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国际频道: 乌鞘岭、夜光杯及其他(遥望丝路)

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 
乌鞘岭、夜光杯及其他(遥望丝路)
Jul 1st 2018, 00:00, by 李陶陶

  翻开中国地图,西北一处狭长地带映入眼帘:它位于甘肃,东承空寂辽远的黄土高原,西接绿洲、戈壁、沙漠、河流汇聚的塔里木盆地,南依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脉,北靠首尾断续相接的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其形似一条蜿蜒走廊,且地处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是自古以来文化汇聚、物产丰腴之地。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由西安始,经天水、兰州,越过乌鞘岭,随后经河西走廊,通往遥遥西域。

  乌鞘岭,史书上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零下2.2摄氏度。虎门销烟后,被发配至伊犁的林则徐途经此处时写道:"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胜寒。"这个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隆起的山岭成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关隘,至今仍留有汉代所建的长城遗址,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守望着曾经旌旗招展的如歌岁月。

  顾往昔,汉高祖刘邦江山初定,回乡省亲时击节吟诵的《大风歌》流传于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中既有这位马上天子一统天下的淋漓快意,也有渴求良将勇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夙愿豪情。彼时的刘邦或许想不到,他日夜盼望的扬威四方在重孙刘彻手上终得实现,他的梦想也以地名的方式镌刻在河西走廊最东端的一座城池之上。

  这座城池曾是匈奴休屠王盘踞之地,原名姑臧。汉武帝刘彻的远征军取得河西大捷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设河西四郡以安天下,其中一郡为彰显大汉武功军威而命名"武威"。此地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最能展现其中精魂:天马三足腾空,身形矫健,昂首嘶鸣,后蹄轻踏一只飞燕,似扬尾绝尘而去,又似凌空腾飞,昂扬霸气!

  穿越时光,汉代的金戈铁马之声换作唐朝激亢的边塞高歌,此时的武威也更名为"凉州"。据说,唐代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曲谱,呈献给唐玄宗,其中一首的曲调为当时诸多诗人所喜,争为填词。随后,诗人们纷纷为曲子续写诗句,凉州词遂流行起来,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大概是边塞诗人王翰所填的这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七言绝句中的"琵琶"最早载于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此处的"枇杷"即指乐器"琵琶"。由此可见,中原与西域在2000余年前便已沟通往来,互通有无。及至唐朝,凉州已从"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重镇,演变为"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时常"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是商贾往来的经济文化重镇,诗人岑参曾写下"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夜光杯"所用玉料则出自祁连山,这里终年白雪皑皑,高远神秘。祁连玉呈墨绿色,制成杯盏,苍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亦触手生凉。受交通所限,祁连玉的开采外运十分困难,供应到市场上的玉料亦非常有限,夜光杯之珍贵自不必言。

  然而,酿造葡萄美酒的原材料"葡萄"却并非产自中原地区。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蒲陶"即是"葡萄",当时中亚古国葡萄酒酿造的规模和技术水平由此可见一斑。西汉时期,张骞将西域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葡萄酒才逐渐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

  如今,武威已是葡萄酒之乡。这里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果浆中的糖分积累。祁连山洁净甘甜的冰川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土壤以沙质土为主,质地疏松,是酿酒葡萄的最佳生长地。岁月迢迢,昔日西域佳果,在此生根发芽,变得愈加晶莹剔透,十里飘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1日 07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