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期) 投資一定有風險,這是官方規定基金資料上一定要有的警語,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投資人,也適用於操作的經理人──投資高風險商品或透過積極操作尋求較高的配息資金來源,就表示可能因此帶來較大損失。曾有一檔年化配息率6%的債券基金,因重押能源債,不幸遇到2015年能源債大跌,導致基金損失慘重,年化配息率大降至1%,驚嚇到不少投資人。
異於市場水平的高配息率,代表了高度積極操作的人為因素,通常都無法持久,蕭世斌與朱岳中均強調,投資人應該想一想:「高配息能領多久?」更何況總投資報酬是資本利得(價差)與配息的合計,配息高但淨值大跌,兩者合計的總報酬有可能是不賺不賠,甚至是負數。
蕭碧燕則直接點出「短期投資重績效,長期投資嚴控風險」的原則,認為高波動基金並不適合拿來存退休金,建議投資人花心思想一下,投資目的是要波段操作還是長期投資。
那麼到底該怎麼評估一檔高配息基金呢?本刊特別請蕭碧燕、蕭世斌、朱岳中3位長期投資與研究基金的專家提供建議,綜合出4個必要指標與2個輔助指標,並實際拆解2檔熱銷的配息基金,協助投資人了解高配息基金的體質,挑一檔符合自己目標的基金。
必要指標1:
年化配息率 要高於市場水平
多高的配息率才算高?其實每個人的定義不同。蕭碧燕認為,要以該債券種類可以配出的水平進行評估,高於平均就可視為高配息率,例如高收益債券基金要參考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要參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
蕭世斌根據多年投資經驗建議,配息率高過1年期定存利率5%,就可視為高配息率,目前約在6%;朱岳中則提出,大於1年期定存3倍的配息率,目前約4%,就是高配息。
當投資人享受高配息時,應該要提醒自己兩點,首先,高配息能不能領很久?其次,配息穩定的基金,績效是否也穩定?能不能長期領取高配息,PPMA保誠資產投資總監Curt M. Burns,一聽到高收益債券基金年化配息率高於6%時,立即以「不易長期維持」回應。
蕭碧燕則很乾脆地說:「沒有每月配固定金額這件事。」她表示,合理配息率要以該債券種類可以配出的水平評估,因此固定配息(指長時間維持配息率固定)屬於非常態,既然非常態要變成常態,代表經理人就必須採取一些額外的作法來支持。
朱岳中同樣認為,真正的配息基金是收到多少息就配多少,配息不會是固定的,要做到固定配息,通常就會動用基金的老本,也就是拿本金出來配。更何況,就算配息穩定,績效或淨值的表現卻可能非常不穩定,這可從「瑞銀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B類型」的表現得到印證。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118 2017年7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