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宣布收購日本家電品牌大廠夏普,到今年在白宮與川普總統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大手筆投資美國100億美元,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近年一再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CNN、Bloomberg 等主流電視網甚至有多次即時連線報導,如此高規格在台灣企業史上可說是空前的。
鴻海或者說郭董每一次大動作出手,都是為了拼成長。1991年鴻海在台股掛牌上市,一直到2015年,每年營收(合併,以下同)都成長,最高紀錄是2015年創下的4.82兆元,2016年則首見衰退,年減2.75% 來到4.36兆元,向來霸氣的郭董,為此特別在今年員工嘉年華會(尾牙)上彎腰致歉,強調會更努力。
鴻海2014年營收首度突破4兆元達4.21兆元,較前1年的3.95兆元成長6.53%,主要是拜蘋果(Apple)智慧型手機iPhone 熱賣所賜。鴻海年營收從1兆元成長到4兆元,總共花了10年,其間不斷開發新客戶、新產品、搶訂單,除了本身加強研發、蓋新廠外,另一個重要手段是併購。
在2014年鴻海股東會上,郭台銘信誓旦旦告訴股東,「未來10年集團年營收要擴大至10兆元」,這代表鴻海年營收最慢要在2023年達到10兆元。要達到這個目標,從今年起,鴻海每年營收平均要增加8千億元,這比電子EMS代工同業緯創(3231)去年營收還多出1千4百多億元,談何容易?
郭董「永不放棄」 挑戰年營收10兆目標
郭董自己很清楚,鴻海要在2023年前挑戰10兆元年營收的目標,難度相當高。但他在內部開會時,不只一次告訴幹部,不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永不放棄」。
回顧過往,他就是靠這股毅力,把鴻海從一家位於土城的電視機組裝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EMS代工廠。
鴻海的強項在於新舊科技的整合與量產能力,提供客戶「一站購足,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全方位代工服務,其生產基地遍布全球各地,可就近接觸客戶與終端市場,而且執行力強,因此成為蘋果及其他國際3C品牌大廠不可或缺的代工夥伴。
這些年來,投資人也看到郭董以無比的決心與耐心,克服重重阻力,完成收購日商夏普,且很快就讓夏普單季營運轉虧為盈。儘管前方有巨石(日本政府)擋路,他還要再接再厲,瞄準下一個收購目標──日商東芝的半導體部門,以補強鴻海集團目前最弱的半導體產品線,藉以掌握手機等3C 消費電子產品的關鍵零組件: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
儘管鴻海去年營收衰退,獲利卻來到歷史新高。2016年歸屬於母公司之淨利為1,486.63億元,較2015年的1,468.67億元成長1.22%,年度基本每股盈餘達8.6元,優於2015年的8.54元,而且營業利益率、毛利率、淨利率都較前一年改善,也就是「三率三升」,儘管幅度不大,卻是正面訊號,代表鴻海集團近年的產品線與組織調整逐漸發揮綜效。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120 2017年9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