馬士基帶頭轉嫁貨主,各大航商將陸續跟進;為配合2023年減碳新規,而導致運力大降後,有新船者為王。國內海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同受惠。

對於大比重長約,業內人士引述,中遠海控近期透露,往年歐線長協比重約四成,近期,因應明年運力恐大減,推升運價續升,各大歐洲直客與該公司開始簽訂長約,預期該公司長約比重可能推升逾五成,甚至部分長約期拉長至二到三年。

對此,業內人士評析,這顯示國際大直客,即大型製造、通路商等,都已看到未來兩到三年海運供應鏈危機問題無解,開始提前部署運輸供應鏈規劃。

美西貨櫃滯留費部分,美國官方近期諭令,美國洛杉磯港、長灘港自11月起,卡車運送的貨櫃允許停留九天;鐵路運輸的貨櫃可在港口停留三天,若逾時則每櫃每天要加收100美元,且將採無限期累加。

目前包括長榮、陽明、中遠、馬士基、ONE等各大航商,均表態並發出通知,將把該筆費用轉嫁給貨主,換言之,前往美西的運價,預期本月中旬起將再掀一波漲價潮。業內分析,美國官方有意透過海運公司轉嫁費用,加速貨主提領貨櫃,以緩解塞港問題,其立意當然是好,但結果卻將推升運價續揚。

至於海運減碳新規,2023年因IMO(國際海事組織)已決議,2023年至2026年之間每年船舶需減碳2%,國內主要航商透露,明年起全球貨櫃航商須開始淘汰舊船,而國內海運三雄近年新船陸續加入,競爭力肯定優於其他大型航商。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粗估不符規範的老舊船舶約2萬到3萬艘,為達到新規標準,只有幾個選擇,最簡單的是拆掉舊船、增訂新船,再者就是加裝脫硫器,其三就是降速減排,不論哪一種選擇,都將使明年起的全球貨櫃運力大幅降低,而新舊船交替期至少要兩到三年。

 
美西線塞港問題 難解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貨櫃海運供應鏈危機無解,在美國官方明令加徵「貨櫃滯留費」後,另一個受到市場擔憂的因素又悄悄逼近,業內人士指出,明年6月底美國西岸碼頭工人合約即將到期,若談判無果,將引爆罷工潮,恐令塞港問題加劇。

因此,貨攬業者指出,為了因應美西碼頭工人的談判進程,已有不少貨主超前部署。業者估計,明年2、3月美西碼頭工人合約就會開始談判工作,其實就在下個季度,按照往例,為了因應可能的罷工,不少託運人將提前拉貨,也會推升明年首季運力更吃緊。

貨攬業者說,美西碼頭工人為了因應貨主可能提前的拉貨動作,工會則會先透過怠工方式施壓,進一步說,明年首季起,因為碼頭工人問題提前出現,恐會導致塞港問題提前引爆。換言之,在可以預見的下季,海運運價恐怕只會更高。

再者,由於明年上半年在美西碼頭工人問題延燒之下,市場整體的運費水準將被大幅推升,而緊接著而來的明年5月美國線年度長約談判,恐會因此提前協商,也恐將翻倍上漲。

 
長榮海運本季毛利率 關鍵指標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海運上周五(5日)率先公布第3季單季財報,數字大好,毛利率近七成(69%),業界認為,在各項附加費推升下,本季長榮獲利可望更好,而毛利率是否續升也是關注指標。

長榮第3季單季每股純益(EPS)高達15.15元,稅前盈餘近千億元,稅後純益則逾800億元。業內人士說,長榮新船、大船不斷加入下,獲利動能續揚也不令人意外。接下來,陽明、萬海的第3季獲利即將公布,業界認為,三雄每股獲利數字可望在伯仲之間。

業者指出,長榮在毛利的管控上,堪稱業界一把好手,該公司今年第2季毛利率54%,上季財報公布後揭曉,一個季度就躍增15個百分點,驚艷市場。

法人分析,若看去年第3季,長榮毛利率僅24%,稅後純益則約81億元,對照今年第3季,兩季毛利率差幅不到二倍,但稅後獲利數字卻差將近九倍,若本季毛利率續增,則獲利數字有望繼續跳高。從各項因素來看,貨櫃三雄本季的獲利應不比上季差,甚至有機會更好。

