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計算與安排 善用套利賺穩定現金流
許金濱的投資本金中,一半是自有資金,一半是來自房貸借款與保單質借。年近70卻敢借錢投資,不是莽勇,而是許金濱經過仔細安排與計算的結果。他詳列每月支出項目與預算,例如生活費、房貸借款支出、定期定額投資等,整個規畫好的支出約等於每月配息收入。
會不會擔心升息增加借款成本?「我一點都不擔心!」許金濱非常肯定地回應。因為目前房貸利率是指標利率加碼,不到1.3%,而保險公司的質借利率也僅3.58%,與基金年化配息率6%∼8%相比,利差高達4%∼7%。
「只要有2%或正套利空間,就能繼續借款投資。」許金濱如此表示,因為他預期升息速度並不快,有生之年看不到套利空間小於2%,而且他以資產總值評估,不看單一基金的盈虧。許金濱舉例解釋,多年來的經驗顯示,資產現值的波動率在千分之5∼0.5,相當穩定。
從基金投資的菜鳥變老鳥,許金濱認為,成功關鍵在於善用低利環境優勢,敢於將全部資金投入年化配息率6%以上的全球型債券基金,再以單筆+定期定額操作讓錢賺錢,就能養活全家人,有尊嚴地扮演丈夫與父親的角色。
退休理財好觀念
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 vs 投資素人許金濱
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認為,許金濱的概念不錯,基本考量也正確。但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建議,許金濱依據個人情況做出回應,他強調每個人情況不同,僅供參考。
配息再投資 可補足通貨膨脹損失
蕭世斌:通貨膨脹是長期投資、固定領息者一定要考慮的因素,許先生現在每月13.5萬元夠用,10年後可能因為通貨膨脹吃掉一些,當購買力變低且總資產沒有成長時,就可能不夠用。
我從許先生提供的相關資訊中了解,或許這部分的問題不大。因為一直以來,許先生都有把配息再投資,代表總資產可慢慢成長,希望這部分金額可以彌補通貨膨脹的侵蝕。
許金濱:我完全不擔心通貨膨脹問題,主要原因有2個。首先,我的房屋貸款本身就有對抗通貨膨脹的功能。目前我還銀行的借款裡,三分之一還利息,三分之二還本金,本金會越來越少,而且相對的,5年、10年後,雖然因為通貨膨脹會讓資產減損,但負債也會降低,等於房貸有抵銷部分通膨的效果。
其次,目前每月利息收入13.5萬元,並非全部花掉,而是把部分利息收入再投資,所以才能從之前每月領息9萬多元,變成13.5萬元。近6年時間裡,大約定期定額(再投資)200萬元,目前的資產現值相較6年前折損不到100萬元,但配息有700萬∼800萬元。
而且我為了讓自己的配息不被匯率侵蝕,採取原幣配息,主動掌握換匯的有利時機。例如美元計價的基金配息,是以美元配息,而不是以台幣配息,這樣我就可以選擇比較有利的匯率價位,把美元換成台幣。
因為我中風沒法工作賺錢,都在吃老本,這樣算下來,6年來的生活費不到100萬元,因為有配息補貼,本金消耗比較慢,如果不去投資、不去配息,就是坐吃山空。
用投資等級債+股票組合 取代高收益債
蕭世斌:高收益債券的波動與報酬表現,常被視為股票的一種,因此高收益債券基金作為退休配置,對退休族而言,風險較大。許先生未經歷過金融海嘯的衝擊,若遇市場崩跌,本金虧損下若還繼續配息,本金將會消失得更快。
許先生可以考慮配置8成資金在較穩健的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或ETF,以及2成的股票型基金或ETF,這樣的配置比單純是高收益債券基金較穩、較好,因為投資等級債券與股市的相關性較低,具風險平衡效果,也就是有機會以較低的波動度來追求相同的月配息收入。
這樣的組合,月配息收入來自投資等級債券的配息,以及賣出部分股票型基金獲利後的自創配息收入。此外,長期下來也能掌握股市資本成長機會。
許金濱:這個做法對我而言有困難,主要有3個原因:?我本身中風,行動不方便,也不會操作電腦,太複雜的交易與相對頻繁的進出,對我而言不容易執行。現在我只在每個月配息日讓銀行理專提供一張資產現值報表給我,我只要看資產總淨值的變化,簡單又方便。
?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對於淨值下跌的威脅,我就是用每個月的定期定額來因應,例如配息8%,我就拿2%的配息來定期定額,分散風險。?債券基金再怎麼垃圾,還是具備大數法則,例如債券基金裡面有100家公司,1∼2家出問題,影響比單一股票小多了。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126 2018年3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