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国际频道: 中国金融运行更稳健(锐财经)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中国金融运行更稳健(锐财经)
Jun 29th 2018, 00:00, by 本报记者 李 婕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并呈现金融业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信贷结构优化、去杠杆见成效、对外开放深化等特点。

大力支持小微涉农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民间投资回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区域投资协调推进。这些稳中向好的成果,与各地区金融信贷的支持密不可分。

报告指出,2017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到2017年末,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多1.6万亿元。

同期,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显现。一是小微和涉农领域贷款增长较快。东部和西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3%和24.0%,增速较上年分别回升2.6个和1.6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7.2%和14.8%,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5.0个和2.3个百分点。二是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7%。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长放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9.9个、5.7个和2.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速低位回升。

"金融对小微和涉农领域的支持是很明显的,这表明政策注重结构性导向,同时将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型让金融服务下到基层农村和社区,这是过去金融不曾有过的格局。

金融去杠杆见成效

四川开展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活动;湖北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金融案件"飓风行动"、打击"老赖"……2017年,各地区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金融严监管系列政策举措下,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见成效,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提升。

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总资产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0.4个、5.2个、2.7个和10.4个百分点。同时,银行合规经营意识加强,经营行为趋于理性规范,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0.3个、2.2个和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多层嵌套的情况大幅减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同时,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所缓解。2017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年末持平,其中中部和东部地区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0.27个和0.12个百分点。潜在信贷风险压力也有所缓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关注类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0.89个、1.23个和1.03个百分点。

在董登新看来,金融规范大背景下,去杠杆覆盖整个行业,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从银行表内表外业务的规范、到新近出台的资管新规,这都是严监管的大动作。去年广义货币M2增速明显回落,这也归功于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健和去杠杆的不断推进。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

严监管的同时,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2017年,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2万亿元,各地区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运用。例如,新疆已实现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巴基斯坦卢比和塔吉克斯坦索莫尼直接挂牌交易。

自贸区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例如,辽宁、湖北、四川、陕西、重庆和浙江等地区依托已有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制造、融资租赁等发展路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企业提供"利率互换+期权组合+差额清算业务"衍生工具综合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境外融资的套期保值需求等。

报告也指出,金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是多元综合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前期去杠杆与防风险、兼顾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国家货币政策制定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来说,金融最大的风险是脱实向虚,未来金融还是要服务回归实体经济的本源,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董登新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