原先市場認為,長榮第3季的EPS應該落在14元,但結果出爐是15.15元,比第2季的7.98元翻了近一倍,累計今年前三季已經賺逾三個資本額,第4季有大批新船投入,加上疫後重建、產業復甦的拉貨動能,本季也不看淡。

 
五倍券點火 雙11搶好康
記者葉憶如、林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你的振興五倍券花完了嗎?本周即將迎來年度最大消費盛事─雙十一購物節,電商業者預估今年業績可望再創新高;今年大型電商平台列入五倍券消費範圍,三○七萬五倍券綁定信用卡的民眾,可在十大電商通路開心花五倍券,綁定行動支付的民眾在電商平台消費的限制則較多,接收支付種類最多的電商平台是PChome,可使用範圍最廣的支付則是街口支付。

電商盛事雙十一將至,業者指出,去年疫情爆發,加上今年五月中進入三級警戒,讓許多民眾幾乎足不出戶,也都學會如何在網路上購物。原本不會網購的成為網購一族,網購族更對網購依賴加高,帶動各家業績水漲船高,在搭配雙十一強力促銷優惠下,看好今年業績能持續創新高。

電商龍頭富邦媒總經理谷元宏指出,樂觀預期今年雙十一檔期訂單量可望再增百分之卅至四十,尤其第四季一向是電商傳統旺季,表現優於上半年不成問題。網家執行長暨總經理蔡凱文也說,今年受惠於五倍券,從十月起就開始為業績帶來正面影響,十一月的雙十一檔期表現也值得期待,目標在為期一周的雙十一活動期間內,創下比去年成長一點五倍的成績。

行政院十月初推出振興五倍券刺激經濟,今年將大型電商平台列入消費範圍,加上雙十一購物節在即,十大電商如PChome、MOMO、雅虎、蝦皮購物、東森購物、博客來、樂天等均已公告可使用五倍券,並結合各銀行與支付業者推出不少優惠方案。

但想在電商平台上用五倍券消費、搶雙十一購物優惠的民眾,要留意電商平台不接受紙本只收數位券。據經濟部最新統計至六日止,數位綁定共四一六點八萬人,其中以信用卡綁定最受青睞,有逾三○七萬人,其次為行動支付的近百萬人,綁電子票證僅十萬多人最少。

要搶雙十一好康民眾,千萬要先搞清楚付款工具及出貨地點。相較於信用卡在各電商平台上都可以刷,要用行動支付則有限制,其中雅虎跟遠傳FriDay甚至完全不接受行動支付。PChome接受最多行動支付,包括LINE Pay Money、街口支付、台灣Pay、Pi拍錢包、悠遊付等都收。各家行動支付中使用範圍最廣的是街口支付,在六大電商通路上都能使用,但在蝦皮上只限台灣出貨可用。

有超過六十一萬民眾大力支持「行動支付國家隊」,將五倍券綁定台灣Pay,在行動支付綁定中占六成、排名第一,但只有PChome跟東森購物二大電商通路可以使用台灣Pay,且前者還僅限金融卡,讓不少民眾綁定後表示後悔,覺得通路太少很難用。

尚有二六○多萬國人還未領五倍券,不少銀行趁雙十一推出信用卡限時晚鳥綁定優惠,除現金回饋還有網路購物滿額贈,最高可獲十一倍振興回饋,還沒領五倍券的民眾可選數位綁定搶好康。

 
五倍券回饋 本月信用卡帳單才能看到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振興五倍券上路滿月,許多選擇數位綁定且綁定信用卡的民眾都很疑惑,「五倍券用了多少到底怎麼查?」由於信用卡的五倍券結帳周期是各種數位綁定工具中最慢的,回饋時間也較慢。業者指出,許多銀行先前就公告,十一月一日首次回饋金才會撥款,要等到撥款後,民眾才查得到已使用額度。

