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国际频道: 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访问德国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访问德国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Jun 30th 2018, 00:00, by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姚丽娟)外交部29日就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访问德国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和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超表示,应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7月5日至10日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索非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赴德国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对保持中保、中德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良好发展势头、推动"16+1合作"走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访问保加利亚

  王超表示,中保传统友好,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势头强劲。中方期待通过此访增进双方政治互信,巩固中保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拓展深化双边各领域合作,将中保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将会见拉德夫总统,同鲍里索夫总理举行会谈,就进一步加强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总理还将见证签署多项政府合作文件和商务合同,充分展现中保合作的宽维度和高水平。

  任鸿斌表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框架下,中保两国在贸易、投资、农业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此访期间,双方将就深化务实合作进行充分交流。

  二、关于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王超表示,"16+1合作"是中国和中东欧16国共同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16+1合作"始终坚持"均衡普惠、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原则,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关系以及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阶段"16+1合作"发展将主要立足于继续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通三个方面。

  王超说,本次会晤主题为"深化开放务实合作,共促共享繁荣发展"。中方有三个期待:一是进一步增强相互理解与信任,二是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三是为"16+1合作"未来发展制订规划。李克强总理将出席领导人全体会议、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与16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16+1合作"项目协议、共见记者等活动,并与保加利亚总理共同为首个"16+1合作"农业示范园揭牌,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共同参观"16+1地方合作成果展"。相信本次会晤一定会为推动"16+1合作"深入发展提供新动力,为中欧关系全面发展做出新贡献。

  任鸿斌表示,经贸合作历来是"16+1合作"的重要内容。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双方经贸合作取得显著进展,贸易不断发展,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项目顺利推进,金融合作方式更加多元,在交通、农业、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也取得稳步发展。相信在此次领导人会晤推动下,"16+1"经贸合作将进入令人期待的成熟期和收获期。

  三、关于访问德国

  王超表示,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伙伴。自2014年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德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交往频密,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人文等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政府磋商机制是推动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超级发动机"。此访对推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在新形势下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超说,李克强总理将会见施泰因迈尔总统,同默克尔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政府磋商,就推动中德务实和创新合作,发挥中德合作对中欧关系的积极引领作用,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加强对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沟通协调等深入交换意见。两国总理还将共同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和中德汽车自动驾驶展示活动,并将共同见证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展现中德合作的高水平。相信此访将会成为推动中德合作提质升级的又一重要新起点。

  任鸿斌表示,中德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潜力依然巨大。在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和经济持续复苏发展构成挑战的背景下,中德作为亚欧大陆两端最大的经济体,加强互利合作必将释放中德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自由贸易的积极信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