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主管有價值,對員工沒好處的管理手段,註定要失敗!兩個真實故事 每個組織,不管大小,一定都有待解決的管理問題。而當主管,就代表了要減少第一線的工作,把心力放在讓組織運作順暢的管理工作上。 這時,許多主管會犯的錯誤便是,設計出「只對管理有價值,對工作沒好處」的規則。這些規則,輕則大家不遵守、不了了之,重則招致員工私底下抱怨,認為主管只會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除了對公司有利之外,到底誰受益? 舉例來說,某A公司想要管理各業務單位的客戶和人脈名單,因此規定業務要把拿到的名片資料輸入雲端資料庫。 資訊共享的想法本身沒有錯,但是對業務來說有任何好處嗎?沒有。他不做這件事,日常工作會受到影響嗎?也沒有。管理階層認為,資料彼此流通,以後要找聯絡窗口會更方便,長遠來看業務也受惠阿。且不說業務本身願不願意分享名單,因為工作需要的窗口現在都拿在手上了,這對員工來說只是額外的、不做也可以的事,最終自然不了了之。 無窮盡的表單,真的有助於管理嗎? 另一個例子是廣告公司的大主管,習慣用表單和會議來管理部屬。每發現一個管理問題,就會想出一張新的表單,要求大家填寫後,在例會上報告。但是表單與議程一多,會議變得冗長,常常開會開到一半喊停,延後議程。之後因為主管本身也忙,無人追蹤表單與報告的進度,這些表單和報告仍舊不了了之。 還有一個常被視為管理手段是「會議」。假如案子溝通不順,某位主管或同事會提議要增加一個會議。從原有的文案會,增加了文案的會前會,之後又多了會前會之前,先跟主管匯報的機制。這些會議究竟有沒有發揮效果呢?因為沒有人追蹤和比較,或者因為時程緊湊有時沒開成,最後要不成為例行公事,或者覺得不開也無妨。 獲得控制需要的努力愈少,這個控制的設計也愈好 從上面兩個故事來看,某些管理方式,從主管上而下的觀點來看很有價值,但是從員工下而上的觀點來說,沒那麼重要。並非公司管理階層特別有遠見,工作者特別短視,看不見制度的好處,而是作為組織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在做時間分配,衡量工作的優先順序,把不重要的事情往後排。 《管理的實務》指出,控制是目標設定與價值設定,它有三項特徵...詳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