五倍券上路以來,不少網友在各大消費討論社團反應,無法確定某筆消費是否被算入五倍券,打電話到一九八八紓困振興專線或信用卡客服,都得到「看帳單才知道」等不清不楚的結果。

許多手腳快、綁定信用卡的民眾,五倍券一上路就開始開心刷,一兩天就刷滿五千元,但十月底收到信用卡帳單上竟未出現任何五倍券使用額度或回饋金資訊。查詢五倍券官網的數位標章、銀行的五倍券額度查詢,都顯示「未滿額」,到底此筆消費有沒有被計入五倍券很令人擔心。

銀行業者表示,數位五倍券的回饋金採定期撥款,有銀行定為十一月一日才撥款,也在同一天才會認定消費者的數位五倍券使用額度究竟有多少、並同步將資料輸入五倍券資料庫。也就是說,要等到銀行的回饋金撥款後,綁定信用卡的民眾才會在五倍券官網上查到自己是否已經成功用到五倍券,十月中上旬消費的相關五倍券認定與回饋明細,要等十一月信用卡帳單才能看到。

 
國際財經要聞
美科技投資大咖 揮軍歐洲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新冠疫情帶動歐洲科技業者的估值攀高之際,愈來愈多美國科技投資大咖正揮軍歐洲市場,於當地投入人力物力,以把握歐洲的新創商機。

財經媒體CNBC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曾投資領英、Pinterest等社群媒體平台的Bessemer創投夥伴公司合夥人費雷拉,已於9月從紐約遷居倫敦。矽谷光速創投也在日前僱用墨菲(Paul Murphy)和梅森(Ross Mason)等歐洲創投人士,來推動歐洲業務。光速創投曾投資通訊軟體業者Snap和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

美國創投業者近來正指派員工前往歐洲,並招聘當地的創投人士,以尋找下一個串流音樂業者Spotify,或是下一個艾司摩爾(ASML)。在全球陷入晶片荒之際,這家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市值扶搖直上。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一些歐洲科技業者的估值一飛沖天。線上活動平台Hopin成立不到兩年,估值一度暴增至77.5億美元;先買後付業者Klarna近來的估值一度升抵460億美元。

倫敦創投人士墨菲是Hopin的第一批投資人,而Hopin的總部也在倫敦。

日內瓦創投人士梅森則是軟體業者MuleSoft的共同創辦人,而該公司在2018年3月被Salesforce以65億美元收購。

 
韓精品交易 爆避稅疑慮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線上二手貨市場的品項日益擴大,如今愈來愈多南韓民眾在線上二手貨交易平台出售精品,甚至是勞力士手表、金條,但此類交易也引發避稅疑慮。

韓國時報報導,南韓共同民主黨議員朴洪根表示,線上二手貨交易應用程式(App)Danggeun Market上已出現精品交易,包括價值介於5,600萬韓元(48,000美元)至9,350萬韓元的勞力士手表,以及價值3,000萬韓元的金條。

例如,最近一名首爾瑞草區的Danggeun Market用戶,販售總價約130億韓元(1,130萬美元)的精品,包括兩只標價8,200萬和8,999萬韓元的伯爵表(Piaget)、一只655萬韓元的梵克雅寶手鐲、一只1,700萬韓元的藍寶石戒指,以及一只1.65億韓元的勞力士GMT-Master II。根據Danggeun Market上的資訊,該賣家已賣掉許多精品,且買家都說這些商品的價格很划算。

MobileIndex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南韓二手貨交易App的使用人數較一年前激增141%至1,640萬人。另一個南韓二手貨交易平台Bunjang的數據顯示,2020年價格超過100萬韓元二手商品銷售額,較2018年激增85%。

 
東南亞豪門 布線尋找獨角獸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從菲律賓到泰國,許多東南亞豪門正擴大投資科技新創公司,並與矽谷創投業者聯手,顯示老牌企業帝國面臨封鎖措施和旅遊限制的衝擊後,正大舉朝電商和數位轉型,為新營收來源鋪路,並尋找東南亞下一個「獨角獸」。

