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位年輕歌手醉心演藝界,自認為很會唱歌,外型也不差,可是我卻潑他冷水,說他太平凡了,除非肯斥資改造,不然真的很難成名。
【你的作品有感情嗎?】
有位顧問拿他的文章給我看,要我幫他推薦給一些雜誌刊登,仔細讀他的文筆,絕對比我好,裡面寫的理論很豐富,我認為很有水準,於是轉給一家比較熟,而且很有名的報社,總編輯親自打電話告訴我:「我裡面能寫出這種文章的博士、作家一卡車,我們就是要吳顧問你這種具有個人風格觀點的論述。」
記得音樂界的資深作曲家黃敏老師經常告訴我:「只聽歌聲不必看到人,就知道誰唱的,這種歌星一定會紅。」這讓我想起早年的李恕權唱蚱蜢歌,鄭怡、趙傳、張清芳的高音美聲,她們能大紅就是因為「獨特」。
最近的偶像歌手都在「包裝上」下工夫,其實有些人歌藝平平,不過行銷就是這樣,能找到關鍵點,你就能容易成功!
【外表越老越差,內涵越陳越香】
每次我聽新人試唱,我總是先閉著眼睛,如果「歌聲不能感動我」,如果無法讓我覺得「沒聽過這種聲音」,我就覺得他應該「沒希望」;當然音色不夠獨特,還有一招可補救,就是「比外貌」,請勿誤會絕不是「比美貌」喔!如果你長的比「許效舜」還怪,比「趙傳」更醜,或許也可以出名的,因為至今看到的邏輯就是如此。
前幾天我有三位女學生在電視上演出,朋友都說其中一位最美,結果他們都「看走眼」了,因為她們不化妝時,最醜的居然變成最美的,哈哈!還是不要以貌取人喔?不然你真的會「嚇昏」!
【你為何而做這件事?】
要判斷這個聲音特不特殊,就好比叫蔡依林去唱別人的歌,如果你還是聽的出來那是蔡依林在唱,那就是獨特而且難以取代的音色;講更白一些,鄧麗君、費玉清去唱任何別人的歌曲,大概所有聽眾都能聽出來吧?
剛開始我的文章被人家轉載,都沒註明我的名字,讓我有些不悅,但是又覺得榮幸,畢竟這也算是人家對你的恭維吧?總不要「給你臉你不要臉」,哈哈!
有位大學教授昨天跟我說:「吳顧問你的文章風格,一看就知道是你寫的,不只是有實際故事,你的寫實口語化運筆、幽默坦率的語調,實在感覺好親切,看文章時就好像正在聽你講話一樣,好有立體臨場感。」
寫作就跟唱歌一樣,最重要的是必須「融入情境」,讓自己的心靈跟作品連結,也就是台灣話「用感情相交陪」,如此才能扣住人家心旋,也因此能讓文章或歌曲所要傳遞的「意念」,確實散發給有需要的「有緣人」。
寫文章一定要賺錢嗎?唱歌不能讓自己快樂嗎?若不只是為錢而寫而唱,保證你會做的更有意境、更有格局!
歡迎前來拜訪 「吳建宏顧問的臉書」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