彭博資訊報導,泰國大亨謝國民(Dhanin Chearavanont)、菲國富商吳詩農(Lance Gokongwei)等東南亞富豪的控股公司、家族投資事業等投資工具,正直接挹注具有前景的企業、成立創投基金,或與矽谷創投業者合作。

以曼谷卜蜂集團(CP)為首的投資人,9月在新創公司Ascend Money的C輪投資案中投入1.5億美元,催生了泰國第一隻金融科技「獨角獸」,其估值為15億美元。卜蜂同月並與泰國匯商銀行(Siam Commercial Bank)聯手,成立一檔規模8億美元的新興科技創投基金。

卜蜂表示,積極擁抱創新,探索機器人、物流、雲端;東南亞將邁入轉型的黃金年代,企業採用先進科技與新商業模式,以推動升級,且疫情已加快企業數位化的腳步。

印尼Intudo Ventures也在9月完成第三檔基金的募資,共計募集1.15億美元,參與投資的金主包括逾30個印尼家族及其企業集團。

矽谷科技創新加速平台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已在東南亞簽下十多個合作夥伴,多數是家族掌控的集團,包括菲國Aboitiz Power、泰國卜蜂、印尼阿斯特拉國際(Astra International)。

Plug and Play執行副總裁暨企業創新及投資亞太區主管德帕那說,東南亞豪門正在評估疫情對事業的衝擊,也必須有新的構想,如今這些大公司正成為新創公司加速創新的一大支柱。

東南亞老牌企業帝國面臨封鎖措施和旅遊限制的衝擊後,正大舉朝電商和數位轉型,為新營收來源鋪路。事實上,新一代企業接班人掌舵後,轉型已變得更加急迫。

創投公司500 Startups Southeast Asia管理合夥人哈諾爾(Vishal Harnal)表示:「近來一些新創公司的成功案例,已讓東南亞豪門看到到科技投資的回報,現在已有更多家族資金投入,疫情更加速了這個趨勢。」

在各國政府仍在圍堵疫情之際,東南亞豪門仍面臨嚴峻挑戰。亞洲開發銀行(ADB)9月將今年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成長展望下修至3.1%,並表示新興亞洲國家對疫情仍顯脆弱。

 
這家電動皮卡新創零營收零獲利 估值直逼福特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近來電動車題材火熱,除了特斯拉股價不斷創新高外,背後有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撐腰的電動皮卡新創公司Rivian也將掛牌上市,並在上市前夕大幅調高IPO的發行價區間,估值因此上看700億美元,有望成為今年來規模最大一件上市案。

Rivian於5日表示,預計發行1.35億股,發行價格訂在每股72至74美元,高於先前設定的57至62美元。若以原本的發行價計算,完全稀釋股數的估值略高於600億美元。

Rivian調高IPO發行價區間,歸因於上周在投資人巡迴說明會大獲好評,華爾街大股東十分看好這家車廠,認為Rivian有望成為下一個電動車大咖,叫陣目前主導市場的特斯拉。

這樁上市案可能使Rivian成為美國十年內募資超過800億美元的第三家公司,追隨阿里巴巴和臉書的腳步。

目前幾乎無半毛營收或獲利的Rivian,1月剛完成一輪募資,當時估值上升至276億美元,等於在這10個月內,估值躍增至原來的1.5倍左右。相較之下,若以5日的收盤價計算,握有Rivian股權的福特汽車,市值達770億美元,通用汽車則是850億美元。

Rivian將推出三款車,第一款是電動皮卡R1T,9月起已陸續開始交車。第二款是中型運動休旅車(SUV)R1S,預計12月交車,第三款則是目前正為亞馬遜研發和生產的電動貨車。亞馬遜已下訂10萬輛,Rivian預計2025年開始交車。

這三款車都將在伊利諾州的前三菱車廠生產。Rivian 2017年買下這座車廠,正計劃擴建該車廠,並正物色地點另建新廠。

電動車市場正蓬勃發展,此時消費者更注重環保意識,且許多市場也把電動車視為奢侈品的象徵。特斯拉上季產量創新高,顯示電動車需求強勁。

 
15家新秀「獨角獸」 強勢吸金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網路經濟起飛,東南亞成為培育新創公司的搖籃,今年來催生15家「獨角獸」公司,吸金172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且中國大陸嚴厲打擊網路巨頭,進一步增強全球投資人對東南亞新創公司的興趣。

日經新聞報導,DealStreetAsia彙整的數據顯示,從年初至10月12日,在創投業者支持下,東南亞成功籌資、估值至少達到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已達到15家,躋身「獨角獸」的行列,東南亞從2013-2020年也不過催生19家「獨角獸」公司,足見今年「獨角獸」的榮景。

印度今年來也增加27家「獨角獸」公司,使總家數增至50家。

DealStreetAsia的數據也顯示,在今年頭九個月,東南亞新創公司從創投等投資人籌得172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總額的兩倍以上。

另據PitchBook Data的數據,同期印度新創公司約吸金240億美元,幾乎是去年全年的兩倍。東南亞與印度的新創公司的籌資規模均創下歷史新高。

東南亞和印度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這個族群也是帶動手機和網路普及的主力。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全球網路經濟的規模擴張,東南亞尤其受益良多。

 
美二手貨線上平台 商機爆發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美國大型零售商難以填補貨架之際,The RealReal、Poshmark等線上二手貨平台正迎來巨大商機,美國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650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凸顯全球供應鏈受阻的衝擊。

彭博資訊報導,在會員制二手精品寄賣網站The RealReal或二手服飾行動應用軟體(App)Poshmark上販售的商品,都是已經被生產出來的商品,且被放在衣櫥裡,這避免了塞港、貨運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二手貨平台可馬上出貨。

線上二手高檔貨平台ThredUp總裁瑪利諾表示:「許多零售商都正為供應鏈斷鏈發愁,出現庫存少、價格高漲等強況。相較下,我們的商品100%都有貨,隨時準備出貨,且新商品源源不絕。」

消費者正面臨嚴正警告,要他們提早完成年終購物旺季採購,尤其是網購。全球供應鏈瓶頸正對電商產業帶來新挑戰,缺貨問題日益令人憂心。許多企業暗示,供應緊俏將持續至年底,在消費需求升高之際,二手貨零售商將因此迎來商機。

追蹤電商數據的Adobe公司預期,今年年底購物旺季的線上支出將衝上2,070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且二手貨平台正有望受惠。

二手貨電商網站Mercari的調查顯示,今年美國線上二手零售市場的規模將突破650億美元,寫下歷來新高,且四分之三受訪者說,在年底採購季可能至少會買一件二手商品。Mercari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二手商品的規模已飆上歷史新高,且63%受訪者至少曾轉賣過一件二手物品。

 
要聞
傑出生技產業獎 11家摘桂冠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的「2021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得獎名單揭曉,經過三個月的評審,從近60件報名廠商中選出共11家機構及產品技術獲得三大類獎項。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表示,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每年從參選及獲獎名單中,發現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趨勢,見證產業的創新優異成果及實力展現。期待今年的得獎廠商,不論是從藥品、細胞治療、檢測/醫材、生技農業、食品到醫美等各領域,都能繼續帶領台灣生醫產業開創新局。

針對得獎廠商,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在11月4日上午「BIO Asia-Taiwan 2021亞洲生技大展實體展」開幕典禮中舉行頒獎典禮,並提前於7月份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邀請獲獎單位分享其成功心得,藉由此次國際展會平台,展現台灣生醫產業能量。

今年「2021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第一大類「產業金質獎」,分別由藥品類的生達化學製藥、及檢測/醫材類的明達醫學科技兩家公司獲獎。

生達是台灣知名學名藥廠,主力產品為慢性病藥品,除國內市場亦有外銷成果,該公司具備成功的垂直整合經營策略,成立54年以來每年業績及獲利穩定成長。

2009年創立的明達醫學科技,致力於眼科高階醫療產品研發及開發,以台灣為基地自主研發產製,採取OBM/ODM/OEM並行的策略,發展最先進且具高品質的醫療品牌,目前產品已行銷四十多國,成長穩健。

第二大類「潛力標竿獎」則由長聖國際生技、安特羅生技、瀚源生醫、心誠鎂行動醫電、綠茵生技等五家公司獲獎;第三大類的「產業創新獎」是由逸達生技的「柳菩林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緩釋針劑」、醫盟科技「EpiFaith 智慧型穿刺定位裝置」、葡萄王生技「護眼蟬花發酵菌絲體」及食品所「植物蛋白肌理化技術」獲獎。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獎章委員會召集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指出,今年報名參賽的角逐者眾多,總計近60件參選。傑出生技產業獎評選分初審、複審及決審三階段,由獎章委員會召集15位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重點標準進行評審與討論,歷經長達三個月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共11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

 
台耀攻疫苗代工 戰力升級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新冠疫苗代工廠出現新生力軍,台耀化學(4746)董事長程正禹表示,台耀所打造的針劑廠,本月已開始接受衛福部食藥署對抗癌藥的查廠,另一條產能規模達1億瓶、全台最大的充填生產線。也會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查廠。屆時,台耀可開始接海內外疫苗代工訂單,後續將與台康生技共同搶攻全球CDMO(委託開發生產)市場大餅。

台耀化學是國內知名的原料藥大廠,近年來除了產銷自行開發的原料藥之外,也積極洽接代工訂單,尤其在高技術門檻的ADC(抗體藥物耦合體)服務平台方面,已打造國際知名度,協助國內外多家藥品開發公司進行產品開發及生產。

外界最關注台耀化學的新項目,是2017年投資20億元打造的針劑廠,投資金額相當於公司的兩個資本額,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都在去年4月慕名前去台耀桃園蘆竹廠參觀。

台耀打造的針劑廠共有三條生產線,最小的生產線主要供應客戶臨床試驗需求,年產能規模300萬至500萬劑;其次是細胞毒性生產線,主要供應癌症藥物生產需求,年產能二、三千萬劑;規模最大的一般類型生產線,可滿足化學藥物與蛋白質藥物生產需求,年產能可達1億瓶。

程正禹表示,台耀的針劑廠在包裝部份已在今年年初通過查廠,本月份衛福部食藥署也將針對一項抗癌藥前去查廠,至於規模最大的生產線,預計明年上半年查廠。看好全球新冠疫苗明年仍有追加劑的市場需求,程正禹認為,後續在全球疫苗市場仍有接單機會。

 
亞泥 奪環署資源循環獎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由環保署所舉辦的「2021資源循環績優企業」結果出爐,亞泥助力大台北處理淨水汙泥,落實循環經濟,化身環保先鋒,獲得肯定,亞泥花蓮廠成功摘下「循環組」最高榮譽二星獎。

亞泥副總經理兼總廠長張志鵬代表出席頒獎典禮,他表示,水泥業因為製程特性,旋窯燒成溫度極高,超過1,400度,不但能有效去化廢棄物,還能做為替代原料及替代燃料使用,大幅降低天然資源耗用,絕對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推手,亞泥非常樂意分享資源再利用經驗,攜手水泥同業,擴大處理廢棄物量能,積極促進能資源轉型,讓台灣邁向永續再生的綠色家園。

近年廢棄物非法傾倒或棄置事件頻傳,嚴重污染環境,影響民眾生活健康。亞泥強調,花蓮廠推動循環經濟多年,長期協助多政府機構、國營單位及民間企業將廢棄物資源化,光是去年一年,處理總量就將近24萬噸,其中最大宗是把鋼鐵業所產生的爐碴,轉化為可替代石灰石的原料;也把具生質能的廢木材、漿紙汙泥等,轉化成可替代煤炭的燃料。

更特別的是,去年台北市自來水廠所有的淨水汙泥,全部交由亞泥花蓮廠處理再利用,如果加上新北市,總計大台北地區有高達83%的淨水汙泥,都是交由亞泥花蓮廠協助處理,讓雙北民眾能有乾淨的水可使用。

亞泥主管解釋,使用多少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就等於可減少相同的天然資源使用。據估算,亞泥在執行資源循環措施後,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總減碳量超過5.2萬噸,相當於133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附量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在英國召開,身為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成員,亞泥日前已共同宣示全新減碳里程碑,承諾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亞泥重申,推動循環經濟是水泥業在短期內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最直接有效方式,未來仍會持續精進,成為循環經濟典範工廠,以先進技術與愛地球的心,友善環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再矛盾對立,而是和諧共存。

 
新聞中的法律/企業須將永續發展納入DNA
陳盈蓁經濟日報
今年4月舉辦的全球領袖氣候峰會,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目標,其中美國提出2030年氣候目標就應較2005年排放量減少50%至52%,提早台灣20年。有鑒於此,環保署近期研議修法並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擬新增碳費徵收機制、專款專用於輔導及提升低碳技術。

企業因應新法,應立即檢視產業特性、組織架構是否足以應對衝擊並規劃解決方案。例如依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於董事會下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此一功能性委員會,負責分析及評估氣候風險與機會、制定氣候變遷因應策略方針、推動執行具體行動計畫,此為公司治理評鑑指標之一。

尚有其他與環境及氣候變遷相關的加分項目,包含:是否揭露過去兩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用水量及廢棄物總量;是否制訂節能減碳、溫室氣體減量、減少用水或其他廢棄物管理政策;是否獲得ISO14001、ISO50001或類似的環境或能源管理系統驗證;及公司網站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是否揭露所制定的供應商管理政策,要求供應商在環保、職業安全衛生或勞動人權等議題遵循相關規範,並說明實施情形。

此外,額外加分題還有檢視是否持續投資於節能或綠色能源相關環保永續的重大機器設備、發行或投資其資金運用於綠色或社會效益投資計畫並具實質改善環境或社會效益的永續發展金融商品等。企業也可引進永續管理師,協助擬定企業社會責任與ESG策略目標、接軌國際規範。

同時,金管會也已修正上市(櫃)公司編制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明文要求食品工業、化學工業及金融保險業、餐飲,收入占其全部營業收入比率達50%以上,及股本達新台幣5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應每年參考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s)發布的準則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金管會並於立法理由中明確表示參考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2017年發布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下稱「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準則,加強揭露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涵蓋四大面向:治理(Governance)指董事會對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形,及管理階層評估及管理相關風險與機會的作為;策略(Strategy)指實際及潛在與氣候相關的衝擊;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指如何鑑別、評估與管理氣候相關的風險;指標與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指用於評估與管理氣候相關議題的指標與目標暨落實目標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領先半導體業界,除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外,也依循TCFD準則發布第一本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揭露四大面向的遵循及目標。

隨著國際減碳、淨零目標,企業應調整心態從「有做有加分」轉變為「沒做會扣分」,並應將永續發展內化為企業文化DNA、積極採取行動方案,跟上世界潮流。(本文由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陳盈蓁口述、記者葉卉軒採訪整理)

 
創業民眾 別忘扣繳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許多年輕人夢想創業,開一間專屬自己的小店,國稅局提醒,創業民眾在給付各類所得時,千萬別忽略「扣」、「繳」、「報」三步驟,以免違反扣繳義務,被國稅局處罰。

國稅局表示,扣繳申報制度是國家為即時掌握課稅資料,因此要求扣繳義務人依規定在給付各類所得時,負有扣繳稅款及開具扣繳憑單等義務。

國稅局舉例,甲君是早餐店負責人,也是扣繳義務人,2019年給付租金共60萬元給房東乙君時,未依規定扣繳稅款及辦理扣繳申報,被國稅局查獲,雖然房東乙君有申報這筆租賃所得,甲君可以不用補稅,但仍要被國稅局處罰,依規定裁處1.2萬元。

甲君不服國稅局處罰,申請復查,主張因首次創業,房東也是首次出租,不熟法令規定,且房東也如實申報租金並繳稅,希望免罰。

 
委託孩子收房租 無法節稅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民間許多房東會委由孩子幫忙處理繁雜的租屋事宜,租金通常也就直接讓孩子收,不過國稅局提醒,這樣的模式下,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屬於委任關係,無論租金實際上是孩子拿到還是交給父母,國稅局都會根據房屋所有權人為所得人,仍要由父母來申報租賃所得。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舉例,有一位甲君將名下房屋委託兒子管理,授權兒子代為與房客簽約,並讓房客把租金交給兒子,甲君認為租賃所得人是兒子,應該算在兒子的所得,並由兒子申報所得稅。

然而國稅局想的跟他不一樣。國稅局指出,兒子只是代理甲君,實際上房東仍是甲君,租約的效力、出租財產的租金,都應該算在甲君這邊,官員解釋,稅法對於納稅人的規定具有強制性,不會因為父子之間的約定,而改變課徵對象。

因此即使房屋租金是約定讓兒子受領,出租人甲君仍是租金所得人,不能依其主張變更所得人為乙君。

除此之外,若父親讓兒子直接受領租金,也可能牽涉到贈與稅的問題,須檢視是否超越每年免稅額。

官員表示,實務上常發現,父母委託子女處理租屋事宜,且租給營利事業,營利事業在辦理扣繳時,扣繳憑單是開給子女,而非父母,然而國稅局認定的房東應該是父母,儘管已辦理扣繳,稅局可能還是會在父母這端設算租賃所得。

官員表示,通常父母會有這樣的安排,除了無力處理租屋雜事,也可能為了節稅考量,例如子女所得較低、適用稅率級距較低,因此希望讓租金所得由子女來申報,但實際上,國稅局仍會將租金歸在父母所得,這麼做並無節稅效果。

國稅局表示,租金雖約定讓與第三人受領,但不影響財產出租人為租賃所得人的認定,扣繳義務人也應依規定,以出租人為納稅義務人扣繳所得稅,並申報扣繳憑單,由出租人依法申報綜所稅。

 
華南泛證券體系 翻新風貌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華南金控打造第二獲利引擎進度超前,華南永昌證券獲利貢獻比重已達14%以上,明年泛證券體系與銀行整合通路虛實並進,銀行端架設平台擴增財管下單證券海外複委託,同步強化銀行申請高端財管2.0業務與證券財管戰力。

華南永昌證券研發新版下單App預定明年首季重磅登場,結合投顧資源強化投資諮詢服務提升客戶貢獻度,日後複委託也將整合進App,目標證券經紀業務重返公股龍頭榮耀,提升集團綜效、多元業務獲利。

華南金7月大幅調整泛證券體系高層人事,包括華南永昌證券挖角原任日盛證券總經理黃進明任董事長,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挖角元大投信前總經理黃昭棠,又找永豐投信前總座吳嘉欽任華南永昌投信總經理,加上去年8月請來證交所前副總林長慶任華南永昌證券總經理。一連串的挖角動作,讓外界感受華南金與其他公股金控大不同,泛證券體系新人事與過去相比也耳目一新。

華南金董事長張雲鵬指出,財政部指示公股金融機構建立獲利雙引擎,扭轉過去靠銀行獨撐獲利的局面。華南金因此希望證券體系加產險的獲利貢獻比重今年可先達10%,但在台股多頭以及新人事帶來改變下,證券端大幅超前進度,光是華南永昌證的獲利貢獻比已達14%多。

張雲鵬表示,證券獲利大增加快華南金建立第二獲利引擎腳步,明年台股成交量預期下滑,華南金會再觀察,明年應可確立雙引擎是否涵蓋產險。但銀行與泛證券體系間加強整合,華南銀行已架設平台要逐步擴增財管海外商品投資下單證券複委託,可配合申請財管2.0業務需要,並提升雙邊效率與財管商品力。

黃進明指出,證券分公司持續檢討縮減面積與遷移,希望鄰近銀行分行,方便客戶,並節省成本,不少分公司面積縮少一半以上,讓證券節省千萬元以上可轉投入IT資訊系統升級,研發提升新版App效能,明年首季可上線,新App要幫助客戶投資能力,進而提高客戶貢獻度。海外複委託過去做得少,有很大成長空間,除了銀行端下單擴增,下一步也要將複委託下單整合進新App。讓證券員工感覺獲利成長提升士氣,同時省成本投入IT,讓整體競爭力變強。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